连续11年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冠军成都,“巴适得板”!
□本报评论员 何晓蓉
“在中国,你最想生活在哪个城市?”
“谁是中国最懂生活的人?”
如果来一次网络投票,关于这两个提问的回答,“成都”和“成都人”,即使不居榜首,也必定位列三甲。就在昨天,成都第12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第11次蝉联冠军。
在成都,“幸福感”约等于“懂生活”。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内涵却格外丰富。这是成都人引以为傲的独特气质,是外地人对于曾经生活游历之地的最高评价,也是异乡人对一个陌生城市的美好向往。朴素的三字评语,投映着人们对一个城市发自内心的喜爱和眷恋。
幸福感之于成都人,是大冷天来一碗肥肠粉外加一个冒结子,是朋友们围坐在火锅边上的倾心长谈,是在银杏叶飘零的午后品一杯咖啡继续完成PPT,是紧张忙碌一天后在小区附近的绿道来一段夜跑……在成都,幸福的感觉,充盈于日常的每一个瞬间。
一个城市的发展战略,不可能跳脱人们的日常生活凌空蹈虚,一个城市的发展目标,也必然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究其根本是在言说,这座城,不仅综合实力在争先进位,人民的生活品质也在同步提升。
这是一座把生活唱成歌的城市。
对于歌剧故乡塞维利亚来说,音乐是莫扎特的《唐璜》和乔治·比才的《卡门》;对于成都而言,音乐是“凤求凰”,是永陵“二十四伎乐”,是诗圣杜甫慨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是赵雷吟唱的“玉林街头的小酒馆”,是陈彼得用摇滚曲风高歌杜甫的名诗《成都府》。当本土音乐人白翔在东门码头登船出发,沿锦江演唱小柯作词曲的《烟火人间》,歌词勾勒出“成都的十二时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成都生活美学画卷仿佛徐徐展开。
这是一座把日子过成诗的城市。
吃一顿“熊猫串串”,贴一张“川剧面膜”,买一支“豆瓣红”口红,看一场“汉服COSPLAY”,这些,是文创吗?在成都人看来,这就是他们的烟火日常。3000多家书店,200多家美术馆,超过150家博物馆,从九眼桥的美,兰桂坊的魅,到小通巷、奎星楼的深夜食堂;从天府绿道的文化小品,到乡村振兴的文化场景;从东部新城的文化家园,到公园城市的文化担当——有形的载体暗藏着隐性的精神坐标网络,蕴藏着城市的文化密码。天府文化,已被成都人浸在酒里,融入茶中,写入每个人生活的诗集中。
这是一座有梦想并为之拼搏的城市。
在成都的幸福字典中,有诗,更有远方。奋进,让这座城市永葆青春的朝气。奋进,标注着成都赢得的每一次荣光。如果把这城市每一天的踪迹,标定于一张名叫“成都新时代三步走”的坐标图,连缀每一个行进的节点,人们看到的是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这是一个胸怀“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梦想的城市,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进击的路线。在成都,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
不久前,我们对10位外地朋友和10位成都本地人,做了一个随机访问:“如果只给你三个词,只用三秒钟,你对成都的印象是什么?”“好吃、安逸、活力、包容、好耍、奋进、盖碗茶、时尚、机遇……”合并同类项后,大家的第一反应聚焦于此:“成都,就是巴适得板!”
在知乎的“成都”话题中,已有超过2.8万个问题,网友们对这座城市的兴趣热度只增不减,原因也很简单:“我们既要追求星辰大海,也要居家过日子;成都,正是这样一座既给人以希望和机遇,又充满生活质感的城市。如果能再出生一次,我希望能出生在一个更有意思的城市,就像成都。”
新闻推荐
你买的肉禽不新鲜?餐厅卫生不达标?担心孩子买到三无零食?黑作坊防不胜防?10月中旬-11月底,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成都市公安局、...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