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的院坝时光吗? 和邻居问个好吧传递温暖能赶走孤独

天府早报 2019-11-22 02:12 大字

余女士小区的小朋友们一起过生日

还记得小时候的那些院坝时光吗?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现在的你还认识你的邻居吗?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这个节日已经诞生46个年头了,你的一个点头微笑示意、一声你好、一个手势,就能在邻里之间传递亲切温暖,使得邻里关系更加密切。“交流更利于心理发展,过度宅可能会诱发许多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心理咨询师徐冰介绍说,“人是群居生活,从根源上需要社交,传递温暖就是克服当下孤独感最好的方式之一。”

一个数据

3480万“百步青年”多是80后90后

徐冰介绍说,“通常社交焦虑一般都发生15-35岁的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阶段。”2019年国庆期间数据显示,全国有3480万人微信运动步数不足百步,其中80后、90后作为主力军,成了当之无愧的“百步青年”。“百步青年”都有宅在家的理由,有的是不想出门凑热闹,有的则是懒(没)得(钱)折腾,“旅游人多费钱,当然不能去,朋友聚会,简单吃个饭,钱包也会‘骨折’。”

□90后王敏,29岁

职场压力大不想认识邻居

90后王敏29岁了,“前两年家里补贴钱给了房子首付,好不容易在成都安了家,但是一个月房贷三千多,还要养车养自己,每个月都是月光族,哪里有多余的钱去折腾啊。”他直言自己一直还算个开朗的人,“和谁交流都没什么障碍吧!但是这两年真的减少了很多社交,女朋友都不想耍,先把买房买车的这个压力缓缓再说。”

虽然住进新家两年多了,但是王敏甚至不知道自己左邻右舍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个问题,感觉大家进电梯都是埋着头的,至少我是这样,不是戴着耳机在听音乐,就是对着屏幕在看新闻。”

王敏最喜欢的是王小波曾在《黄金时代》中所写的一段话:“那一年我二十一岁,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他直言自己已经被生活和工作磨平了棱角,“现在每天的工作都排得很满了,老板还一个劲地说要实行996,实在是心累,每天下班开车又堵,地铁又挤,好不容易回到家,哪里还会想到去和邻居交个流,只想赶紧煮碗面歇歇。”不过赶着回家的他却也没赶着休息,“有时候强迫自己关掉电视,结果刷手机也能刷到凌晨两三点。”

□80后余女士,孩子5岁多

孩子爱串门和邻居成了朋友

80后余女士的孩子5岁多了,“我在以前那个小区住了3年多,邻居一个都不认识,但是搬到这里来后,因为孩子的原因和邻居打交道的时间还是挺多的。”她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小区有一群孩子年龄差距都不大,每天晚饭后孩子们都在小区中间的庭院里面玩,所以大家都认识了。”

余女士坦言,“我是那种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人,要不是孩子,我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在小区有熟人。”她哈哈大笑地说,“虽然我不喜欢,但是孩子喜欢串门啊,老是会说要去某某家玩耍,人家也极力邀请,我也就顺势把孩子送过去耍两三个小时,自己正好回家小憩一会儿,到点儿了再去接回来。”余女士直言,经常被邀请,当然也会想着要礼尚往来,就会邀请别的孩子到家里玩,“这也算是几个妈妈互相帮忙吧,孩子放到一起玩,家长也正好可以放松一下。”她笑言,“哪怕就是回家刷会儿手机也挺好的。”

余女士的妈妈和邻居更是交往甚密,“我们一层有6户,每一户家里什么人,我妈妈都知道,家里从老家带了什么特产也都会互相送一点儿。”她透露说,“邻居经常给我们送蔬菜,好像是家里自己种的,还送过腊肉,我爸爸喜欢熬凉粉,每次都会熬一大盆,送给邻居们。”余女士坦言,“父母那一辈从年轻的时候就有着这样的习惯了,我的老家是个小镇,我记得那时候几条街的人,没一户不认识的,我们小时候在外面耍一天不回家,家里也不会担心被饿着了。”她直言,“我当然做不到像他们那样,不过见到邻居们都还是会礼貌微笑,算是打个招呼吧。”不过余女士在小区倒是有几个“麻友”,“也都是小朋友的妈妈们,周末有时候会把几个孩子放到一起带,然后我们打会儿小麻将,也挺惬意的。”

记者调查

12位80后90后一半不认识邻居

天府早报记者抽样调查发现,12位80后、90后,其中只有2位认识邻居,生活有部分交集;2位对邻居面熟,偶尔会打招呼或是点头微笑示意;2位面熟但从不打招呼;6位对邻居完全不认识,从未想过打招呼。

专家说法

交流更有利于心理发展传递温暖可克服孤独感

为何现在人们感觉邻里关系有点淡漠?“过去没有那么多社交工具,交通也不发达,人们更多的是近距离的活动与往来。”心理咨询师徐冰分析说。

对于如今不少年轻人习惯性推掉应酬,不仅不愿意认识邻居,甚至朋友都不愿意耍,情愿宅在家的情况,徐冰直言,“这其实是一种轻微的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是焦虑症的一种,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出现焦虑发作,并对社交性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害怕出现在有人的场合,害怕被人注意,会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等情况,因而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

在徐冰看来,社交除了能在生活上获取一些互相的帮助外,“交流更有利于心理发展。过度宅可能会诱发许多不健康的心理疾病,毕竟人是群居动物,从根源来看我们都是需要有社交,传递温暖不就是克服当下孤独感的好方式嘛!”

那么如何克服社交焦虑呢?“首先学会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不完美,克服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徐冰分析说,“其次从意识上认识到社交网络带来的情感补充的好处。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温度及真实感,也能减少孤独感。”她特别提醒说,“这种社交恐惧焦虑已经仅次于抑郁症和瘾症的社会常见心理问题,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让自己从心理亚健康的环境走出来,场景化的交往才可以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紧张,焦虑,害羞……都是需要锻炼来克服,前期可以通过想象场景来面对,鼓励自己开口,在想象的场景里对话,感受自己内心变化并做出调整,或者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最后徐冰建议,“需要不断地训练,让自己接触更多的人,投身到生活场景里面去。”

新闻推荐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作区最大单体建筑综合业务用房主体提前封顶

□明润涛11月15日,由中国五冶承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站区四标段综合业务用房提前封顶,标志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工作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