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成都日报 2019-11-13 02:28 大字

本报评论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自今年六月在全党开展以来,各地区各基层单位探索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如何把这些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好、坚持好,使其在更广范围持续发挥更大作用?一方面,我们需要查缺补漏,将这些已经促成实效的举措不断完善;另一方面,还应把这些“管用”的好办法,集纳、梳理、修补、升级,迭代成为“管长远”的好制度。

从“亮起来”到“绿起来”“美起来”,太平场社区从点亮一盏路灯开始到总结提炼的“5+工作法”,还将帮助社区居民兑现更多美好向往。融合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形成项目清单,肇始于为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调研和对症下药,还将通过持续的检视整改,为企业解决更多发展中的痛点,营造更适宜的成长生态。从问题导向出发,却不止步于解决个别问题,而是举一反三,去粗取精,总结提升,推而广之,让探索创新的有效方法论,发挥更大的制度效能。

把主题教育抓出实效,不仅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群众最担心的是,主题教育进行时,领导干部下基层,确实解了难题、办了实事,主题教育结束时,一切又回到老样子。怎么办?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建章立制是关键。

制度建设要有实践支撑,探索实践在前,制定制度在后。制度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能操之心切,必须求真务实、循序渐进。只有经过充分调研、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在实践中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举措,才具备上升为制度的必要条件。我们固然渴求制度性成果,但也不能罔顾实践基础,为了粉饰某些总结材料,玩文字游戏,硬生生地拼凑出没有任何含金量和可操作性的制度。

制度建设要有针对性,不能贪大求全,切忌搞“大而全、大而空”。我们要把主题教育过程中挖掘到的管用举措进行有效集成,对确有共识、确属必要、确实管用的“最大公约项”作出修订完善,不求面面俱到,强化聚焦、写实,防止虚化、发散,指向清晰、要求具体,体现强烈的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和责任导向,确保纳入制度的内容都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和落实。

本月底,主题教育将进入收官阶段。我们要全面对表对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新要求新部署,紧密结合成都改革发展实际,认真梳理、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的城市治理创新实践和智慧结晶,更加注重超大城市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最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闻推荐

顶尖骑手齐聚成都策马扬鞭

顶尖骑手齐聚成都策马扬鞭□本报记者马工枚近日,“2019(第三届)中国铁建杯马术超级大奖赛暨马上生活节”在成都天府新区的西...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