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服务 优化供给 回应需求 建设市民心中的理想生活家园 《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系列解读之城镇社区
家门口不远就有绿道,绿道已成为成都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本报摄影部供图 记者 张青青
10月24日,《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在深入研究成都市城乡社区的人群结构、形态功能、产业基础等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城乡形态、主导功能,将全市城乡社区划分为城镇社区、产业社区、乡村社区3大类型。
城镇社区指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以居民为主导功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较为完善,人口密度较大,主要包括老旧社区、新兴社区等典型社区类型。结合《规划》,本报今日对城镇社区发展治理场景进行解读。
全民友好、精准服务的
服务场景
·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覆盖
·安心安全的平安社区
·尊老爱老的养老服务
·时尚活力的青年服务
·关爱贴心的少儿服务
·国际友好的涉外服务
·温暖共情的特殊人群服务
精准服务
最远15分钟步行可找到“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
如何打造城镇社区的服务场景?《规划》提出,将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以“诉求精准满足、服务高质供给、设施优质共享”为目标,构建全民友好、精准服务的城镇社区服务场景。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将推进以利民便民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标准管理和动态调整,实现“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15分钟步行距离满覆盖。
在平安社区建设上,将构建“社区发现、街镇呼叫、部门响应、协同整治”的平安社区长效机制。建设社区灾害预警系统,配置社区地震预警、人防预警及其他灾害预警系统。
与此同时,在针对老年人、青年人、儿童、特殊人群或是涉外人群的服务上,《规划》都提出了相应举措:完善尊老爱老的养老服务,探索“智慧化养老”,实现智能终端保安康、远程康养优体验;面向年轻人需求建设社区运动空间,包括滑板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建设“出行平安”优学步道,打造满足儿童发展需求的室内设施和亲子教育空间;设立或接入特殊人群法律援助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健身康复中心;在国际化社区中营造类海外消费场景,建设出入境服务站、国际学校,建设涉外医疗机构等。
天府魅力、闲适安逸的
文化场景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大力弘扬天府文化
·“远亲不如近邻”的精神家园
·“多元共享”的文化设施
魅力多元
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大力弘扬天府文化
如何打造城镇社区的文化场景?《规划》提出,将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延续成都味道生活气息,弘扬展示天府文化,强化社区精神家园的纽带作用,营造魅力多元、闲适安逸的城镇社区文化场景。
在社区,不仅要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还要大力弘扬天府文化。为此,城镇社区都将结合文化特色打造文化艺术景观,结合公共空间打造露天博物馆,并通过展示展览、活动开展等方式推进天府文化“九进”。
建立健全社区绿地、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维护认领的志愿服务积分机制,通过邻里共享资源、互帮互助拉近邻里关系,让社区成为“远亲不如近邻”的精神家园。
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按照《规划》,社区将建设如社区图书馆、社区美术馆、社区博物馆等多元的文化活动空间,推动实现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参与优秀文化传承等全民文化行动。
推门见绿、低碳生活的
生态场景
·“品质宜人”的绿色家园
·“人水共生”的宜居水岸
·“无缝衔接”的社区绿道
·“绿色低碳”的生活氛围
推门见绿
“无缝衔接”的社区绿道通畅居民“回家的路”
如何打造城镇社区的生态场景?《规划》提出,将强化生态要素在社区中的网络渗透和多维植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推门见绿、低碳生活的城镇社区生态场景。
社区不仅要打造成“品质宜人”的绿色家园,也将是“人水共生”的宜居水岸。《规划》提出,要实现社区公园步行5分钟可达,公共空间绿视率20%以上,林荫路推广率85%以上。同时,开展河流水质提升整治工程,提升社区水质;推动河岸生态化改造,推动河流“三通”。
“无缝衔接”的社区绿道将是一大亮点。利用社区慢行空间建设社区绿道,串联居民院落、社区公园及广场、公共服务设施、公交站点,建设温馨通畅的“回家的路”,实现社区慢行空间的绿道化改造率100%。社区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
秀丽温婉、舒畅宜居的
空间场景
·“窄路密网”的开放街区
·“活力共享”的公共空间
·“疏密有度”的社区形态风貌
舒畅宜居
拆除封闭大院围墙全面推行开敞式社区
