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之治”在超大城市的具体解法 社区,幸福成都的“小”秘密

成都商报 2019-11-23 02:38 大字

和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在学习书法 本报资料图片和美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市民正在插花 本报资料图片黉门街社区奶奶厨房里,老人们在聊天 本报资料图片

成都,“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这张榜单上,成都已连续10年位居榜首。

人们不禁要问,成都人10年长存的幸福感从哪儿来?

11月23日在成都举行的一场高端论坛,正是要探寻其中的秘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新时代“中国之治”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时隔一月,成都举行的这场聚焦“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论坛,正是从城市的最小单元——社区,寻找“中国之治”在超大城市的具体解法。

01 在发展中治理

一首《成都》,唱红了玉林。

但鲜有人知,作为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老社区”,玉林社区居民一度并没有这么享受小酒馆在家门口的生活。居民们最常投诉的,就是门口乱摆摊的问题。

怎么办?一刀切禁止,会伤了玉林的“商气”,也会降低居民生活的便利度;放任不管,则会让老社区变得越来越乱,老百姓怨气越来越多。

玉林社区想了一个办法——一个名为“爱转角”的项目,把沿街的商铺重新打造招商,同时还在商铺旁的墙面上绘上涂鸦,社区门口的整体格局得以改造。

这样一来,不仅居民反映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改造后的社区还成了新晋网红打卡地,涂鸦和美食成为玉林社区的新标签。

“社区治理从来都是动态的。”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刘建军认为。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理,社区也会“衰老”,这个衰败的时限大多在10-15年。而社区治理的根本,正是以可持续的发展来治理,以此推动社区的成长和城市的进步。

30多岁的玉林社区,正是因为在发展中治理,获得了新生。如果当时仅仅是用传统管理手段,制止社区里乱摆摊的情况,今天的“网红社区”不复存在,社区也很难在“静态”的治理中获得新生。

玉林社区,其实是整个成都的写照——

成都现有城乡社区4300多个,常住人口1600多万,实际服务人口超过2000万,停车难、养老难、环境脏乱、物业服务不规范,社区服务人手短缺、经费不足……与快速前行的城镇化进程同步,社区治理中的诸多难题和短板,正让这座幸福城市里老百姓的幸福感逐渐“打折”。

如何破解难题?如何让流失的获得感回归?成都的做法是,改变过去单纯强调“治理”的理念,将“发展”和“治理”并提,努力实现二者良性互动、同向发力。

毕竟,城市的发展靠的不仅是优质高效的前景,更是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而从衣食住行、就医上学到退休养老,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往往都离不开社区环境、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如果社区治理不能回应百姓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这样的治理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打造有吸引力的城、吸引有价值的人,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格局来聚焦城市的最小单元——社区。这不仅是成都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难题的现实选择,更是这座城市幸福感10年不变的根本原因。

02 找到撬动的支点

玉林社区往东,成华区和美社区里,几个四川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组建了一个名叫“岁月文化馆”的社区自组织,每周在社区活动中心里教周边的阿姨们舞蹈唱歌,偶尔还会在社区晚会上一展歌喉。

而负责招揽项目并维持项目运营的,也是一家名为“创女时代”的社会企业。它们和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参与到社区综合体整体打造和后期运营工作。

社区治理,要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但问题是,靠什么如何发展?

单靠政府力量,显然不行。单靠居民自治,明显不够。

正如刘建军所说,社区的发展治理,需要源源不断地注入“资源”。但资源,不是政府和外部力量对社区的无条件“馈赠”,而应该成为撬动社区治理的支点、居民参与共治共享的支点、社会多方力量联动的支点。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成都先导过会四川迎来首家科创板企业

本报讯(记者林珂)11月22日下午发布的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48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上会...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