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独家专访欠款千万的“90后”鞋商 “刘饼干”自揭“鞋道心路” 雾里炒球鞋 蒙眼赌青春
“每个人都和我心态是一样的,都觉得最后亏的一定不是我。”“鞋子是消费品,拿来穿的,如果仅仅把它当做金融理财产品或是货币,这就违背了我们买鞋的初心,更违背了潮流的初心。”
“我想对所有鞋友尤其是年轻鞋友说的话是,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拿自己的青春去赌博。”
一场盲赌,谁在制造
信息不对等?
球鞋的虚假畅销
鞋商全部买入某款鞋,再高价卖出,如此反复操作,营造出一种这款鞋很好卖的假象,“鞋商不可能去操控所有鞋子,但可以操控某一款”
鞋市的虚假繁荣
除了大资本和金融机构,还有很多外来资金加入,正是这些无形杠杆的存在和外来资金的涌入,使球鞋的交易量越来越大,营造出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
——球鞋的虚假畅销,鞋市的虚假繁荣,最终的后果,还是由买家承担
今年7月,成都球鞋圈一绰号“刘饼干”的鞋商,被曝欠款一千万“跑路”,后被派出所拘留。近日,消失三个多月的“刘饼干”取保候审露面,表示要用做潮流服装的方式还款,再度在鞋圈引起轩然大波。
2019年以来,炒鞋开始出圈,不仅衍生出“云炒鞋”“鞋期货”等概念,还成为不少年轻人的生财之道。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近期发布《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简报,明确指出“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风险。”
鞋圈为何频现“跑路”现象?一双鞋如何被炒到天价?有哪些资本因素在左右球鞋价格?年轻人为何甘愿被“宰”?炒鞋人的心态是什么?
经多方联系,“刘饼干”于10月28日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独家专访,以自己为案例,为年轻鞋友现身说法。
案/情
欠下1076万,涉130多人
“我在朋友帮助下,成立了一个服装品牌,想通过自己热爱和擅长的方式去弥补(还款)。”28日下午,刘饼干在成都一家服装公司接受红星新闻独家专访,他穿一件白色卫衣,指了指胸前印着的Redempkie字母说,“它由两个单词组成,redemption和cookie,意思是饼干的救赎,我想把对潮流文化的热爱及我的经历和想法,通过这个品牌表达出来,同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受害者的损失。我已经失去了所有东西,我愿意接受惩罚。”
刘饼干再度现身以来,争论从未休止。他在微博、抖音开了两次直播,评论区两极分化,有人讥他恨他,也有人“挺他”。目前支持刘饼干的老板倪先生(化名)告诉记者,刘饼干通过朋友介绍,前后三次找过他,第一次见面,刘饼干刚讲了两句就被他赶走。后来通过几次接触,倪先生自行了解了案情后,发现大家还是希望刘饼干通过努力赚钱还债。他在刘饼干身上投资了100万,“赚了,就继续做;亏了,就不投了。”
听闻倪先生打算在刘饼干身上投资100万,很多债主纷纷找上门来了解情况,在他们看来,这100万能带来的利润对于刘饼干所欠金额来讲,仍是杯水车薪。
刘饼干曾联系债主做了一个详细统计,欠债数额是1076万,涉及人员130多位,数额从几千到一百万不等,以学生为主,其中,“95后”占比70%以上,也有一些“00后”,最小的是2003年出生的。刘饼干称,出事前陆续约有250人找他买鞋,资金链断裂后他用预售得到的本金高价收购市场的鞋,或以本金加利息的方式赔付给部分买家,赔了一半,钱没了,剩下的这130人“大多是关系比较好的朋友”。
刘饼干目前处于取保候审状态,警察正在持续调查取证,在这一年等候结果的时间里,“随时可能再‘进去’”。
刘饼干自称没有“跑路”,但鞋圈“跑路”的经历却和刘饼干大同小异。他告诉记者,球鞋的利润是5%~10%,他批发了价值1000万的鞋子,但手里没这么多钱,只能通过提前收取顾客的鞋款再打给供货商的方式预售。到了约定货期,因市场原因,这批鞋市价涨到2000万,供货商直接把刘饼干给“鸽”(不兑现承诺)了。由于供货商一般人在国外,没有具体合同约束,刘饼干无法向供货商索取赔偿,但绝大部分下家会向他索要赔偿,刘饼干选择继续预售赚钱,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弥补。但球鞋价格越来越不受控制,到最后一双六千元卖出去的AJ倒钩鞋,刘饼干要花一万二千元从市场高价买回,单单一双鞋就亏本六千元。
“年轻人是这场资本游戏里最大的受害者”
内/幕
“雾中”球鞋赌局
虚假的繁荣?真实的风险!
