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所学校都充满了精彩与活力 青白江区让文化成为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

成都日报 2019-09-28 03:20 大字

端午节“划龙舟”

向队旗敬礼

跳绳特色课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其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是与教育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青白江区一直把文化立校作为丰富教育内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铸魂工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教育局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的发展定位,按照“行政推动、学校主体,全面实施、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区域各个学校立足校情、立根传统,在打造高品位校园物质文化的基础上,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校园精神文化、民主平等的校园制度文化、敬业诚信的校园行为文化。一批体现主流意识、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涌现,成为新时代青白江教育发展新的生长点。

今年,区教育局在巩固原有学校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出台了《“美丽校园、幸福学堂”建设实施意见》,以加快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提档升级,努力建成与“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相匹配的一流教育。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崭新起点上,让文化凝聚成学校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续写更加灿烂与辉煌的篇章。

城厢学校

绣川文化在新时代“活”起来

城厢学校由原来的城厢小学、绣水小学、玉虹中学、城厢中学初中部合并而成,其前身是始建于宋代的绣川书院。同根同源的历史老校积淀起文脉相通的优秀传统基因,虽饱经沧桑却历久弥新,凭借厚重的文化底蕴继续担当着青白江教育的“弄潮儿”。

根植历史沃土 注入现代气质

2016年,城厢人追寻“天府文化”大背景下绣川文化这一主线,找准自身文化内核与当今时代精神的联结点,打造以“绣川文韵、城厢仁风”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旨在传承绣川书院的文脉与文教,彰显城厢教育的仁爱风范。在绣川文化引领下,学校以“仁爱”为教育理想,把“文韵天地、仁爱乐园”定为办学追求,以“文才雅致、爱满天下”育人目标和“以爱立人、以文化人”育人理念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绣川亭、书文苑、立仁路、思齐楼……行走在城厢学校,处处可见蕴含“绣川文韵、城厢仁风”思想的建筑景观,无不彰显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文化意蕴。学校充分利用旗台、墙廊、景石、雕塑,镌刻圣贤名言警句、城厢历代名人、校史校绩介绍等内容,突显绣川书院的氛围和学校悠远的历史。校门墙上镶嵌的《仁爱赋》作为学校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准则。学校还把城厢古镇八景这个地域特征作为屏风的背景,以地雕形式展现天府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把家国情怀种在他们心里。既传承了历史,又与时代精神相呼应,让文化创建显得有品位、有气度。

聚焦素养培育 充盈仁爱味道

“仁爱”是绣川文化的内核,也是城厢学校的教育理想。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培育,将“仁爱”贯穿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帮助师生益智、润心、怡情,让厚重的绣川文化在新时代“活”了起来。

沿袭城厢镇“重教兴学”的传统,学校的课程文化秉持贴近学生、融通学科、彰显特色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生存本领。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国家选修课程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编写了校本教材《国学经典》《绣川古今》等,开展孝义、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学会用仁爱之心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活动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载体之一,学校每个月围绕不同主题,组织师生开展《慢跑城厢》《把爱说出来》《学雷锋在行动》《绿动我行、垃圾分类》《厉害了我的国》《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等活动,让学生在爱与被爱中感受快乐、温暖。学校积极推动社团建设,打造出跳绳、舞蹈、合唱、科技等特色课程。体系化的活动文化提高了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培养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优化了校园育人环境,营造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助推学校行走在文化强校的路上。

弥牟小学

传承孔明文化 小学校里做大教育

弥牟小学位于青白江区弥牟镇,是清光绪年间利用弥陀院古庙兴建而成。弥牟镇因拥有全国唯一留存的“八阵图”遗址而成为成都第一个承接三国文化的乡镇。作为辖区内的学校,弥小人认识三国文化、传承孔明精神,把百年老校办出了新时代特色。

人文并举 培养师生责任感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得天独厚的三国文化为弥牟小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措施等方面,借助诸葛亮这一中国古代智慧的化身来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孔明文化”。学校从环境建设入手,打造了“话说诸葛亮”“名成八阵图”“智慧大道”等文化回廊,张挂着“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书法作品;教学楼被命名为“明致廊”“致远廊”“智慧廊”“忠孝廊”,并用三国故事进行装饰,让每一面墙“说话”,力求把孔明精神物化为有形,使校园文化呈现张力。

