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陪伴度童年

成都商报 2019-08-18 00:36 大字

我的童年时代,莫得电脑,莫得手机,莫得各种各样的游戏机。那个时候我们是咋个耍的呢?唱儿歌是一个大家都愿意做的事情。成都儿歌内容丰富,许多事情,都可以通过儿歌来表达。可以说,我的童年是在儿歌的陪伴下度过的。

童年时,小伙伴找东西的时候要唱:“鸡公鸡公叫叫,各人找到各人要要。”小孩子走路,走着走着,鞋带子脱了,大人不是简单地说“你的鞋带脱了,赶快拴起”,而是唱起儿歌来提醒你:“带带脱,蛇咬脚,你变乌龟我来捉。”

冬天,有小伙伴戴上了“毡窝儿帽”,这是一种用毡子做的帽子,就像个西瓜皮,扣在头顶上,又叫“瓜耳皮”。我们唱:“毡窝儿帽,有坨坨,戴起非热和;毡窝儿帽,像盖盖,戴到好自在。”要是哪个娃娃的前额比较突出,我们就唱:“前啄金,后啄银,没得啄啄不精灵。”

我们小时候还真的看到过裹过脚的老婆婆,脚很短,又很尖,走起路来不太稳当,一摇一摆的。见到这样的老婆婆,我们还要唱:“老太婆,尖尖脚,汽车来了跑不脱,扑通一声跳下河,河里有个鬼脑壳。”

看到蜻蜓飞,我们唱:“丁丁猫,六爪爪(音“早”),哥哥接个新嫂嫂。弯弯眉毛眼睛亮,酒窝好像大酒凼。头上梳的学生髻,身上穿的花褶褶。大脚没缠也没包,走路如风不摔跤。”

看到公鸡,唱的儿歌就有些打胡乱说了:“红鸡公,尾巴多,三岁娃娃会唱歌。先生我,后生哥,生了爹爹生婆婆。我妈嫁,我打锣,我妈过礼我抬盒。我走外婆门前过,外婆还在把奶喝。”

那个年代崇尚的是艰苦朴素,衣服不能穿得太鲜艳,如果遇到哪个女人穿得花枝招展一点,就说人家是“妖精”,还要这样唱:“妖精妖怪,偷油炒菜。先炒妖精,后炒妖怪。”

那个时候穷,好多人舍不得买香烟,就自己裹叶子烟来抽:“叶子烟,两头尖,掐了两头要中间。主人请你吃一杆,吃了就会变神仙。”

实在莫得耍的啰,就把自己的手指姆儿拿来数起耍:“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肚肚门。”那个时候,我始终没有搞清楚,为啥子老虎要专吃肚肚门,长大了,我才晓得,唱的不是“肚肚门”,而是“杜鲁门”。

最经典的耍手指姆儿的儿歌是十个手指姆儿都要动起来,先是把左手的大指姆儿、中指姆儿和无名指三个指挨到一起,右手同样把大指姆儿、中指姆儿和无名指挨到一起,然后左手的食指打抻放入右手手掌,右手小指打抻放入左手手掌,再把左手小指搭在右手食指上面。

先是左手食指上下摆动,口中唱“王婆婆在卖茶”(左手食指代表王婆婆),过后是大指姆儿、中指姆儿和无名指三个指姆儿一开一合,唱“三个观音来吃茶”(这三个指姆儿代表三个观音),然后把本来在下面的左手的大指姆儿、中指姆儿和无名指指向前亮相,唱“后花园,三匹马”(这三个指姆儿代表三匹马),再用右手食指向上敲敲左手小指,唱“两个童儿打一打”(这两个指姆儿代表两个小娃儿),又挑动左手食指,唱“王婆婆,骂一骂”,最后让右手小指亮一下相,唱“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右手小指代表幺姑儿)。

小时候唱的儿歌还很多,以后有机会我再来摆。

(徐海涛)

新闻推荐

享受比赛过程才是最棒的

外国选手正在进行万米跑昨日,2019成都世警会进入倒数第二个比赛日,各项比赛陆续进入决赛,赛场氛围比成都8月的天气还要火热...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