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史册看古代阅兵那些事

当代生活报 2019-10-07 12:56 大字

清朝冬季冰上阅兵活动 《大阅图》局部 乾隆四年大阅兵时,郎世宁所画《大阅图》中的乾隆皇帝。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复制的古代“记里鼓车”(局部) 《大阅图》局部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新中国70华诞,“阅兵”成为国庆假期的热门词汇。藉此时机,青年文化学者侯印国等专家应邀和读者聊聊中国古代的阅兵故事。

最早的阅兵是谁组织的

黄帝或大禹或是最早阅兵领袖

早期阅兵最多算雏形

有人认为,黄帝、大禹是最早的阅兵领袖。《史记》记载,黄帝修养美德,整顿军队,带着以熊、罴(音pí,棕熊)、貔貅、貙(音chū,云豹)、虎等动物为图腾的部落,要和炎帝大战。

说大禹阅兵,则是因为他发起的“涂山会盟”。“我们今天说的阅兵,主要还是指在节庆、出征、迎宾等重要时刻举行的检阅武装力量的仪式,这最多可做阅兵的雏形,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阅兵仪式。”侯印国解释。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认为,大型田猎活动,可能在商朝就已经出现。随着狩猎活动的生产意义变淡,练兵阅兵的军事功能越来越强,宣扬国威的政治意义也越来越重要。

“搜”本来是指春季狩猎,但后来“大搜”成为一种军事大检阅。目的是通过军事阅兵,让百姓“知礼”。当时阅兵也叫“观兵”,最有戏剧性的“观兵”出现在宣公三年(前606年,周定王元年),楚庄王观兵于洛水,“楚子(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对夺取周朝天下表现出明显的野心,这也是“问鼎”典故的由来。

“阅兵”一词

最早见于曹操当权时期

秦代取消周朝春夏秋冬结合狩猎举行的阅兵,只在秋季阅兵。汉代阅兵继承秦制,相关仪式已经非常成熟。每年秋天,在京城和各郡国都会组织“讲武”。京城的讲武阅兵叫做“乘之”,是一种实兵演练,帝王亲自参加,官兵会演练孙武、吴起兵法的六十四阵。

而各郡国的“讲武”,叫做“都试”,也叫“秋射”,是各郡国由太守、都尉检阅地方武力的大规模军事演练。东汉光武帝年间,为集权中央,取消了地方的“都试”。

中国古代最早直接使用“阅兵”这个词汇,很可能是在汉献帝建安年间晚期,当时实际掌握首都政治权力的是魏王曹操。《晋书》卷二十一记载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相关部门上奏,建议在秋天举行名为“阅兵”的大型检阅和演练军事力量的活动。这年十月的大阅兵,魏王曹操“亲执金鼓,以令进退”。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任魏王,也“阅兵于郊”。就是在这一年,曹丕建立曹魏。曹丕的儿子魏明帝继位后,在刚刚改元的太和元年十月,也组织了大型阅兵活动。

(下转第7版)

(上接第6版)

谁来记录大阅兵盛况

唐宋阅兵频繁

陆游几欲“弃笔从戎”

唐宋阅兵也非常频繁,唐太宗、唐高宗时期几乎每年都举行讲武校阅,宋太祖曾经一年七次检阅水军。在我国古代文学非常璀璨的时期,留下不少关于大阅兵的诗文精品。

据学者考证,唐玄宗开元九年,曾经以“大阅”作为进士考试的赋题。所以现在还能看到《文苑英华》卷六十四中有两篇当时的《大阅赋》。其中,胡瑱赋如此描写大阅兵:“旌旗裔裔而风飞,士马嚣嚣而云萃。竟泽弥谷,殷天动地。衔枚无声,击鼓作气。雕弓月满,宝刀霜利。申前驱,诛后至。为三表而有节,历千古而不坠者也。”现在读来仍气势十足。

陆游的《成都大阅》,是他参加成都的阅兵大典礼时所作,“千步球场爽气新,西山遥见碧嶙峋。令传雪岭蓬婆外,声震秦川渭水滨。旗脚倚风时弄影,马蹄经雨不沾尘。属橐缚裤毋多恨,久矣儒冠误此身。”诗中表露了要“弃笔从戎”的感慨。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词中的“沙场秋点兵”,也可视作是一种阅兵。豪放派词人刘过的《沁园春·张路分秋阅》中,也记录了一次气势非凡的小型阅兵,描绘了“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的阅兵场面。

