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医疗保障事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近日,成都平原经济区医疗保障事业协同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在眉山召开。
会议主要介绍交流第一次联席会议以来开展的创新工作、亮点工作,研究审议《局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专题会议议事规则》,围绕成都平原经济区医疗保障事业协同发展的问题及重大举措等开展研讨。
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兄弟城市地域相邻,山水相连,区域认同高、经济联系紧密,具有很好的同城化、一体化发展基础和条件,承载着带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集聚转化高端优势资源、探索城市集群发展新路、引领“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提升区域发展能级的重要使命。
今年来,成都平原经济区和相关医保部门着眼提升区域医疗保障的公平性、便捷性,积极探索推进区域医疗保障协同发展的路子,成都等八大市的医保局发起建立了成都平原经济区医疗保障事业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并于7月份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签订了《深入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医疗保障事业协同发展战略协议》,这一举措,是八市医疗保障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必将合力推进区域内医疗保障事业协同发展、医疗保障经办便民利民、医疗保障基金协作监管和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大力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八市医疗保障事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会议就推动医疗保障区域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强化协作精神。八市医保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清推动医保区域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对进一步促进医保公平正义的积极作用,积极思索、合力推进各方面的合作。
要在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的框架指引下,通力配合,携手破解区域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已经形成一致认识、有条件实施的合作事项,各方要大力推进实地落实。
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确定合作的方向和重点,推进解决医疗保障领域重点难点问题,不断推进医保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务求协作实效。要立足共建、共享、共赢,提高医保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推动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突出工作重点、突出主攻方向,落实责任、细化目标、加强协调,合力推进各项议定事项落实,力求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
当前,重点要立足提高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国家和省上的要求,不断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全面实现省内异地住院、门诊、购药以及门诊特殊疾病治疗直接结算服务,进一步提高异地就医便捷度。
落实八市“两定”机构互认,建立区域间医保监管联动机制,加大八市区域间合作协查力度,合作开展基金监管协查,实施检查处理结果互认;探索统一区域内医保业务经办流程;共享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支付方式改革等改革创新经验;整合医保信息系统数据端口,强化医保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联动与数据共享机制,促进医药服务产业发展,推动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招采信息共享。
三是推进协作创新。八市医保部门要善于发扬斗争精神,积极创新,开拓进取,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DRG付费方式改革、基金监管改革试点等方面深化创新;努力缩小区域内各市相关待遇差距,提高参保群众就医获得感,为下一步推进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德阳市 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升群众就医体验
11月14日上午,德阳市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整治工作推进情况介绍会举行。
从通报情况来看,德阳市已经或即将推出系列措施,极大提升群众的就医体验。
在缓解“看病难”方面:针对挂号排队难问题,推进便民惠民“健康德阳APP”建设,开放号源实行分时段网上预约和移动支付,让患者少等待;集中各医院儿科诊疗资源,开辟了市医院、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三个医院24小时急诊,缓解冬季儿童流感高发就医紧张问题;市口腔医院增加了儿童口腔科、口腔正畸科夜间门诊和假日门诊,满足在校学生就诊需求;每月27日,健康德阳微信和微博将同步发布次月国家级、省级专家的坐诊时间和地点。针对基层就医难问题,推进罗江、广汉、绵竹、中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国试点工作,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对标国家标准,年内力争5家基层机构达推荐标准。针对老年人就医难问题,在大型医院开设老年人就诊服务处,配备医护人员对就诊老年人进行分诊,引导做好解释工作;一家医院已经与媒体合作建成了满足老年群体需求的家庭康养服务平台。
在缓解“看病贵”方面:针对重复检查问题,在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了检验室间质评工作,根据结果选择达到标准的20个指标,11月11日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全市33家医疗机构对这些指标进行检验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提高国家谈判药品报销水平,从今年9月起,对37个国家谈判的单行支付药品,降低了个人先行自付比例,取消了起付金额;落实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起草了《关于做好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于修改完善后近期印发实施,确保及时将高血压、糖尿病门诊治疗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不低于50%;积极推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在年底前,将在国家和省推行“4+7”药品带量采购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公立医院全面实行25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切实降低药品价格。这些药品主要是治疗高血脂、高血压、癌症、精神类疾病,将大大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减轻医药负担;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将对102个医疗服务价格矛盾特别突出的项目进行动态调整;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在对105个病种实行按病种收付费后,将在评估现有病种结算标准基础上再新增70个按病种收付费项目,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提高诊疗效率。
