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就业质量 兜住保障底线 构建和谐关系 创新人才培养用心书写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武侯人社部门以工作实效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成都日报 2019-09-16 01:29 大字

70年栉风沐雨,70年沧桑巨变,70年春华秋实,历史的年轮印证着武侯发展的变迁,也见证了服务民生、保障民生的奋斗足迹。

自武侯区人社局组建以来,武侯区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武侯区委、区政府高标准确定了建设“中西部创新创业首选区、全国社会保险标准化建设先行示范区、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的目标。作为这一目标的责任单位,武侯区人社部门以精彩蝶变书写时代答卷。

在促就业、稳就业的主旋律中,武侯区就业渠道更加多样、稳就业促创业措施逐步推进……政策日益完善。

在筑牢社会保障体系的进程中,武侯区各项基本制度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武侯区社保标准化建设通过人社部全国“先行城市”验收……引领风气之先。

在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实践中,武侯区仲裁院被四川省人社厅表彰为全省“示范仲裁院”;武侯区被授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示范区称号……赞誉接踵而来。

在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中,推进职称改革、出台人才政策……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抓根本 就业托起民生之基

去年这个时候,金花桥街道的陈红玲还在凉水井社区一家鞋厂做工,今年,她已经干家政服务工作半年了。“虽然比较辛苦,但是收入可观,就业增收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这一切都要感谢年初我们区上搞的那场招聘会。”

让陈红玲感激不已的招聘会是今年3月,在吾悦广场举行的2019年武侯区“春风行动——促进转移就业 助力脱贫攻坚”专场招聘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保障群众就业,是武侯区人社部门不懈努力的目标。

近年来,武侯区依托就业援助基地和街道社区,共开发公益性岗位2221个,先后吸纳就业困难人员1835人就业,动态保持托底安置岗位300个以上。同时,在全市率先开创了“居家就业”模式。目前全区165个点位,共有1200余人从事“居家就业”工作。

然而,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就业摆在“六稳”工作之首,对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意味着不仅要帮助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还要帮他们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使他们获得相应的劳动保障和自我发展。

武侯的做法是——建成“区有机构、街道有窗口、社区有站所”的三级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一站式”优质服务;提升就业“含金量”,通过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制定人才培养扶持细则、搭建高素质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拓宽就业路径,增加就业收入;立足自身特点,武侯区构建了“政府扶持+平台孵化+创业培训+大赛牵引”四维驱动工作体系,以此激发创新创业内在潜力,实现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

一系列举措促就业,成效显著——2011年至今,武侯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3.5%以内,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八年来,城镇新增就业11915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9468人。截至目前,武侯全区共有适龄劳动力43.9万人,就业人数43万人。

破难点 “保障能力”大飞跃

无需下载其他APP,登录支付宝,在“搜索”栏中输入“武侯服务”,经过“点”“选”“拍”简单操作,城区一家企业经办人陈女士用手机就完成了企业社保业务的办理。这样的方便“神速”让人出乎意料,“现在办理社保业务不用来窗口,3分钟就可以办得巴巴适适,真是又省时间又方便。”

陈女士体验的便捷服务,源于武侯区人社局将社保日常业务嵌入支付宝“武侯服务”平台,打造的企业社保业务“手机自主申报系统”。企业可使用该系统“零跑路”“零费用”和随时随地办理“单位人员增加”“单位人员减少”“开户登记”“缴费基数变更”“打印缴费通知书”等5项业务。“申报系统”上线以来,社保大厅临柜业务量下降50%。

地处中心城区的武侯区,是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关系每名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保工作也不断面临时代的新挑战。在“人人有社保,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下,全民参保计划正在全力推进。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提高执行力”成为社保经办机构必然的使命。

在服务群体大而广、执行政策多而杂、办理手续繁而琐、群众办事不方便,工作人员少、压力大的现状下,武侯区人社局从改革创新中找活力、向标准化管理挖潜力,按照“放管服”改革思路,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找到了破解社保经办服务难题的“金钥匙”。

武侯区人社局先后梳理经办流程123项,简化24项,优化50项,把每一项业务办理标准固定下来、规范起来,最终形成武侯区人文社保标准化经办服务体系。并将标准化建设深度嵌入社保经办“综合柜员制”,实现“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办结的提速。

