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 熟悉的地方让我迷了方向

成都商报 2019-11-02 00:51 大字

这个城市,变化太大,很多你曾经无比熟悉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再去,就会发现多了好多新的景点和店面;隔过几年再去,甚至会迷失了方向。

不是我们眼拙,是这城市变化太快。

茶店子

什么时候,茶店子变得这么洋气了?

前年春天,带女儿去逛双楠。才逛了几条街,就已经筋疲力尽动都不想动了。为调动女儿的积极性,我建议去体验一下新开通的地铁七号线。为此我专门察看了线路,决定在茶店子站下,然后再转4路公交车回去。“无缝对接,巴适!”我们俩对这样的选择都非常满意。

喜滋滋地坐上地铁,不一会儿工夫,茶店子站到了。我们爬了无数步梯子,终于从幽深的地铁站里钻出了地面。虽然是春天,但中午的太阳晒在身上,竟然火辣辣地疼。我们胸有成竹地环顾了四周,却发现地铁站周围根本不是我们熟悉的模样——这哪是我们熟悉的茶店子呀,街边上那些七层楼的房子呢?沿街那些熟悉的小店呢?全都不见了!现在我看见的,是一大片草坪,以及草坪旁边几条笔直的大道和几栋直插云霄的高楼。

天哪,茶店子再也不是我印象里那个虽然离市区很近,但却始终保留了几分县城特色的质朴小街了,有一栋栋七层楼的老房子,房子的一楼就是一家家店铺,有卖服装的,也有卖卤菜、小吃的,都透着一股亲切的生活味儿。夏天,经常可以看到上了年纪的大叔,穿一件白色的老头背心,再穿一条大花格子短裤,手上拎着一袋卤菜,一晃一晃地穿过街。那街也不宽,就两条道的样子,几步就跨过去了。

哇,什么时候,茶店子变得这么现代洋气了!我和女儿在地铁站出口站了半天,也没搞清楚东南西北,更不知道4路车的站牌在哪里。算了算了,还是重新钻进地铁,到一品天下再下吧。(柳芭)

三官堂街

街边的“神仙”们 都去哪儿了?

前两天有事进城,经过望江公园河心岛对面的一条仿古街,宽阔的六车道旁,花团锦簇,现代化的高楼下,一壁墙顶是镂空的飞檐走壁,别有风情。这是哪儿呀?直到绕过那棵熟悉的黄桷树(成都市区大概也就唯一这么一棵可以伫立在马路中央的树了吧),我才发现,刚刚开过去的那条街是三官堂街!

没错,三官堂街!可是,街边那些“神仙”开的店去哪儿了呢?那些无一例外全是肖姓的羊肉汤店呢?那些蒸腾着滚滚热气的羊肉汤锅呢?那些古旧破败的木桌竹椅呢?那些摩肩接踵的人们呢?三官堂街,完全认不到了。

那条街,也就十来年前吧,道路两旁全是各种小店,窄得来不堵车的情况下,都只过得到一辆小车。一到冬天,就只有走路才进得去了,而且,全部变成了羊肉汤馆,门庭若市,热闹非凡。成都人一贯对吃不马虎,只要是成都人,个个都晓得三官堂街的羊肉汤锅。好耍的是,那条街像是肖姓神仙下凡来开的,肖仙仙、肖大仙、肖神仙、肖半仙、肖小仙,等等,摆到街面的餐桌上不是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就是一锅锅沸腾着氤氲水汽的羊肉汤锅。人们椅挨椅背靠背,大声武气地冲壳子喝羊肉汤。成都人也是怪得很,又不是北方人,又没有多少畜牧业,居然有冬至吃羊肉的习惯。我还听过老成都人说:“吃了羊肠,不穿衣裳;吃了狗肺,不盖棉絮。”不晓得编这话到底是找一切借口吃,还是因为成都的冬天太阴冷给自己以安慰?

现在,虽然“神仙”们的店都搬走了,再也看不到人们打拥堂吃羊肉汤的壮观场面了,但一年四季都可以搬张竹椅子,坐在树子下面,静静看一弯河水从门前流过,是不是更惬意呢?(小云)

荷花池北站东一路

热闹的市场 曾经是我读书的地方

20多年前,我来到成都读大学,毕业后留在了成都,住在城市东边,工作在市中心。说是住在成都,日常生活不过是两点一线,所以有时候偶然走到一个曾经很熟悉的地方,因为时过境迁,难免有一种人是物非之感。这种震撼,尤以我回到大学周边感慨最为强烈。

成都的东南西北,我最先熟悉的是北边,因为我的大学——成都大学就在火车北站附近的荷花池,那是一所占地面积不过百多亩的学校,我毕业后,学校搬迁到城市东边,原来的校园拆除后修成了市场。刚工作那段时间很忙,加上老校园不在了,明明在一个城市,也没了再回去走走的念想。

不久前因为同学会的缘故,外地的同学问可否在老校园找个地方聚,我前去打探。来到熟悉的北站东一路,一下公交车,迎面就是一排气派的高大建筑,我记得这里以前叫肖家村,就挨着学校,那时有很多红砖房。在大二那个暑假,我们寝室几个同学计划在成都打工,但暑期寝室封闭,住成了问题。班里有个同学父母在肖家村居委会工作,他热心地找父母帮忙,给我们找了一间空房子免费让我们住。这个房子是典型的筒子楼,进门是客厅,里面一间卧室,厨房和厕所都在外面。我们打起地铺就在这里住下,白天打工,晚上回来吹牛聊天,仿佛自己已经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但这片区域如今全是电梯公寓,我已经很难分辨当年那栋红砖房的大致位置了。