明年,该市将进一步提高国家谈判的单行支付药品年度支付最高限额,确保谈判药品实际支付比例职工医保提高到70%以上,居民医保提高到60%以上。同时,还将提高居民大病保险待遇水平,将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60%以上,进一步减轻患者尤其是大病患者医疗负担。继续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扩大按病种付费病种数量,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方式,逐步建立以病种付费为主,以床日付费,人头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并存的复合型支付方式。加快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适当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等价格,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扩大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医药机构数量,逐步实现异地就医直接联网结算医药机构全覆盖。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不跑路,为群众提供更人性化、更加优质满意的医保服务。
雅安市 到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康养胜地
雅安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加快建设川西医养中心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与健康服务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健康雅安”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打造川西医疗高地、川西健康净地、川西康养胜地,将雅安市建设成为川西医养中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
《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覆盖的医疗服务网络基本搭建,力争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市级重点专科30个,市域、县域内就诊率均达90%,吸引川西区域就诊每年增加2%;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40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30%以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比例达到90%以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置治未病科室比例达10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和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均达80%以上;医养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康养产业成为雅安生态富民的重要着力点和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到2025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学术研究水平取得突破,医联体效益显现,中医、治未病等特色诊疗水平影响力增强;基本形成医疗康复、食品药品、器械用品、金融保障、旅游休闲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结合产业体系,医养结合产业规模达300亿元,基本建成西部康养胜地。到2030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和居民健康主要指标高于川西城市、全省领先;基本建成成渝都市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康养目的地,全面打响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市和川西医养中心的品牌。
资阳市 启动“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专项活动
11月12日起,资阳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整治”专项行动,全面查找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整改,消除农村清扫保洁不及时、部分点位“脏乱差”、垃圾收集点位爆桶、措施保障不到位、治理效果反弹等现象,改善资阳市农村环境面貌,营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农村环境。
此次行动通过开展场镇容貌环境整治,对场镇内道路、公共场所清扫保洁标准化作业,城乡垃圾收集容器、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设备的消毒、清洁和维护,场镇、居委、房前屋后等区域环境治理、落实“门前五包”,场镇沿街立面等开展整治。重点整治铁路、公路、河道沿线环境卫生工作,对铁路沿线垃圾污物及车站周边区域的环境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整治,对乱搭乱建进行清理拆除,对过境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旅游干线公路沿线服务区、收费站旁的摆摊设点,非法加水点、乱倒垃圾等行为进行专项整治,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规范标志标牌,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乱搭建、乱倾倒、乱采挖等“三乱”进行清理,着力解决农村环境卫生乱象,构建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环境实现干净、整洁、有序。
遂宁市 狠抓渠河整治工作 确保市民饮水安全
近日,遂宁市船山区召开渠河船山段整治工作推进现场会,对照实际情况,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坚定不移推动渠河船山段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作为遂宁“母亲河”的渠河流经于船山区,经过市主城区,止于龙凤镇龙凤电站,有约7公里都属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解决了市城区几十万人饮水问题。虽然渠河两岸挂有不少禁止垂钓、禁止游泳的告示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垂钓,可处最高500元罚款。为避免市民私自下河,渠河饮用水源保护区还设有生态围网,没有围网的地方,则系有尖锐的铁丝进行隔离。但渠河饮用水源却还是时常遭到人为破坏,因“渠河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存在游泳、洗衣、垂钓等污染饮用水水体问题”,被评为2019年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
