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奶家的餐桌故事

消费质量报 2019-09-20 00:32 大字

从有的吃,到吃得饱;从吃得好,到饮食养生

“居家过日子,每天开门头件事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前是有什么吃什么,现在吃什么有什么。”说起家里的小餐桌,今年79岁的文武奶奶话匣子立马开启。位居大嫂之位的文奶奶嫁入的老刘家是成都典型的大家庭,家里除了公婆,还有1个小叔子、5个小姑子。谈到“菜篮子”的变化,文奶奶和小叔子、小姑子们都有很深的体会。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猪肉、大米等粮食都是按人头凭票供应,副食品稀缺,一周很少能吃上肉。那时老刘家每顿饭菜都必须精打细算。尽管如此,因为油水少,家里每个人还是只能吃个六七分饱。“小时候每到暑假,我们两姊妹就回金堂乡下的外婆家,因为那里有红苕吃,能填饱肚子。”红苕成了六妹和七妹童年最扎实的回忆。“有一次,大哥的干妈蒸了馒头,送了两个来。大哥把他那份匀了一半给我,真香啊!”已经63岁的七妹对这块馒头感恩了一辈子。

与文奶奶不同,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儿子小刘碗里的鱼和肉出现的频率高了起来,虽然当时的收入还不允许想吃啥就能吃啥,但去市场买菜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小刘的记忆里,每到周日,堂弟和表弟妹们便会跟他们的爸妈一起,来自己家里“会餐”。而随着岁月流逝,“会餐”的菜式越来越丰富。作为大哥大嫂,小刘的爸妈每逢周末都要起个大早,到市场采买回各种食材,一通忙活。

随着子辈小刘们渐渐长大成人,陆续参加工作后有了稳定的收入,猪肉、牛肉、鸡鸭轮着买,有时还会搭点水果。尤其是小刘1993年结婚后,每周“会餐”的餐桌上更是摆满了炖肘子、粉蒸肉、红烧肉、回锅肉、拌白肉……小刘笑着说:“也许是我们从小馋肉,每到‘会餐’时,刘家的餐桌上就全是‘炸弹’。”“炸弹”是小刘老丈人的评价。因为小刘老丈人是南方人,爱吃素,看见大荤就会“头昏”。每次到小刘家做客,面对满桌的荤腥,小刘老丈人都会喊“吃不消”。

“从小学到高中,我每天的早餐都是牛奶、蛋糕、面包,水果是每顿必有。就这样,我妈还怕我营养不够。”与父辈们不同,1994年出生的孙女小小刘从小被妈妈用面包、牛奶、披萨、汉堡、意大利面喂大,肯德基、麦当劳成了小小刘过生日时邀请小朋友一同庆祝的场所。2013年,小小刘到法国留学,速冻披萨、汉堡、奶酪、熏肉、生菜成了每日必吃。

时光荏苒,如今,各种乳制品、有机粮食蔬菜和时令瓜果成为文奶奶一家人的日常饮食标配,吃得安全、健康成为她家餐桌的基调。而文奶奶也不再亲自下厨,她的任务转为通过收看电视台的养生节目每周编制一道养生菜,“既营养又健康才是第一位。”这不,今年文奶奶过生日时,二孙女用手机App预定了家宴套餐,厨师上门服务,全是养生菜品。

旁白

“70年来,我们的饮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有的吃,首先解决有无的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吃得饱;第三个阶段是吃得好;第四个阶段是吃得精,懂吃、‘吃货’。现在大家的生活进入了餐饮养生。这意味着我国人均GDP达到9500美元的时候,‘吃’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饮食除了好吃、会养生,还要讲品牌、社交等功能,饮食产品已经进入一个叫做‘9500时代’。”在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食品行业整体的发展路径以及整个演变过程其实是围绕着GDP转的——当我国的GDP每10年或者5年发生不同变化时,都会让人们在整个饮食结构、饮食组合方面发生一些变化。如今,安全与健康的食品成为主要需求,食品安全与营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消费质量报全媒体中心记者胡璎

新闻推荐

共享汽车撞人 平台担责几何 厦大情侣被共享汽车撞倒身亡,平台方涉嫌无资质运营

遇难的情侣李健与赵榕榕。图片来源:《成都商报》“摩范出行”App暂停在厦门地区营运。事故现场。9月7日17时38分,福建厦门...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