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周最高龄嘉宾 资深翻译家许渊冲: 98岁仍常工作到深夜 希望将中国文化推广至全世界

成都商报 2019-09-09 02:26 大字

现年98岁的许渊冲,是今年参加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嘉宾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作为和傅雷、钱钟书同时代的资深翻译家,许渊冲已经出版了120多本译作和翻译理论作品。

记者在活动期间采访了许渊冲,老先生虽年事已高,但精气神丝毫不减。许渊冲曾立言要翻译到100岁,如今,他还在坚持,时常工作到深夜。他说,每天和古人打交道,是超越时空的交流。他一生的理想,就是让文学翻译成为翻译文学,努力化平凡为神奇,化真为美。

“翻译文学—— 创造美的艺术”

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许渊冲,生于江西南昌。他在翻译领域涉猎甚广,对一字一词一句都精雕细琢。2007年,许先生得了直肠癌,医生说他最多只有7年生命。但就在2014年,医生说的那个“生命终点”,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对于获奖,他说:“我把这个看作是对中国文化的肯定,也是对我的翻译方法的肯定。我认为,文学创作是创造美,而文学翻译则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就文学翻译而言,求真是低标准,求美是高标准。”

“如果能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那不是最高级的善、最高级的乐趣吗!翻译文学正是全世界创造美的艺术。”许渊冲还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自传《梦与真——许渊冲自述》。

时隔50年

再逛杜甫草堂

9月5日,许渊冲去了杜甫草堂,即使老先生是隔了50年再来草堂,但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树就像熟悉的朋友,带给他难以言喻的感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上次保存的古迹,现在又增加了(修复扩建)。我们今天纪念古人,不光要继承还要发展。我现在的工作,就是把中国古代文化发扬到全世界。”

而杜甫和杜诗亦是许渊冲与草堂的情缘所在。杜甫寓居成都所作的诗句,早已镌刻在许渊冲的心里。在草堂花径的夹道红墙中,许渊冲想起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诗情;在茅屋前,许老先生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看着被细雨打湿的茅草,似乎感知到了杜甫在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内心翻涌的情潮,不禁吟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许渊冲多次提到自己当年是如何翻译杜诗的。比如《登高》里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许渊冲说,“萧萧下”3个字被译成“shower by shower(一阵又一阵、纷纷洒落)”,这是著名诗人卞之琳翻译的;许渊冲翻译了其余部分,以“hour after hour(时时刻刻)”结尾,和卞译合辙押韵、珠联璧合。

谈中国文化

如何走出去

参加成都国际诗歌周,许渊冲说,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我一辈子都在翻译,还没有完,这种活动就是要让我们吸取外国经验,使得中国的经验变成世界的经验,他们也来吸收中国诗歌的经验。”

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消除壁垒,许渊冲非常激动,“这个问题很大,我谈一个小时都谈不完。以前外国人不了解李白、杜甫,我通过翻译使得外国人了解,翻译就是消除壁垒。”许渊冲说,“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最关键的就是翻译,翻译正确,打破文化隔阂,能让人看到我们真正好的东西。我还是那个观点,翻译不是只翻译形式,而是要翻译内容;文学翻译要变成翻译文学,因为文学翻译本身就是文学。”

许渊冲认为,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独一无二的,中国人一定要知道自己民族文化的价值。中国文化正在走向复兴,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脊梁。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摄影记者 孙琳

新闻推荐

成都首发至波兰弗罗茨瓦夫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成都)境外站点城市增至26个本报讯(记者陈碧红)9月6日,首趟成都至波兰弗罗茨瓦夫的中欧班列,满载显示器、发光显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