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结缘”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崔进 财经女记者部落
诺贝尔经济学奖上演!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4日中午,奖项揭晓,获奖者为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诺贝尔奖官方表示,2019年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如今这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恰逢诺贝尔经济学奖50周年,最“年轻”的诺贝尔奖项,权威与质疑并存。半个世纪以来,84位获奖者中,中国经济学家无此殊荣,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与我们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很多的获奖者与中国缘分匪浅。
最“年轻”诺贝尔奖项,权威与质疑并存
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1972年,51岁的肯尼斯·约瑟夫·阿罗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最年轻得主。
2007年,90岁高龄的里奥尼德·赫维茨获奖,他也是所有奖项类别中最年长的得主。
2009年,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获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2018年10月8日,保罗·罗默和威廉·诺德豪斯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二人在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方面研究的杰出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具有非凡影响力和声望的经济学家,是经济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作为诺贝尔奖项中最“年轻”的,其难度确实非常之高。
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51岁,而其余奖项最年轻得主的平均年龄仅为30岁。经济学奖获得者平均年龄为67岁,考察期有时长达数十年。
来源:网易新闻
莱昂尼德·赫维奇早在上世纪90年代即以“机制设计理论之父”享誉全球,直到2007年,90岁的他才获诺奖“青睐”。他为此调侃,“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我已经太老了。”
半个世纪以来,仅有81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没有人多次获得奖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贵指出,获奖者必须是达到一定高度的、诺奖级别的经济学家,同时必须得到主流认可。同时,曾得到表彰的领域短时间难以再次获奖。
比较有意思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面临一些质疑。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这位100多年前的发明家甚至曾在一封信中说自己“满心憎恨商业”。
近日,经济学家们屏息以待奖项揭晓时,乔治梅森大学墨卡托斯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布劳尔称,将经济学家提升到诺贝尔奖所能提供的声望和影响力的水平,存在内在的危险,今年瑞典皇家学会或许应该待在家里,考虑一下这个奖不应该存在的理由。
哈耶克在1974年的诺贝尔奖获奖感言中曾警告,将经济学与诺贝尔奖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学等相提并论是错误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缘
目前为止,中国未有经济学家获得诺奖殊荣,不过历届诺奖得主中,不少人与中国联系紧密。据统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81人中,有20多位与中国颇有渊源。
有意思的是,过去十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中,共有两位“中国女婿”,分别是2010年诺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以及2013年诺奖得主拉尔斯·彼得·汉森。
唯一女性的得主奥斯特罗姆曾多次访华。1997年,她和丈夫文森以及他的中国博士生一起进行项目研究,“我们去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之一——杭州。我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研究兴趣从那时就开始了。”
2012年的得主罗伊德·沙普利与中国的缘分跨越了半个世纪。1943年,他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作为中士被派往成都,服役期间参与了抗日战争。
接下来,小财女为大家盘点一下:
最常来华诺奖得主:蒙代尔,获得在华永久居留权
蒙代尔,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及最优货币区域分析”所做出的贡献,这也是其被誉为“欧元之父”的由来。
2004年11月9日,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成立,蒙代尔先生与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一道,共同担任大学的荣誉校长,该校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第一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命名的国际企业家大学。
蒙代尔先生非常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曾写过《过渡经济中的货币和金融市场改革:中国个案》。蒙代尔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深入交流与探讨中国在全球金融及货币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未来的定位。
2005年3月,蒙代尔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永久居留证,蒙代尔成为第一位正式取得北京“绿卡”的美国经济学家。目前,蒙代尔还担任北京市政府顾问。
蒙代尔本人多次到访中国,在此前接受采访时,蒙代尔表示,其在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均有生意,因此常常会来中国,也在考虑定居中国。
诺奖得主的中国徒弟
哈耶克, 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社会思想家之一。中国经济学家蒋硕杰在英国伦敦大学政经学院就读时,导师为哈耶克。
上世纪90年代,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致命的自负》、《自由秩序原理》在中国引发巨大的反响。著名学者姚中秋评价哈耶克为90年代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家。
1930年代的英国,作为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江湖领袖,凯恩斯与哈耶克展开经济学史上著名的“华山论剑”,有意思是师承哈耶克的蒋硕杰曾为恩师“两肋插刀”,对凯恩斯作出批判。
师徒名分的还有,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与经济学家邹至庄,1979年诺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与林毅夫,1996年诺奖得主詹姆斯·莫里斯与张维迎。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曾师从2007年诺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茨。赫维茨被称为“机制设计理论之父”,田国强于2006年曾被《华尔街电讯》列为中国大陆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此外, 2007年以来的26位诺贝尔经济学得主中,不少获奖者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高度关注。包括让·梯若尔、戴尔·莫滕森、埃里克·马斯金和奥利弗·威廉姆森等先后来到中国的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并尝试与国内高校开展学术合作。
原标题:《三位经济学家因减轻全球贫困而获奖,更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结缘”中国》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什么是理想居室?如何从定量角度回答什么理想社区?理想社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又如何?消费者买房时最关注的因素是什么?10月...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