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舞蹈家胡沈员:塑造绝美虞姬 寻找独属自己的舞蹈语言

华西都市报 2019-09-24 01:48 大字

青年舞蹈家胡沈员: 胡沈员。

9月中旬,初秋的成都在氤氲中透着阵阵凉意。14日下午,刚刚结束现代舞剧《流浪》彩排的青年舞蹈家胡沈员,身着单薄的黑色舞蹈服,光脚蹬着一双拖鞋,利落地跳下舞台,穿过长长的观众席,径直来到剧场外的咖啡店,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畅谈他的舞蹈人生。

苦练技艺

以优异成绩考进专业高校

28岁的胡沈员生于泸州,他从小就与舞蹈相伴:3岁练习体操,7岁学习舞蹈,12岁进入艺校接受专业训练。学舞蹈很苦很累,但胡沈员自小懂事,除了正常的课程,还常给自己“加课”:即使在潮湿阴冷的冬天,也会6点起床去练功、压腿;下课教室门被锁后,悄悄翻进两米高窗户继续练功;寒暑假回家,租少年宫教室练习。“一天租金50元,那时算很贵了。”如果租不到,他就跟着妈妈到公园踢腿。

这种自觉、自发式练功,胡沈员坚持多年从未间断。“我的老师对我说过:‘你现在每练一次功,就是为未来存一块钱。可能这一块钱对今天微不足道,但当它累积了10年、20年,总有一天会砸下来、回报你。’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回报来得很快,2008年,接受了5年专业舞蹈训练的胡沈员,独自到北京考大学。

“我提前两天到学校准备考试,别人问我怎么才来,说有的人提前一年就找好了老师来北京备考了。”尽管没有钱找更为知名的老师上课,但凭借多年的刻苦与坚持,胡沈员以全国前十名的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当你真的够努力,真的有实力、够优秀,你是不会被这个社会湮没的。”毕业后,胡沈员曾加入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之后作为自由舞者一直活跃在现代舞的各类舞台上,并从中国走向世界。

名扬天下

被杨丽萍赞为“完美舞者”

看过胡沈员表演的人,无不为他的奇妙身体惊叹。因为在舞剧《十面埋伏》里反串“虞姬”,胡沈员成了杨丽萍眼中的“完美舞者”。他以超越性别的身体展现和思想阐释塑造绝美虞姬,令观众过目不忘。其细腻的表现力与独特的身体风格,被杨丽萍点赞:“上天赐予了他面条一样的脚背和柔弱无骨的身体,他是上天赐给人间的礼物。”

2007年,胡沈员成为杨丽萍艺术基金首位扶持的青年艺术家,并创作了个人作品《流浪》。“以前我创作过一些小节目,这次第一次独立做一部大作品,当然会担心经验不够、能力不够。”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后,胡沈员开始创作。“我并不要求第一次出品、第一次呈现就惊艳世界,只要给自己交上一份当下最好的答卷就足够了。”

两年来,这部作品跟着胡沈员走南闯北。慢慢地,他把自己的经验、感悟、技法放进《流浪》,不断打磨升级,于是有了9月14日、15日的“回家”之旅。两场演出,胡沈员为家乡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摄魂夺魄的现代舞。“‘流浪’两个字给了我很多感动,每当提到这两个字,我都有很多可以倾诉的东西。”在胡沈员心里,“流浪”并非简单的流落街头,而是“心里的流浪”,是“心的依靠”。“流浪是一种选择,它不是被迫的。在选择这条路时,我们要去背负和承担所选择的责任和代价。”

胡沈员也想借《流浪》回归最初的自己。“现代舞的作品往往都是理性的,或者说感情很浅很淡。跳的过程中,我发现没感情了,缺少了曾经跳民间舞的那种热情。”年少时,胡沈员不喜欢宣泄情感,他崇拜现代舞的自由。“我后来跳舞非常冷漠,不苟言笑。虽然从另一个层面看这是很酷的行为,但这不是我。”回想曾经,胡沈员发现自己跳舞的思想、身体模式,已发生改变。“但我们可以用现在的方式、用现代舞的舞蹈动作表达曾经有过的那种情感。”

追求极致

寻找独属自己的舞蹈语言

胡沈员追求极致艺术,学习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街舞等多种舞蹈流派与技术,并将其精髓融会贯通,从自己身体长出属于自己的“胡式美学”。就像《流浪》,其音乐、舞蹈动作都有蒙古族舞元素,但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它的不同。“蒙古族的音乐带给我非常辽阔的流浪感觉。蒙古舞的动作被我用现代舞的方式转换掉,能看出是蒙古族的元素,但又不是蒙古族舞,它属于我。”

胡沈员在寻找一份独属于自己的舞蹈语言。“那个动作不是融合了蒙古族舞,我没有融合。而是这些东西化成了其他方式,重新生长在我的身体里,它是属于我本身的语言。”如今,舞蹈已成为胡沈员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舞蹈对我来说,是一种陪伴。舞蹈带给我另一个看世界的角度,以及更敏感、更感性的个人世界。”

胡沈员鼓励现在的年轻舞者,要学习民族舞、古典舞。“民间舞能带给我们情绪的波动,以及流畅的呼吸感,这是东方演员独具的魅力。”推动胡沈员走到今天的契机,正是他的民族舞基础。“希望现在的年轻学生们在学习现代舞时,除了流派、技术风格外,也要学习或了解中国本土的舞蹈文化。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但在任何阶段都要保持思想的开放和身体的挑战,去面对那些不擅长的东西,学会从任何方式里也能找到可取之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受访者供图

让青春力量激荡,让青春正气昂扬。

封面新闻长期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你心中的新青年”人选。

哪些向前奔跑的身影曾感动过你?

快来给我们推荐吧!

推荐方式

欢迎通过封面新闻APP的爆料平台,推荐你心目中能够代表中国力量的新青年;与此同时,也可以在封面新闻微博、微信等平台的相关稿件下方留言,欢迎向我们推荐。

推荐标准

①年轻:14-40周岁②正能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③责任感: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甘于奉献④创新力:勤于学习,善于创造⑤引领风潮: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

新闻推荐

我市老年人载歌载舞 喜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本报讯(记者阳敏)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9月10日,由成都市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市委老干部局、市卫健委、市文广旅局、市文联...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