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精品短视频播放量近2亿
在《传承》视频中,一位70岁的羌族老人悉心指导本民族的年轻人,也将羌绣的云云鞋交给年轻人,让他们带着羌族的文化,走出大山,在传承的力量中,两代人带着自己的云朵和民族走向世界。
视频《技艺》,65岁的熊国秀老人为保住傈僳族的传统技艺火草织布这项绝技,带领傈僳族姐妹们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开启了火草织布合作社,绝技不仅得到了传承也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亮点。
在《情谊》里,当年“彝海结盟”的情谊在新时代有了新发展,一批批的扶贫干部来到大凉山,和彝族同胞共同努力,让这里脱贫致富。小叶丹的后人,48岁的果基达光也成为了新时代“彝海结盟”的见证人。
《重逢》视频展示了主人公泽仁贡布,年少时走出康定的大山到了外面的世界。近几年,机场、雅康高速先后开通,交通的大发展,让年近40的泽仁贡布回到康定投身家乡建设,在这里他找回了童年的纯真,与儿时的自己重逢。
《回家》里,曾经“十八弯”的山路,改头换面修成了公路。大巴山深处,一位30岁的土家族母亲选择回家创业,致力于把土家族的风土人情和当地特产介绍推广给游客。土家人世代呵护的绿水青山,如今变成了金山银山。
《青春》主题中,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用各自民族的语言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唱响新时代民族青年爱国之心和赤子之情。
《希望》主题的视频中,通过10岁苗族小女孩陶莉茗的视角,描绘了她在苗族村寨的生活和梦想。随着中国网络基站的覆盖,苗寨接入互联网,小女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她通过网络自学电子琴,也有了更远大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钢琴家,建设家乡。
《希望》和《青春》两支短视频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礼赞新中国优秀短视频”。成都电视台相关人士介绍,这样的合作方式也是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发挥优势、互相借力,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有益尝试。
少数民族主人公在家乡的青山绿水边,饱含深情地唱着《我和我的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爱你中国》等歌曲,尤其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大学生,用不同的民族语言汇聚成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被网友誉为“用青春唱响礼赞之歌,真·最炫民族风!”
国庆期间,7条《我和我的祖国》系列精品短视频陆续在腾讯视频上线后,动人的情节、赏心悦目的画面、朴实自然的记录方式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记者昨日了解到,《我和我的祖国》7集系列精品短视频和系列《中国梦向前冲》原创爱国歌曲小视频,是由腾讯微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成都广电云上新视听推出,截至10月7日,#我和我的祖国#话题征集视频6.3万条,累计播放量近2亿。
《我和我的祖国》7集系列精品短视频,每集5分钟左右,选择了10岁到70岁的7位少数民族人物作为拍摄对象,寓意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光辉历程。
全片以“希望、青春、重逢、回家、情谊、技艺、传承”为主题,串接一个个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动人故事,反映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展现出当地人民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建设家乡创造幸福生活的时代精神。
本报记者 陈蕙茹 成都电视台供图
新闻推荐
“致敬 坚守中的小贷人”成都市小额信贷协会成立9周年系列报道成都小贷业:赋能供应链 传统金融的破局之道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企业普遍生存于一个产业生态圈、供应链环境中,遇到上下游各方资金短...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