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小区发现成都市民正逐渐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西南商报 2019-08-22 09:28 大字

记者走访小区发现

成都市民正逐渐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本报记者 马工枚 文/图

近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官网发布了《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在确认成都垃圾不分“干湿”、扔一杯奶茶不需分四步走后,确定了成都的四色分类规则——可回收物蓝桶、有害垃圾红桶、餐厨垃圾绿桶以及其他垃圾黑桶。

8月17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多个小区,观察市民如何丢垃圾,调查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看法。

丢垃圾 正确率不算低

清早7点半,在玉林一小区的四色垃圾桶处,出来晨练顺手扔垃圾的居民多了起来。有的手里拎着好几个装垃圾的塑料袋,有的拿纸箱端着垃圾,还有的一手拎袋子一手拿着废旧拖把、衣架等杂物。“周末扫除,做个‘断、舍、离’。”居民王妍说。

几分钟后,6岁的小女孩陈莉朵从爸爸手里接过垃圾袋。站在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前,陈莉朵停住了脚步,对着四色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若有所思。陈爸爸笑着问:“知道该往哪个里面扔吗?”

“周五的时候你们老师是不是才说过?”陈爸爸启发道:“我们袋子里是西瓜皮,西瓜皮是吃剩下的东西,容易腐烂,扔哪里呢?”

陈莉朵眼睛一转,恍然大悟的样子,拎着袋子,将它投放进了绿色垃圾桶。

上午10点,一位年轻人端着一个外卖盒走来。他先是将外卖盒扔进其他垃圾的黑桶,最后将塑料袋扔进可回收物的蓝桶。“为了养成分类习惯,只能每次点了外卖都吃完扔。”年轻人告诉记者。

10点半,小区清洁阿姨开始清理四色垃圾桶。她先把大件垃圾挑出来,然后清理餐厨垃圾桶,最后更换新的垃圾袋。“我们小区垃圾桶内胆不大,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清理一次,天热了,怕腐坏。”

整个上午大概有30多名居民丢了垃圾,记者观察被清洁阿姨清走的约50件垃圾中,发现其他垃圾正确率最高,基本全对。餐厨垃圾中,果皮、茶叶渣、葡萄籽、桃核、剩米饭等都被正确分类,错误扔进去的没喝完的液体应直接倒进下水口,而不是倒进绿桶。

可回收物中,矿泉水瓶、纸质宣传单、香烟盒、购物小票等都是正确的,而用过的塑料餐具和不干胶贴纸应为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里,电池和过期药品由于多年宣传,基本没有居民丢错,而口红和灯泡则被不少居民丢错了桶。

谈看法 绝大多数市民支持垃圾分类

此外,记者在西门一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走访,看到的一举一动,听到的一言一语,绝大部分都是积极支持垃圾分类的。

有的老人出门拉着一个拉杆袋子,默默地走到分类垃圾桶前,自觉地将提前分好的垃圾按类投放;有一个小女孩拿着一个牙刷盒上的硬纸板,专门跑到可回收垃圾箱前扔了进去;还有热心群友在业主群发布图文,号召大家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终于到咱成都了,真好!”

“酸奶瓶算啥垃圾?”“果皮算啥?是厨余还是其他垃圾?”“没用完的化妆品呢?”……一群平时聚在一起下棋的老年人站在小区宣传板前,和遛狗的年轻人讨论着垃圾分类知识。

不过,仍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存在——

“有些垃圾不好处理啊,比如装修的建筑垃圾、宠物粪便等。”

“听说以后要定时定点丢垃圾,那加班晚了回家,错过投放点怎么办?”正当一名业主在抱怨时,另一名业主问他:“你知道日本的一个矿泉水瓶要分成三种垃圾吗?瓶盖、瓶身、塑料商标。”这名业主说,“我们成都才刚刚开始进行垃圾分类,难免有些不习惯,观念和习惯都是慢慢转变的。”

就在7月,四川省统计局民调中心组织开展了“四川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专项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省21个市(州),访问对象为年龄在16岁以上的当地城乡常住居民。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受访居民知晓当前要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逾八成受访居民知晓并愿意配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受访居民主要担心实施垃圾分类后“垃圾分类不够准确”和“小区(村组)缺少分类垃圾桶(池)”,超四成受访居民赞同对个人不按要求混投垃圾罚款,28%的受访者不赞同,原因多为没有奖励只有处罚。

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句话放在当下,愈发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

小贴士

可回收物“五字口诀”

——即“玻、金、塑、纸、衣”,五类物品只要没污染都可回收。

有害垃圾“五大类”

——即“汞、灯、药、池、漆”。

餐厨垃圾关键看

——是否易腐烂、易粉碎。

排除了以上三种后,其余物品都可扔入其他垃圾桶。

新闻推荐

对话国内首例克隆猫主人:25万元“克隆回来”的宠物猫 看外表,仍旧是原来的配方 不清楚,是否有熟悉的味道

克隆的“大蒜”近日,一条“克隆猫”的消息上了热搜榜。8月21日,国内首只克隆猫“大蒜”在北京满月。“大蒜”是一只经...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