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采诗官街采 带你走进诗香弥漫的成都

成都商报 2019-09-02 02:27 大字

文翁开石室,所以成都有“巴蜀好文雅”的人文气;杜甫结草堂,所以成都有“我住锦官城”的归属感——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流连,在成都的历史中留下了满城诗韵,也让今天的成都成为了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诗词文化重镇。

8月,来自“成都儿童团”的十位中小学“采诗官”寻遍成都的大小角落,探寻这座世界诗歌名城的诗文化。本次的诗歌采集活动是在2019年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联合成都商报·成都儿童团推出“世界同吟‘一首诗’”国际诗歌进校园活动的框架之下组织的,活动赋予10个中小学生以“小小采诗官”的身份。

作为天府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人,青少年是成都这座诗歌之城连接世界的重要纽带。延续属于成都的独特诗意,传承和发扬天府文化,都离不开青少年的参与。

近日,10名小小采诗官由带队老师统一带领出行,先后去到杜甫草堂、宽窄巷子、望江公园和春熙路等地标性地方,随机找行人采访,邀请他们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的有关美好和谐的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8月13日上午9点,小记者一行人首先来到杜甫草堂,一位中年女性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她最喜爱的诗歌是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谈到缘何喜爱这首诗,她说:“我记得这首诗的背景是在爆发“安史之乱”以后的第二年,叛乱平定,杜甫也回到了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于是写下了这一首小诗。我很喜欢杜甫这个诗人,这首诗描写的场景也十分美好,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了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辗转多地,当小记者们来到繁华闹市区春熙路时,一位受访市民脱口而出梁平的《纱帽街》。“老墙下的狗尾巴草探出身来,模样有点像清朝的辫子,每一针绒毛比日光坚硬,它目睹了这些纱帽从青到红,从衙门里的阶级到戏文里的角色,真真假假的冷暖”,他谈道,“诗人以拟人手法讲述了狗尾巴草的存在,将它当做人一样目睹了舞台的历史。就像一直传承发扬的诗歌文化,一路见证着天府蓉城的变迁与发展。”

无论身处繁华街道,抑或是幽静园林,每一个地方,都有在这片土壤之下孕育而生的独特诗歌文化,不得不感叹“成都的确是一座与诗有缘的城市”。

本次的采诗活动采用一种小记者对话采访的创新形式,让青少年对诗歌文化的传承有更多参与感,为成都诗歌周赋予全新的活力。据悉,在8月和9月,围绕着第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主题月还将有多轮诗意活动陆续展开。

红星新闻记者 陈谋

实习生 李瀚林

新闻推荐

《天之府》万户千门入画图

道日常,树下花间茶一壶本报资料图在入选的10首“天府之歌”中,杨斐作曲、魏学明作词的歌曲《天之府》,描绘了一幅波澜壮...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