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城市是24小时城市

成都日报 2019-08-21 02:10 大字

前不久,央视出品的纪录片《城市24小时》火了。它挑选深圳、成都、厦门等五座很有代表性的城市,24小时全记录它们的素颜。其中,成都的城市记录以早起的熊猫饲养员和晚上在火锅店觅食的年轻人为首尾,完整地勾勒出成都最具人间烟火味的一面。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在农业文明时代,夜幕降临意味着一片漆黑和关门闭户。那时候,夜晚对大多数人而言,没有魅力,只有恐惧。英国哲学家洛克就曾说:“黑暗给古往今来的所有国家都带来过恐惧。”工业革命后,人类任由大自然摆布的时代结束了。尤其是被称为“电力革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街灯的大量应用,黑夜变得光明,人类的安全感增强,活动的时间段延长——不管是加夜班,还是吃夜宵——人类的生产、消费等经济活动可夜以继日地进行,这正是夜间经济的立足点。

由此观之,夜间经济一定是在经济发达的地方兴起、繁荣。“晚上11点后,所有酒吧、夜店必须打烊,否则将遭受重罚”,伦敦曾因“一战”订下的这条清规戒律而死气沉沉。20世纪70年代,为改善城市中心区夜晚空巢现象,伦敦率先提出发展夜间经济,并在1995年正式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现任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曾是伦敦市长,他在2013年对伦敦即将开通的24小时地铁线做过一个预测:伦敦地铁夜线的开通,可为2000名市民提供稳定工作,有望带来3.6亿英镑的收入。2017年,夜间经济已占全英国GDP的6%,同年伦敦的夜间经济收入达263亿英镑,预计到2030年达300亿英镑。

伦敦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城市夜间经济样本。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均有政府层面的规划发展夜间经济,甚至有些城市专门设立了“夜市长”。2012年,阿姆斯特丹选出的“夜市长”米利克·米兰就任后在演讲中表示,“夜生活文化是推动城市经济的强力马达。”2017年,纽约市长比尔·白思豪说,“夜生活是我们城市的灵魂。”东京的夜晚,在作家村上村树《天黑以后》中显得很有诗意,“时间在深夜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无人能与之抗衡。”

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地方更具发展夜间经济的条件。从北京的“故宫灯光秀”,到西安的“大唐不夜城”,从成都的太古里、九眼桥,到重庆的洪崖洞、一棵树;从南京利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做好夜间旅游,到广州依托特色夜茶文化做大夜间餐饮……据第一财经发布的“知城—夜生活指数”,我国夜间生活指数排名前十城市依次为:深圳、上海、广州、北京、成都、重庆、东莞、西安、杭州、佛山。这个排序,与城市经济规模、城市生活质量、城市开放度、居民消费水平、投资软环境等重要指标的排名是高度一致的。

近年来,这些城市利用自身优势,纷纷推出政策,进一步拓展夜间经济的消费时空和内容,从而促进居民消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年初,北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近日,上海推出《关于上海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推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此外,天津、南京、青岛等城市都在夜间经济上下功夫。

去年8月,成都发布《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将在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加强夜间经济的环境营造、引入现代新兴消费业态等方面加速发力。一年后的8月2日,成都正式对外公布锦里、宽窄巷子等35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世警会期间,79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及其家属、观众、旅客共计数万人来到成都,过去,入夜的成都,基本上是被单一的“冷淡杯”“麻辣烫”等吃喝项目填充,现在,他们或登上古色古香的乌篷船夜游锦江,或去宽窄巷子的三联韬奋书店通宵学习,或去三圣乡华熙LIVE·528听场演唱会……成都夜间经济不仅点位多了,而且囊括了购物、餐饮、旅游、体育、娱乐、学习等丰富业态。

事实上,成都的夜间经济远不止这些。随着“三城三都”战略的深入推进,代表成都城市品牌和文化传播力的夜间经济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包括成都在内的城市或将没有昼夜的界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不夜城”,24小时城市将成为未来城市的模板。

陈仕印

新闻推荐

国产支线喷气式客机高原展翅

8月19日下午,国产喷气支线客机ARJ21飞机圆满完成昆明-丽江-西双版纳-昆明航线运行,这意味着ARJ21飞机西南地区航线演示飞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