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双巧手 这名83岁老人 60年来做了上千架飞机模型

成都商报 2019-08-28 03:32 大字

莱特兄弟1903年制造了世界上首架飞机,韦克敬制作的缩比模型

今年83岁的韦克敬,将成都视为“第二故乡”。60年来,他做了上千架缩比飞机模型,共600余种型号。他制作的50架飞机模型在中国最大的航空博物馆永久展出。26日,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宿舍内,韦克敬向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了他的飞机模型。

60年制作上千架飞机模型 其中50架在航空博物馆永久展出

60年前,韦克敬从部队转业到成飞,那时的成飞,还是一片名副其实的“黄田坝”,而正是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歼五甲、歼七、歼十以及歼二十等著名战机。“成都是我的第二故乡。”韦克敬是广西人,1958年从部队转业来到成都。直到退休,他一直在成飞集团制作飞机模型。60年来,他做了上千架缩比飞机模型,600余种型号。

韦克敬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制作的50架飞机模型在中国航空博物馆永久展出,2013年,航空100年,中国航空博物馆找他定了50架飞机模型,“按照1:10的比例,一个型号一架,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歼五甲、歼七、歼十……在众多飞机型号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厂里第一架型号飞机——歼五甲。韦克敬说,这架飞机是按照1:10比例制作的半解剖模型,用于讲解飞机的构造和功能,“加了雷达,可以夜间作战”。

60年来,他制作最多的是歼七模型,感情最深的也是歼七模型,“歼七有20多种型号,而且生产周期最长。”他说,歼七都是按照1:20的比例制作的。

师从航空绘画大师陈应明

“我是他比较满意的徒弟”

韦克敬自进入成飞以来,便师从已故航空绘画大师陈应明,学习制作飞机模型。60多年前,韦克敬遇到了陈应明,一个广西人,一个广东人,“两广”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遇了,两人长达60年的师徒情从此开始。

韦克敬当时刚从部队转业到成飞,是153个转业人中年龄最小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啥也不会。”陈应明在二楼,他在三楼上班,下班后跑到二楼看陈应明做模型,“陈老师做的东西太精致了。”韦克敬说,自己打心底佩服,每次经过不由得多看几眼。陈应明也注意到了韦克敬,慢慢地两人彼此熟悉了。

后来,因为人手不足,陈应明找厂长要了2个人。陈应明便邀请韦克敬,韦克敬拜了陈应明为师,跟随他学习飞机模型制作。从那时起,韦克敬就和飞机模型分不开了,由陈应明带领韦克敬和另一名弟子,专门制造缩比飞机模型和展品,人数最多时达20多人。韦克敬说,老师那么多徒弟,他算是大徒弟,也是师傅比较满意的弟子。“现在想起来,真是非常幸运。”

一刀失误前功尽弃

制作一架模型要花费几个月

那时候,完全没有现在的模型成品套件,也没有车钳铣刨工具,所有的模型,都靠一双手一把刀,对照着图纸一刀一刀刻出来。韦克敬告诉记者,“将一块完整的柏木,塑造成精妙的飞机模型,每一刀失误,都有可能前功尽弃”。

成型后,还需按照战机的真实外观,上漆、涂装。这样下来,制作一架模型,甚至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六十年来,韦克敬就是这样一刀刀,记录了四川乃至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史。韦克敬说,成飞建厂50周年航空展,两人计划一起展出,“老师的航空画和我的模型一起展出,”但由于种种原因,展览未能实现。2017年,陈老师去世了,但韦克敬一直记着这件事。直到去年,韦克敬完成了这个期盼多年的心愿。成飞建厂60周年,他用60个型号飞机模型的个人作品展,完成老师遗愿。

韦克敬说,虽然这几年眼睛不好,手也不是很灵活,很少亲手制作模型了,但是每天修复模型,仍是他最大的乐趣。

红星新闻记者 胡挺 李跃

新闻推荐

四川首个区域细胞制备中心落地成都医学城

本报讯(记者白洋李娟)昨日,成都(康景生物)区域细胞制备中心、成都综合细胞库竣工揭牌仪式在成都医学城举行,标志着四川省首家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