刘饼干今年21岁,大二学生,他购买球鞋的历史要追溯到小学五年级,那时,喜欢打篮球的他,得到家人送的人生中第一双球鞋“空军一号”。真正打开炒鞋这个潘多拉魔盒的,是在高三复读时,19岁的刘饼干第一次去排队买鞋,原价1299元的“AJ1黑蓝”转手3000元卖掉,赚到了“第一桶金”。那时起刘饼干就开始接触这门生意,后来接触鞋圈的朋友增多,加之刘饼干英语比较好,逐渐整理出一条能从国外买鞋的渠道,体量就慢慢变大了。
在他的讲述下,一场鞋圈的“蒙眼赌局”,渐渐露出真面目。
溢价的筹码
反复买进卖出造畅销假象,“最后亏的一定不是我”
鞋圈很多人的经历都和刘饼干类似,他们同是热爱球鞋、不知炒鞋中暗含风险的年轻人,也是鞋圈的主力军。倪先生回忆,他见过刘饼干好几批债主,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公司来了一个债主代表,是一个1999年出生的年轻人,而楼下还有几个“00后”在等他,这让未满30岁的倪先生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
这些年轻人的钱是从哪里来的?经历这次事件,刘饼干接触到了很多债主,了解到了不同人的资金来源——有些是向家里人要的,有些是拿买房的钱来炒鞋,有些甚至是借高利贷。最常见的是分期付款,比如一万元只能买两双鞋,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一次性可以买十双。“大部分年轻人的心态是:鞋子是暴利的,他们总觉得靠炒鞋可以一夜暴富,不会亏钱,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
刘饼干表示,在CtoC(消费者之间相互售卖)平台,鞋商可以单方面买进卖出,中间只需付出9.5%的手续费成本。“举个例子,我手里有1000万,球鞋的单价很高,我不可能操控所有鞋子,但我可以去操控某一款。某款鞋市场单价是2000元,我把它全部买入,将价格抬升至3000元再销售。我可以把这批鞋子瞬间全部买空,之后再以4000元的价格上架。如此反复操作,营造出一种这款鞋很好卖的假象,在这款鞋子被抬到1万元的过程中,很多同行和消费者看到这款鞋子的利润空间和涨幅空间很大,会陆续跟进购买该款。最后,我通过2000元购买的鞋,慢慢就会被其他人陆续‘接盘’,整个过程我只需付出平台手续费成本。”
“每个人和我的心态都是一样的,我们知道有这种操作方式,也知道这个事情有风险,但我们还是愿意去做,因为都觉得最后亏的一定不是我,也不会考虑后续带来的风险。”
稳赚的庄家?
金融机构携资入场,分期付款买家担风险
刘饼干提到,大部分鞋贩子会看“毒”APP,“‘毒’在我们身边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交易所,它能直观地让我们看到球鞋的涨幅,让我们决定是否继续囤积或抛售。我们评论球鞋的价值,就是‘毒’上的价格。”此外,微信还有很多“冲冲群”“扫货群”,群友商量后,会提前一晚把资金集中起来去“扫”某一款鞋子。
在刘饼干眼中,APP就像一张晴雨表,但这张晴雨表却可以被拥有大量资金的人利用。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一款鞋子在几天甚至一周内价格不断上涨,不断有人买入,在不同的价格区间里,就有不同的人进场。刘饼干虽不知道“大资金”具体在哪个环节进场,但他却两手一拍,兴奋地表示,“如果给我一千万,我当然也可以操控,这其实很容易。”
鞋圈虽然像赌博,但这场赌博里,刘饼干却表示,有稳赚不赔的“庄家”:比如平台,只收取订单手续费,每单稳定赚利润;而金融机构可以为鞋贩子提供丰厚资金,创造一个巨大的资金池,从中收取利息;此外,还有提前撤资的鞋商。
“金融机构的参与,会把我们的起始资金变得更多,比如他们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让你用一万元买10双鞋子,无形中产生5倍杠杆,他们只收取手续费和利息,这5倍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由我们自己承担。”
繁荣的迷雾
连鞋商都无法判断行情好坏,陷入“赌徒心态”