近年来,武侯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从2011年的27万人,增加为目前的65万人。随着全民参保计划的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作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补充,参保覆盖率达95%,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

重维权 “劳动关系”谱和谐

近日,红牌楼街道居民徐某在武侯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调解下,顺利拿到了工伤赔偿资金32万元。“庭内调解的过程,通过视频看得清清楚楚,公正、公平、透明,我们的合法权益是被保护的,今后的工作会更加有底气!”徐先生说的这个“视频”,就是武侯区打造智慧仲裁的一个“镜头”。

作为全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武侯区人社部门率先为一流的硬件设施装上了信息化的“智能芯”,实现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的全过程监管。

信息化技术的全面覆盖,使仲裁调解彻底走向“数据跑腿”,为就近就便、及时高效化解各类劳动争议纠纷提供了强力保障,不少矛盾争议在基层源头就能得到化解。武侯区现已建成覆盖区和街道两级的调解仲裁庭室,区级设立3个数字化仲裁庭、1个数字化调解室、1个立案室、1个法律援助室、1个调解仲裁信息化远程会审中心;13个街道各自建立数字调解室,与区级劳动争议数字调解室、信息化远程会审中心互联互通。

“并不是所有的劳动关系都需要‘打官司’走仲裁途径来解决。”武侯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劳资双方的关系从就业角度来讲,就是就业者与用工单位的关系,如果这个关系能做到和谐,双方有一致的努力方向,那么,就可以实现一箭“四”雕,即企业发展顺利,老百姓收入提高,社会更加稳定,经济发展得好。

武侯区民营经济发达,劳动关系网络错综复杂。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建设宜业宜居武侯不可绕过的环节。健全多层级预警、调处机制,将纠纷化解在源头,措施落到全过程,武侯一直在努力。

2011年以来,着力加强劳动关系前端预防预警,武侯区在构建职工民主制度、完善劳动监察机制等方面大胆尝试,成效显著。2018年12月,武侯区被四川省授予“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示范区”称号。

强人才 凝识聚智促发展

近日,在武侯区人社局主办的“享受武侯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建言献策会”上,来自成都科大博创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30名卓越人才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2018年度武侯区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可享受一次性10000元的资金奖励并享有4年荣誉称号。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突破创新的真实根基。在加快塑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之路上,如何充分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要素的引领支撑作用,破解区域发展“密钥”,是武侯区人社局着力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议题。

强化政策支撑,着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储备、发现和推荐各类人才。武侯区顺势而为,出台了《成都市武侯区人才智力交流项目管理办法》,支持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聘请国内外专家,到武侯从事短期服务和派专家到国内外参加学术技术交流及培训,给予最高5万元/人次、20万元/项目的资助经费;制定《成都市武侯区优秀高技能人才培养扶持细则》,对纳入武侯区优秀高技能人才“诸葛优才”“诸葛雏鹰”的培养人选,分别给予每人30万的生活资助和优先享受学术交流的机会,目前已培养和遴选出5名“诸葛优才”和100名“诸葛雏鹰”候选人。

注重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进技能人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的技能人才实行“应培尽培、愿培尽培”,2019年1-9月,共开展4142人次技能人才技能提升培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1800人;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首席技师工作室”,举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搭建技能人才交流展示平台。

充分发挥职称制度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武侯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推进一个又一个的有力举措:优化评审制度,构建职称评价新机制;完善评价标准,营造“凭实绩论英雄”的职称评审氛围;在成都市率先试水,开展职称社会化评审。2018至2019年度,全区共评定建筑、交通、电子技术等8个专业技术职称6000余人,为民营经济人才队伍注入了蓬勃生机。

一项项民生政策接连出台,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开花……在武侯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该区人社工作成绩斐然,区人社局2012年、2017年两次获得“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武侯区将继续朝着愈加坚定的民生路径,以改革创新的昂扬姿态挺进新时代。

新闻推荐

奋力推动人防建设更好融入全市工作大局

今年7月5日起,位于人民公园内的“成都一号防空洞”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今年,这里还安装了电视,循环播...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