没有相机没有直播

中外画家定格清代大阅兵

在没有照相机,更没有直播的中国古代,阅兵的盛大场景往往只留在古籍中的表述里。但清乾隆年间,有一位外国画家,用画笔记录了盛大阅兵仪式上的主角——乾隆皇帝,更有一群宫廷画家,用巨幅辉煌,定格了大阅兵仪式的场面。

清代举行大阅的制度,和前朝相差不大。乾隆皇帝在继位后的第四年,曾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检阅八旗官兵。二十年后的乾隆二十三年,又举行了大阅兵。这两次阅兵,意大利人郎世宁都绘制了《乾隆皇帝大阅图轴》(也有人称之为《乾隆皇帝戎装像》或《乾隆戎装大阅图》),形容毕肖,是不可替代的历史形象资料。

描绘乾隆四年大阅兵全面场景的,还有纪实类绘画《大阅图》。原有四卷,分别为第一卷“幸营”、第二卷“列阵”、第三卷“阅阵”、第四卷“行阵”。故宫藏有第二卷《大阅第二图列阵》。画卷的作者为宫廷画家金昆、程志道、吴桂、程梁、姚文翰、卢湛、张廷彦、金声、丁观鹤、陈永价。故宫收藏的“列阵”,主要描绘阅兵时八旗军官的队列。

《大阅图》第一卷下落不明,第三卷“阅阵”2001年佳士得秋拍上被国内藏家以近1600万港币拍得,第四卷“行阵”2011年在法国以2205万欧元(2.037亿元)被拍走。

古代阅兵场面也震撼

讲究队列和阵形

古代阅兵也讲究队列和阵形。《尚书·牧誓》记载,三千多年前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时,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举行大战前阅兵仪式。仪式开始前,周武王命令:“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这些都是对队列的要求,意思是,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立好你们的矛。

但古代阅兵的阵形与现代的“方阵”并不是一回事。阵形又叫阵势,或阵法,是实用战术,善战者无不通晓阵法。先秦时已有一套相当成熟和实用的军事阵法,战国军事家孙膑总结出十大阵形。《孙膑兵法·十阵》称:“凡阵有十:有方阵,有圆阵,有疏阵,有数阵,有锥行之阵,有雁行之阵,有钩行之阵,有玄襄之阵,有火阵,有水阵。”

在古代所有阵形中,大概要数诸葛亮的“八阵图”最出名。所谓八阵图,就是八种攻防方式,分为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形,民间称之为“八卦阵”。

移动战车不可或缺

战车大约在距今4000年的夏王朝初期就已成为军事装备。到商王朝,战车功能已很丰富,从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来看,商王朝的战车独辕、双轮、长毂、扁方车厢,车上装备有弓箭、盾牌、戈、矛、殳、短剑等各种兵器。每辆战车上载3名士兵,其中一名为驭手,负责驾车,另外两名分站两侧,负责作战,远用弓箭,近用戈矛。

春秋以后,战车种类相当齐全,分为攻车、守车、副车、阙车、指挥车等不同用途。秦汉时期,战车不仅功能强大,其数量也大增。大阅兵中“战车方阵”最为抢眼,这从西安发现秦兵马俑坑便可看出。

就战车而言,各朝阅兵看点大概是这样:先秦看“指南车”,这是先秦时高科技战车,可以自动识别方向,虽然不可能直接作战,但打仗出征时不可或缺;三国时看“木牛流马”,这种粮草运输车是当时最高效的运输车,系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西晋看“偏箱车”,这是当时作战性能最出色的战车,由军事将领马隆发明,可攻可守,攻防两用;唐朝看“记里鼓车”,与“指南车”一样,系机械化自动工具,可自动记录行程……

宋朝以后战车制造装备进一步升级,有一个叫魏胜的武器专家曾发明了多款战车,其中的炮车便十分神奇。《宋史·魏胜传》记载:“炮车在阵中,施火石炮,亦二百步。”可见,这种炮车颇像那个时代的导弹发射车。

到了明代,阅兵时可以展示的先进战车更多了:装备“神机枪”的战火兵车、雷火车、全胜车、冲虏藏枪车、火炬攻城车……为此,明朝还专门成立了特种部队“车营”。

据《扬子晚报》《北京晚报》《解放日报》

新闻推荐

每段独处的时光 都实现一个梦想

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个人住总是感觉寂寞的。但对于年轻人来说,独自居住则是件惬意的事,这意味着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住所,也有完全...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