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出炉 一核两片双引擎 打造蓉欧国际铁路物流枢纽 发展陆港型特色枢纽经济

成都商报 2019-10-27 01:43 大字

制图 张念

开放新门户,正在崛起。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去年底出炉,成都成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这意味着,成都一直努力建设的陆港型物流枢纽,跃升成为“国家队”。

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如何规划,如何建设?将为成都带来哪些机遇?

10月24-25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成都召开。记者获悉,《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简称《方案》)出炉,枢纽核心区为本次国家物流枢纽申报范围,总用地11.89平方公里,建成区总用地规模8.86平方公里,建成成熟度75%。

未来,这里将以打造蓉欧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发展陆港型特色枢纽经济为目标,通过整合升级构建形成“一核两片双引擎”功能空间结构。

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枢纽核心区 总用地11.89平方公里

功能拓展区 远期发展用地

功能空间结构

一核

国际物流发展核

两片

核心物流功能片区 延伸配套功能片区

双引擎

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引擎)

大弯货站(副引擎)

核心区七大功能

枢纽场站功能

国际物流服务功能

多式联运功能

分拨配送功能

供应链集成服务中心

商贸物流中心

综合服务中心

建设25个项目

●铁路场站类

●多式联运转运类

●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通关保税类

●区域分拨配送

●集疏运体系

●综合配套服务

总投资150.44亿元

(其中,已建成项目14个,改造升级项目6个,新建项目5个,已完成投资125.15亿元,投资完成度约为79%)

升级为“国家队”

核心区11.89平方公里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规划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包括41个陆港型、30个港口型、23个空港型、47个生产服务型、55个商贸服务型和16个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其中,陆港型、空港型等四类成都均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次,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第一次在成都召开,重点探讨了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方案》提出,综合考虑成都国际铁路港总体发展格局,结合成都国际铁路港当前空间拓展能力,立足金青新大港区发展战略,确定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分为枢纽核心区和功能拓展区。其中,枢纽核心区为本次国家物流枢纽申报范围,总用地11.89平方公里,建成区总用地规模8.86平方公里,建成成熟度75%;功能拓展区作为陆港型枢纽远期发展用地,分别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内(21.71平方公里)和淮州新城(3.5平方公里)。

本次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枢纽核心区为主,已建成铁路场站、铁路口岸、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集装箱物流、公路港、分拨配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大宗物资仓配交易基地、综合服务等基础设施。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拓展区)当前处于规划阶段。

功能空间结构

“一核两片双引擎”

《方案》明确,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枢纽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国际铁路港)为重点,依托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大弯站,在现有铁路场站、口岸保税、集装箱物流、冷链与商贸物流、区域分拨配送等设施基础上,以打造蓉欧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发展陆港型特色枢纽经济为目标,通过整合升级构建形成“一核两片双引擎”功能空间结构。

其中,一核为国际物流发展核;两片为核心物流功能片区、延伸配套功能片区;双引擎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主引擎)、大弯货站(副引擎)。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枢纽核心区)重点发展七大功能,包括枢纽场站功能、国际物流服务功能、多式联运功能、分拨配送功能、供应链集成服务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

尤其是,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打造蓉欧枢纽、泛欧泛亚经济高地,以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推进“蓉欧+”战略,强化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球要素配置功能,打造国际领先、亚洲一流的内陆铁路枢纽,通过“蓉欧+快铁网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形成连接泛欧泛亚速度最快、距离最近的陆路环线网络,依托铁路枢纽、快铁网络,以发展适铁适欧产业为重点,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创新培育发展陆港型枢纽经济。

建设25个项目

构建“7+11+5”国际物流骨干体系

如何建设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从项目规划上看,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共计25个项目,其中:铁路场站类项目4个、多式联运转运类项目2个、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项目1个、通关保税类项目7个、区域分拨配送项目4个、集疏运体系项目3个、综合配套服务项目5个,总投资150.44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14个,改造升级项目6个,新建项目5个,已完成投资125.15亿元,投资完成度约为79%。

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采用“轴辐式”布局理念,通过与国际国内重要物流节点的合作,实现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班列组织、干支运输的“7+11+5”国际物流骨干体系,包括7条国际铁路干线,11条国内铁路干线和5条区域铁路支线。

建立班列合作模式

“蓉欧+”深入欧洲腹地

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还将考虑枢纽协同发展,加强铁路货运班列开行力度,创新枢纽间干线业务联通模式、分拨网络与干线对接模式,从市域、区域、国内、国际层面展开全面协同合作,推动形成干支衔接紧、覆盖范围广、运作效率高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集疏运体系,提升社会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区域协同方面,将建立以成都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省域重要城市物流园区为支点的“蓉欧+城市”的班列合作模式,形成西部共享铁路物流枢纽。

市域枢纽协同方面,将推动成都陆港型与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之间的互联互通,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升成都在国际国内的资源要素配置能力。

打造“蓉欧+”枢纽经济适铁产业中心

规划三种枢纽经济模式

成都将以陆港型物流枢纽带动产业发展,打造“蓉欧+”枢纽经济适铁产业中心,以枢纽物贸通道推动中欧适铁产业在成都落地,针对性发展相关服务,带动高附加值、外向型产业成都聚集。

成都还将建设国际贸易门户,以枢纽物流通道促进跨境电商等贸易发展,打造开放型区域贸易中心促进区域融合和经济循环,满足西部地区消费需求。

成都还将建立起东至日韩,西至中亚、欧洲,北至俄罗斯、蒙古,南至东盟、澳洲的洲际物流网络。

国际铁路第一港将打造多式联运的立体成都港,畅联国内25个枢纽城市。成都将形成西南区域集散中心,辐射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消费市场。

物流模式业态方面,“蓉欧+网络”战略下形成铁路直达和铁海联运两大主要物流模式。铁路直达运输是依托马拉舍维奇、托木斯克和阿拉木图3个一级节点开通3条铁路直达班列干线,由成都国际班列或与国外公共班列共同完成。铁海联运是依托瓜达尔港、新加坡港、巴生港、河内港4个一级节点开通4条铁海联运通道,由国内干线运输班列和相关战略合作企业共同完成。

枢纽经济方面,成都将依托枢纽的核心业务,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横向枢纽布局驱动产业布局变动;纵向枢纽服务推动产业组织联动;枢纽要素与产业形态融合创新催生新技术、新模式产生新经济。

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新闻推荐

阿里云西南大区传媒行业负责人孙飞:5G让云平台更高效地助力智媒体发展

阿里云西南大区传媒行业负责人孙飞:孙飞10月28日,封面传媒“5G引领智媒AI洞见未来——2019第四届C+智媒体大会...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