为了大力整治渠河饮用水水源地的违法行为,船山生态环境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街道办事处和执法分局对渠河饮用水水源地(船山管辖段)进行全面巡查,并制定出台了《遂宁市船山区渠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专项整治分工方案》,明确了整改目的、整改范围、整治内容以及工作要求,切实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水质长期稳定达标和百姓饮水安全。
绵阳市 切实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日前,绵阳市印发《绵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明确,年度考评前三名的县(市、区)、园区将获得市级财政奖补。
此次考评工作由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考评对象为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不含科创园区)管委会,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依照该市实际情况,各地区与市级成员单位考评充分体现差异化。考评内容将围绕各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及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展开。
据介绍,考评实行评分制,经过自查、考评、审定等环节后,将评选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年度考评等次为优秀的,市上将予以通报表扬。年度考评等次为优秀的县(市、区)、园区优先推荐和安排下一年度相关项目资金。年度考评前三名的县(市、区)、园区给予市级财政奖补。年度考评等次为不合格或履行职责不力、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存在重大工作失误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将按照有关规定追责问责。
乐山市 “六个坚持”保卫蓝天
为进一步巩固改善势头、全面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近日,乐山市召开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形势联合会商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会议要求务必要倍加珍惜、再接再厉,切实做到“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群策群谋。固化定期通报、定期会商、定期研究机制,密切行政、执法、监测、科研、气象等联合行动,建立污染过程来临前的预判、进行中的措施、污染后的评估的整体应对机制,提出更具指导性、实操性的建议意见,积极推进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工作。
二是坚持借智借力。加大科技治污力度,充分运用激光雷达走航车、组分分析、微型空气监测站等技术进行宏观、微观上的分析研判,邀请专家学者集中分析、交流、探讨,为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决策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三是坚持预判预警。加强部门协作,常态化技术交流,优化工作流程,健全会商机制,打通信息互通共享渠道,调集精兵强将做好空气质量预测分析及重污染天气预警预报工作,定期发布环境空气质量通报和污染天气分析报告,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形势预测预报针对性、科学性,为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提供精准服务。
四是坚持监管监控。更严谨、严格、严厉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驻点督查,强化实效,下重拳加大执法整治力度,动态监管监控重点区域,进一步规范、警醒、查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实现查处一个、教育一批、警醒一片。“
五是坚持对标对表。客观认识当前形势,切实坚定攻坚信心,做好打硬仗、打苦战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和人员准备,时刻紧盯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对照全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任务,逐项清理完成情况,狠抓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六是坚持全员全天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力,发动一切可动员的力量,打一场全民蓝天保卫战。
成都市公交车变身“空气净化器”
公交车也能成为移动的“空气净化器”来吸霾?这种环保黑科技公交车已经在成都市上线运营一个多月。
该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公交车“车载空气净化装置”是采用物理过滤与离子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式,利用三个吸风模块及多层过滤系统,形成车载空气净化系统。车辆行驶中,安装在车外顶部的“车载空气净化装置”主动吸附车外环境空气,排出洁净空气,减少空气污染。
为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该市公交集团按照“要切实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精准管控,探索并积极推进科技治气成果转化运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公交车加装“车载空气净化装置”应用工作。
加装了“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的公交车通过多层过滤空气中PM10、PM2.5等颗粒污染物,达到清洁空气的作用,使公交车辆在运行的同时,净化道路周边的空气。
根据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对“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的除霾效果进行的测试报告显示,除霾公交在颗粒物(含PM10、PM2.5)拦截率方面成效显著,其中,PM10拦截率98.6%、PM2.5拦截率97.1%;在空气净化质量(净化率)方面,PM10净化效率大于98.7%、PM2.5净化效率大于96.4%。洁净空气量:该净化系统的平均风速6.15米每秒,出风口截面面积0.756平方米,空气洁净量每小时16737.84立方米。
“首批50辆加装了车载空气净化装置的公交车于今年9月30日分别投入1路、58路、118路等7条途经中心城区主干道的公交线路示范运行,目前运行正常。”成都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1月11日,累计洁净空气3亿立方米。下一步,该市公交集团将不断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应用,为该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贡献更多公交力量。
新闻推荐
老人们在“奶奶厨房”聊天。这里除了以成本价为空巢老人提供餐食,还是社区居民娱乐活动的场所刘四孃的泡菜刘...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