如何打造城镇社区的空间场景?《规划》提出,将打造开放有序的城市街区,串联活力共享的公共空间,营造秀丽温婉、舒畅宜居的城镇社区空间场景。
不仅有“窄路密网”的开放街区,还有“活力共享”的公共空间。《规划》提出,将打造开放街区,引导老旧社区拆除封闭大院围墙,不鼓励新兴社区建设封闭小区,全面推行开敞式社区建设。同时,在老旧社区中,将利用街头巷尾、架空层等空间营造社区活动空间,实现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步行5分钟可达。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为社区居民配置办公、服务及活动用房。
未来,城镇社区的形态将是“疏密有度”。推动社区美化营造,体现“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风貌特征,形成“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社区色彩形象。
体验消费、创新创意的
产业场景
·“全龄全时”的社区消费
·“共谋发展”的社区双创生态
·“充分保障”的就业服务
全龄全时
更多“24小时不打烊”社区药店、餐饮店、便利店
如何打造城镇社区的产业场景?《规划》提出,将营造“全龄、全时”的社区新消费场景,培育“宜创新、宜创业”的社区生态,营造体验消费、创新创意的城镇社区产业场景。
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更多“全龄全时”的社区消费。成都市将鼓励引入“24小时不打烊”的药店、餐饮店、便利店等业态。实施“服务到家”计划,构建邻里互助的社区消费场景。
“共谋发展”将成为社区双创生态的景象。《规划》提出,鼓励打造社区双创空间,配建“蓉城社区创新屋”,实现“不出社区即可创业”,让居民成为“社区合伙人”,提升居民创新创业能力。
在就业服务上,将建立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开发的社区就业岗位将优先录用符合条件的社区居民。
整体联动、互联互动的
共治场景
·“党建引领”的核心牵引
·“多元参与”的融合共治
·“潜移默化”的德治熏陶
·“权责一致”的法治氛围
互联互动
推进专业人才进社区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如何打造城镇社区的共治场景?《规划》提出,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各类群体和组织团结在党的周围,带动多类主体共同参与,构建整体联动、互联互动的城镇社区共治场景。
“党建引领”是核心牵引,成都市将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建立开放、互联、互动纽带,推动各机关单位党员到社区报到全覆盖。
推动“多元参与”的融合共治,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小区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三方联动机制,提升小区治理水平;大力推进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等专业人才进社区,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
德治熏陶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传播天府文化,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道德教育,推动家风家训家教建设,构建友爱互助的邻里关系,培育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
在法治氛围营造方面,《规划》提出,将逐步配建“社区法律之家”,开展基层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社区矫正等活动。
云端集成、智慧生活的
智慧场景
·“全信息支撑”的管理平台
·“功能集成”的服务终端
·“全民共享”的智慧生活
·“智能安心”的社区安防
智慧生活
“天府市民云”APP将下沉至社区
如何打造城镇社区的智慧场景?《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社区智慧服务与管理系统,对接多类主体开发多种应用场景,解决社区生活与管理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构建云端集成、智慧生活的城镇社区智慧场景。
今后,包含社区内人、物、房、楼宇、企业、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企业诉求、治安事件等信息的数据库将逐步建立起来,并实时更新。
越来越多集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终端将在社区推广运用,“天府市民云”手机APP将下沉至社区,加快区(市)县服务事项接入,实现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和社区服务全覆盖;在社区公共空间、小区楼宇、社区综合体、社区服务网点等布设一体化信息服务站、自助公共服务终端,实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
“全民共享”的智慧生活是居民向往的场景,将实现在线缴费、在线报修、在线订购、家政预约等功能。智慧养老与幼托服务将是大力建设的内容,幼托包含可视幼儿照顾、幼儿启蒙教育等功能。
在社区安防方面,将建立无死角的公共场所监控系统、全方位智慧门禁管理系统、24小时紧急呼叫系统、紧急按钮一键报警系统、火灾防范系统、燃气监测报警系统及先进的电子巡更系统等。
本报记者 侯初初
新闻推荐
记者|唐俊“火车南站到了,请前往XX麻辣烤鱼的乘客在本站下车……”近日,成都地铁在广播报站中加入烤鱼店的广告引发热议。...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