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江淮时报 2019-11-22 11:39 大字

■盛会

随着老年人文化需求的丰富,如今已不是所有老年大学都能随到随学,很多稍有名气的老年大学人气火爆甚至“一座难求”。事实上,为争取一个名额,“熬夜排队”“拼点击手速”等现象已在多地上演。其中,在成都老年大学,学校招生数预计是2000多人,实际报名的却有2万多人;在上海,个别老年大学办学点出现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排队的情况。 (《人民日报海外版》)

老年教育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一样,都属于“终身学习”的概念范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对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供给、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提升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部署。

可惜,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继续受教育是奢侈的,能进入老年大学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究其原因,在于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体现出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 “老有所养”是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部分,其不仅是物质保障的概念,也包括精神保障的范畴。

以前关于老有所养,社会关注更多放在物质生活需求层面,那么,新时代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突出表现在求知、社交以及个人价值的体现中,也就是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

有关方面应当准确抓住养老保障中新问题和新矛盾的症结,不断增强老年大学教育可持续发展动力,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服务。

同时,老年大学“一座难求”也暴露出文化养老存在的现实问题。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启示,既在于我们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服务供给侧增量改革需提速,也在于从中悟出了些许应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破解之道。

办好老年教育,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文化养老”的乐趣,亟需增加老年人其它方面的服务供给。对此,政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通过增建老年大学和老年大学扩招,让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此外,既然需求大于供给,就需要交给市场,让更多民间资本介入,以有效弥补老年大学短缺的现状。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上加以倾斜,并让这块蛋糕做大,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总之,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呼唤养老供给改革。

新闻推荐

户籍转到成都 购买医保被“卡”

达川区医保局:注销原地医保信息即可“我把户籍从达州迁到成都后,在社区买城乡居民医保也好几年了,可今年续缴却‘卡壳’了...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