再往前走,就到了以前的老校园。我们的宿舍楼与教学区隔了一条三五米宽的小巷,如今这儿已经是一条10多米宽的街道,若不是街的一侧还有一栋熟悉的老房子,我根本不能确定这里就是当年的小巷。这里以前是我们的美食街,火锅、小炒、粉面、小吃,应有尽有,巷子里的公用电话是异地恋同学掐着时间沟通感情的地方。当然,这一切也都不存在了,教学区那边修成了服装市场,我们的宿舍楼修成了箱包市场。整个老校区,应该没有一栋建筑留存下来了。

走在宽阔的市场里,我边走边猜:这里或许是中文系的楼,那里应该是图书馆,远处就是电教楼了吧,所有判断前面都只能加一个“也许”,因为没有任何参照物可以证明。

但走出市场的大楼,我却看到了一排熟悉的桉树,那是以前足球场边的树木,再外面就是校外的居民楼,所以这排桉树也可以说是界定学校边界的标志了。桉树变化不大,桉树外的居民楼也没变化,恍惚间觉得,眼前拉着货物匆匆而过的人群消失了,建筑消失了,脑海中的老校园又清晰起来。(花椒)

高攀路

一栋高楼平地起 新鲜出炉小花园

去年给小朋友换了家幼儿园后,我就很久没去高攀路一带了。之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每天坐公交车往那边跑。那家幼儿园紧邻着曾经的白药厂,孩子刚上幼儿园没多久,那边就开始改造,渐渐地打造成了现在的一个“创意工厂”园区。

虽然当时天天从园区旁经过,我都还是在看了相关的报道和公号推荐以后,才好奇地走进去参观了一次。环境很不错,一间间高大的厂房车间,被改造成了文艺的理发店和健身房,还有漂亮的甜品店和私房菜馆。

因为之前也不曾留意过白药厂原本的样子,所以那次参观并没有让我有多少旧貌换新颜的惊奇和感慨。真正让我比较震撼的,是前几天偶然经过那附近的发现。

小朋友原来那家幼儿园正对的位置,一直是打围施工的状态,印象中每次走过那条街,都会看到围挡上一个个喷头不停地喷出防止扬尘的细细水雾。那条窄窄的街道,在我记忆里也永远只有半边的样子,一侧是幼儿园的游乐区,另一侧就是一堵墙,墙里是我窥不见的工地,占去很大一片。

当时还觉得有些烦,白天叮叮当当的,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清静。结果时隔一年多,这次竟忽然发现,一栋足有30多层的高楼已经平地而起!施工结束了。

从白药厂门口那条熟悉的斜街走进去,来到幼儿园门口,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仿佛来到了一个全新的街区:崭新的深色高楼静静矗立,楼下新铺的草皮绿意盎然,人行道上似乎还略显凌乱。

关于工地和围挡的印象,彻底被覆盖了。顺着高楼下的步道往前走去,我发现原来还同时打整出了一片小小的社区花园:街头健身器还没完全除去保护套,弧形的攀岩矮墙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人造岩点,地下停车场的半透明电梯井坐落在树木花草间。

走到公园尽头,我还在草丛中发现了“7322 Theme Supporting Park(7322主题公园)”一排金属大字。回头看看惬意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的几位老人,突然好羡慕他们。(天竺葵)

万年场

缠绕的蔷薇,你可知以前路边摊的模样?

前段时间准备去万象城买点东西,以前都是坐公交,341路,下车走几步就到。但那次出门前发现下雨了,而且是午休时间,怕时间不够,就临时决定改乘地铁。哪知这一改,就彻底陷入了迷魂阵。

坐地铁4号线从市二医院到万年场,三站路,六七分钟的距离。然而出了地铁站,天,这根本不是我曾经一出来就看到的菜根香,那我要怎么走才能拐到万象城(写稿时经朋友指点,才明白坐地铁,从双桥路站下才是去万象城的最佳路径)。徘徊半天,才发现我出错了站口,跑到靠联合小区这边来了。联合小区这边我以前来过,曾经有个好朋友在这儿住了好几年,我来耍了好几趟,应该还是认得到路吧?

我站在原地,抬眼估摸了一下万象城的方向,很笃定地给自己规划了个路线。对,我虽然是个路痴,但特别不喜欢用导航。

细雨中的小街小巷人烟稀少,空气清新,与从前时不时大货车呼啸而过简直判若两地。一条条静谧的小巷,小巷两边是铁栅栏围成的围墙,围墙里安静得仿佛睡着了的居民小区。围墙边树木低垂,蔷薇缠绕。妈耶,以前的万年场哪有这么小清新的模样,七层楼的楼房在这儿都算不错的了,还有很多平房和杂乱的铺子,路两边经常都有卖菜的,生活气息浓得穿个睡衣出来都觉得入情入景,哪像现在……

我一边惊诧于万年场现在变得如此之美,一边惴惴不安于:咦,我咋越走人迹越罕至了呢?但雨中连找个问路的人都找不到,只好闷头一阵瞎走,终于,当我一身热汗,抬头看到“千居朝阳”时,我才确定,我已经离万象城十万八千里了!

算了,万年场早已不是我记忆里的万年场了,以后还是老老实实地坐公交车吧,别乱窜了。

(柳一眉)

新闻推荐

发挥优势强化合作推进成德商贸融合发展

本报讯(记者陈兰)为推进成德两地商贸流通协同发展,做好产业合作,日前,市商务局组织相关人员前往成都,调研成都市金牛区商品专业...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