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康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终身成就奖 封笔作《宇宙晶卵》发表

澎湃新闻 2019-11-25 20:19 大字

11月22日-24日,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在成都举行。本届大会以“多元幻想,多彩未来”为主题,期间还揭晓了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的获奖名单。今年恰逢《科幻世界》杂志创刊40年,所以特别设立了最高荣誉奖项——终身成就奖,72岁的“科幻大王”王晋康与《科幻世界》老社长杨潇荣获该奖项。王晋康

王晋康生于1948年,1993年进入科幻文坛,处女作《亚当回归》即获1993年全国科幻征文的首奖。迄今他已发表短篇小说87篇,长篇小说10余篇,计500余万字,苍凉冷峻、富有哲理的作品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爱好者,并令他先后15次获得了中国科幻大奖银河奖。本届大会给王晋康的颁奖词是:“他是中国科幻的擎天巨擘,标志了一个科幻巨变的时代的到来。他用如椽巨笔构建中国科幻的雄浑大地,谱写关于人类、自然与宇宙的生命之歌,并在奇绝的想象之上,赋予其深刻的人文内涵。他是中国科幻的思想者,也是所有科幻作家的榜样。”

在《科幻世界》四十周年、银河奖三十周年之际,拿到二十年才颁发一次的终身成就奖,王晋康也感慨万分:“我原是石油系统的高级工程师,27年前,因为偶然的原因而闯入科幻文坛,那时正是中国科幻最艰难的时刻,处于完全野生野长的境地。但在众多真诚的科幻迷的陪伴下,在几代科幻编辑的陪伴下,我们还是走过来了。三十年风雨,如今我最自豪的是经常听人说:我是看着你的科幻小说长大的。这是对一个作者最大的奖赏,甚至是恩赐。”

大会期间,王晋康发布了他的最新长篇小说《宇宙晶卵》,这也是他的封笔之作。今年5月,《宇宙晶卵》还成为了《人民文学》创刊70年来刊登的首部长篇科幻小说。

《宇宙晶卵》讲述了离开地球寻找宇宙中心的航队,在超光速的旅行中遇到的人性困局以及科技困局,以少年探险者们的经历,王晋康也对人类、宇宙的成长做出了隐喻,为他的创作生涯划上完满的句号。王晋康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写科幻是一件需要丰沛的激情与乐趣才能坚持的事,他在70岁后开始创作《宇宙晶卵》,因为年龄渐长、记忆力衰退,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写长篇的确对我来说有点难了,于是我决定停下来了。”封笔这一决定,得到了王晋康家人们的赞成,“我们经常说,我们这一代人吃了两代人的苦。劳累了几十年,隐退后我想带家人出去旅游、好好享受生活。”而面对科幻圈作者和读者们的不舍与挽留,王晋康表示:“我想要表达的世界观已经在长篇里都写出来了,未来可能会考虑写短篇小说,短篇更看重作者的灵感和精巧的构思。”

在王晋康看来,长江后浪推前浪,中国新一代科幻作家已经成熟,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文学手法更新颖。同时,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科技已经融化在他们的血液中,王晋康相信他们能把中国科幻文学推到更高的高度。但同时他也指出,目前中国科幻文坛比较缺少有深度的、经典性的长篇作品,“现在的年轻作者还是比较欠缺积淀和观点,相信时间会弥补他们阅历上的不足。”

虽然不会再产出长篇,但王晋康的作品未来会以新的形式与读者见面。他的小说《寻找中国龙》被翻拍为动画,《追杀K星人》的影视也在筹备中,将与《死亡通知单》的作者周浩晖合作。科幻大会期间,还发布了一则以他的小说《拉格朗日墓场》为主制作的概念片《零启动》。

王晋康表示,自己也有参与到影视改编的进程中,为剧本提出意见与建议,但他直言自己并不会要求制作方以作者的想法为先:“我对这些看得挺开的,因为科幻文学其实还是面向小众的,我们作者更多是书写自己的内心,而科幻电影面向的群众更广,他们要考虑到更多的受众。”

“主流文学是低头的文学,它关注的是脚下,是人类的现在和过去;而科幻文学是抬头的文学,它也关注脚下,但更关注天空,关注人类的未来。”看到现代科技在如此迅猛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王晋康相信,未来与现实的距离会越来越短,面向未来的科幻文学也必将在世界文学之林占据高地。

“过去我们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而科幻并不符合这个规律。无论是写科幻、还是看科幻,核心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门槛。现在我们国家科技发展非常快,国民文化素质越来越高,这其实为科幻作者与读者的产生都提供了很好的条件。”王晋康印象深刻,这次大会论坛上有一位日本作家提出“世界科幻的将来在中国”,“我也这么相信。”

新闻推荐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成都举办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论坛本报讯(郑志浩记者吴亚飞雷倢)现有城乡社区4300多个,常住人口1600多万,实际管理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