从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学校确立起“以德养慧”教育思想,坚持“承孔明,行君子,德弥心,智牟行”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孔明文化的基础,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始终坚持“公正廉洁、勤劳敬业”的工作作风,推行“规范先行、人文并举”的管理理念。大力尊崇与践行孔明文化,培养师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在这里,关爱学生成为习惯,敬重教师成为传统,崇尚文化成为追求,张扬个性成为时尚。这正是文化育人的魅力所在,更是属于弥牟小学的管理特色。

传统精神 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脾气暴躁的张飞,要去把诸葛亮绑出来,结果被刘备一顿教训……”一场由弥牟小学师生自己编排的《三顾茅庐》课本剧表演引起台下观众阵阵笑声和掌声。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竞赛、社团和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大多带有“孔明文化”的烙印,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节举行经典诵读,吟诵诸葛亮的文章或三国诗句;艺术节上举办成语歇后语接龙、故事剧表演、“我眼中的三国”书法绘画比赛;体育节上举行“隆中杯”足球赛和“卧龙杯”篮球、排球赛;社会实践课上开展“我做弥牟小导游”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三国故事、对诸葛亮的了解与喜爱。学校还在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和课时外,开发探索体现孔明文化的校本课程,在小学校做大教育,用文化推动师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三国“八阵图”遗址对于当地的影响颇大,而历史悠久的孔明文化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弥牟人。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农村学校进行城市化演变的现在,弥牟小学将孔明精神与时代相结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学校自身相结合,让孔明文化进入校园,服务教育,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巨人树幼儿园

让传统节庆文化润泽幼儿心田

巨人树幼儿园创建于1962年,是青白江区一所普惠性公立幼儿园,也是四川省示范幼儿园、成都市一级幼儿园。该园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民俗传统之二十四节气融入课程与活动中,以“传统节庆”文化构建起孩子生命的节奏和韵律。

打造“软硬件” 感知中国智慧

棉麻桌布、实木地板、书画上墙……与其他童趣满满的幼儿园相比,巨幼的“画风”显得格外“文化”。在环境创设中,老师们通过涂画捏粘,让幼儿园每一层楼道、每一个墙面都体现了“节庆美感”,使幼儿每天徜徉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感受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围绕“童趣、生态、多元、互动”的思路,幼儿园还在户外设置了百花园、百草园、百果园、大型沙水区、舞台建构区、挑战攀爬区、茶馆院子、中医馆等区域,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究、游戏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秉承“爱润童心、以美育人”的办园理念,幼儿园对老师们进行了传统节气文化的“浸入式培训”。通过集体备课、园本教研等形式,形成了春节、春分、立夏、端午、秋分、中秋、立冬等传统节庆课程,同时建立课题组实验班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传统文化专业素养。2016年,该园的市级课题《幼儿传统节庆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以探讨传统文化在“原汁原味”与“变化创新”之间的关联。

尊重自然 学会诗意生活

“春分到,蛋儿俏……” 舞台上,孩子们化身为“节气宝宝”和“大自然精灵”,带领大家走进一个个节气的流转更替中。巨幼从“读懂节庆”和“玩转节庆”两个角度出发,把传统文化融入集体教学、区域游戏、生活课程和家庭教育中,使传统节庆文化因蕴含人文精神而更加丰盈。老师们基于幼儿的年龄适宜性与个体差异性,以崭新的视角对节气课程进行重构,突显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阶梯性、连续性与整体性。 例如端午节,小班通过认识粽子、包粽子、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中班则以“香包”为主题,自己设计、制作香包,感受其中的美好寓意和药用价值;大班则开展“赛龙舟”比赛,引导幼儿理解屈原爱国情怀、“中国龙”民族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民族意识。

此外,幼儿园还充分挖掘家庭、社区资源,建构起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传统节日活动生态体系。通过节庆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童年生活,使其潜移默化成为幼儿的情感认同,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对于民族文化的弘扬,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新闻推荐

成都的红色记忆《芙蓉花红》 用“剧中剧”的方式告诉你

本报讯(记者李雪艳)昨日,革命历史话剧《芙蓉花红》在成都华侨城欢乐谷剧场拉开首演的序幕。该剧通过一部舞台剧的时间,将革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