除了大资本和金融机构,还有很多外来资金加入,比如刘饼干的债主中,就包含了房地产商、餐饮老板等,他们会拿一部分资金出来炒鞋。正是这些无形杠杆的存在和外来资金的涌入,使球鞋的交易量越来越大,营造出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以前我们能大概判断鞋圈是真繁荣还是假繁荣,但现在连我们鞋商自己都无法判断这款鞋子是好是坏,市场是否健康了。”
在鞋商自己都无法判断市场走向的时候,尽管大家觉得一款鞋子不可能一直跌价,也不可能一直涨价,但为了跟上节奏,还是会一直追逐热门款。“比如今年大热的‘AJ1倒钩鞋’,很多人都在它5000元的时候买了,囤了几周发现它涨到8000元,这时候抛售。但过段时间发现它涨到9000元,这时候你还是会去买入,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
“鞋圈很流行一句话是,你的钱呢?拿货了。货呢?卖掉了。卖掉的钱呢?拿货了。最后的结果是,手里只剩下鞋,鞋越来越少,越来越贵。”“那为什么不直接等它涨到9000元的时候再买呢?”“因为我们也会担心被‘宰’啊。”“那你觉得你们被‘宰’了吗?”“当然觉得,我觉得自己就是最后被‘宰’的。”
赌输的代价
“起床就要算今天亏几万,年轻人是最大受害者”
事实上,除了涨价,跌价也是常有的事。鞋圈不停发售新款,一些被遗忘的老款往往都是赔钱的货。“鞋子跌价在平台上不太能看出来,因为上面有很多鞋款,炒鞋的人更关注涨价的鞋子。”
刘饼干提及前段时间一个朋友对他说,家里囤了100多万元的鞋子,因为鞋市原因,每天起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算算今天要亏几万,他这批一百万的货现在只值七八十万左右。“现在市场风险太大,按照这样的市场涨幅,基本没有容错率。”风险太大,是刘饼干取保候审后选择不做球鞋的重要原因。
刘饼干称,自己并不反对鞋的升值,“因为那是球鞋文化的一部分”。“真正的炒鞋文化是很多消费者热爱鞋子买到手去消费,鞋子供应量不够导致正常溢价,最终鞋子价格停在一个稳定区间。但现在的现象是同行之间互相交易,你传给我,我传给你,鞋子像金融货币一样,在鞋贩子手里流通,他们也舍不得穿,真正喜欢想穿的人却买不起。鞋子是一个消费品,是拿来穿的,如果仅仅把它当做一个金融理财产品或是货币,这就违背了我们买鞋的初心,更违背了潮流的初心。”
另一方面,刘饼干表示,如果球鞋的涨幅超过了它本身的价值和粉丝的承受能力,最终它是没有价值的。“我希望市场回归理性,让真正热爱球鞋、并且想穿上脚的消费者决定球鞋的价格,而不是通过这种金融手段控制市场。”
年轻化,是刘饼干在采访中提及最多的字眼。他认为,年轻人是这场资本游戏里最大的受害者。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王垚 摄影记者 吕国应
新闻透视
鞋圈险恶“饼干”揭
监管出手当见“血”
“我想对所有鞋友尤其是年轻鞋友说,千万不要像我一样拿自己的青春去赌博。”被曝欠款一千万“跑路”的成都球鞋圈鞋商“刘饼干”取保候审,在接受红星新闻独家专访时痛定思痛的一番话,道出了“炒鞋”的巨大风险。“刘饼干”的经历,掀开了“炒鞋”游戏血淋淋的一面,让人警醒,让人反思。
炒鞋、炒盲盒、炒扭蛋、炒娃娃机……一段时间以来,各作炒作游戏有愈演愈烈之势。炒作之风,已经严重到引起监管部门出手的程度。更值得担忧的是,“炒鞋”交易已呈现出证券化趋势。行业背后还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这是“炒鞋”最大的风险所在,也是引起监管出手的主要原因。
任何炒作,都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鼓点落下的时候总得有人买单。
风险面前,监管该出手时就出手。深圳金融监管“炒鞋”等行为,以敏锐嗅觉及早排查介入,在全国率先对此类风险进行预警,做法值得各地借鉴。监管部门介入越早越深,就能挽救越多的深陷“炒风”的受害者。
红星新闻评论员 文阳
新闻推荐
如何发挥学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10月22日,成都市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党务工作能力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