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走进超级工程

成都商报 2019-08-17 01:48 大字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70周年华诞。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成都儿童团“我和我的祖国2019天府少年团”的团员们分两路出发,一路前往贵州,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的帮助下去探秘太空。

另一路则来到了港珠澳大桥,一睹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的宏伟建筑。在两项超级工程的参观和体验中,孩子们感受到祖国的进步和强大,也度过了一个愉快充实的暑假。

我看港珠澳大桥

成都商报小记者 邓卓欣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于2009年开工,2017年全线贯通,是一项中国现代的伟大工程。

我眼中的港珠澳大桥,是艰辛的,最初这项工程的工作人员们因国内技术不够发达,只好求助于外国的建筑师,却遭到了讥讽与嘲笑。于是,他们决定用自己的力量为民造福,一次又一次尝试,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成功。

我眼中的港珠澳大桥,也是智慧的,在造桥过程中需要一个人工岛来连接,但因风浪过大一直无法完成,于是,建造师们便开动大脑,想出了以钢桶来修筑岛屿的方法,最终,也收获了智慧的硕果。

我眼中的港珠澳大桥,也是有爱的,在修建过程中,大桥要经过白海豚的生活地,为了保护白海豚的生存环境,工程师们加大了桥墩之间的间距并最终获得成功。

我在车上看大海

成都商报小记者 李沅铮

当我看到港珠澳大桥的第一眼,我就真切地感受到这座世界第一的跨海大桥果然名不虚传,乘坐穿梭巴士在桥上行驶,我突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我在车上,车在路上,路在海上,从车上看海的确是另一番景色,一望无际的海面上,隐隐约约漂浮着几座小岛。行驶在平稳的桥面上,才会感受到无数工程师为这座大桥浇灌的心血,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让这座大桥获得了许多世界纪录:最长沉管隧道、最长跨海大桥、最深海底隧道……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为祖国的强大发自内心感到开心。我们的前辈都如此努力,作为接班人的我们,也要奋发图强,加倍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我眼中的超级工程

成都商报小记者 王林锦彤

随着国家经济日渐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渐渐高了起来,就拿港珠澳大桥来说,它不仅连接了两岸,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也促进了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纵观历史,超级工程的背后,都有一颗便民的心。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粮北运,历代皇帝修筑长城,用坚硬的城墙抵御了外族的入侵。襄阳护城河将襄阳包在其中,为城池增加了坚实的防御系统,更是解决了城中百姓的饮水和灌溉问题。

港珠澳大桥的修建,不仅仅只是为了展现大国风采,创造世界第一,更是为了方便让两岸相连成一个整体,让人们享受到最安全、最美观、最便利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我们中国人凭着睿智和勤奋,会攻克一切难关,让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越来越好。

平塘看天眼

成都商报小记者 王云朵

天眼,缩写为“FAST”,它的英文含义就是“快”。

有人说,天眼像火锅,像平底锅,像……还有同学说天眼能煮小龙虾,下次把小龙虾带过来让天眼帮着烧烤了。

其实天眼是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直径500米,由南仁东先生当总设计师,在贵州平塘县,花费10年时间进行建设,从选址到建成总共耗时22年。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正式开始工作。可惜,在第二年的9月15日,南仁东先生因病去世了。

那么,口径500米的天眼到底是什么样?它的大小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天眼是由4450块三角板组成,旁边有6个“馈源塔”,中间有一个“馈源舱”。

当我们走上天眼瞭望台,就看到了全世界第一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大大的,闪着光。我有了疑问,为什么要叫天眼呢?老师告诉我:因为天眼能看到天外之物体。

虽然天眼的含义是“快”,但我认为天眼代表新中国的力量,新的希望!

神奇的天眼

成都商报小记者 郭珂可

今天,我跟随着团里的老师,与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中国的超级工程——“天眼”。“天眼”的全称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坐落在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的贵州平塘县的大山沟里。

“天眼”,是一个由许许多多的三角形金属板拼接而成的半球体,类似于一口“锅”,周围有六根铁绳,连接着中央的馈源舱。

第一次亲眼见到“天眼”,我感到无比的惊奇。一方面,是被天眼神奇的结构作用与庞大的体积而震撼,另一方面,是为祖国能有这样强大而先进的设备而自豪。“天眼”启用后,为祖国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让中国在世界天文学上的地位上了一个新台阶。

南仁东是天眼之父,为了天眼倾注了毕生心血。可他在天眼建成不久后便离开了人世。世间上还有许多不为名与利,一心只想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的人。

我们应当将这类人作为我们的榜样,并且向他们致敬!

向南仁东致敬

成都商报小记者 蒲琰

今天是我来到贵州的第三天,亲眼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天眼”。它坐落在平塘县的一个小村落里,科学家们利用这里独特的地理条件,提出了中国“天眼”的最初设想。“天眼”是一个名称,它真正的学名叫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是中国对世界天文学做出的贡献,是人类向宇宙探索的一个媒介,一个巨大的跨步,它无论是灵敏度、口径、分辨率、巡天速度上都比世界上其他的射电望远镜强上不少,是咱们中国的一大名片。说到“天眼”就不得不谈谈它的主设计者——南仁东先生。南仁东先生是位真正的工作狂,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从不休假,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

南仁东先生在2017年9月15日逝世,他在自己心爱的岗位上走了,我想他应该是开心的吧。从一片虚无到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竣工“天眼”,南仁东先生是一位很棒的人。中国有无数个“南仁东先生”,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和陶器的第一次见面

成都商报小记者 王梓宇

今天,我们来到了牙舟陶博物馆,这里有很多精美的陶器,而且这些精美的瓷器都是纯手工制作的哦。这里的陶器造型都十分奇特,比如:有的陶器是牛背上背着十二生肖,还有龙身和龙头的水壶……

参观完博物馆,我们前往了牙舟陶艺的非遗传承人家里学习制作陶器,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制作陶器的基本工艺:首先需要把白胶泥的原矿泥加工成为泥浆,借用模具制作瓷器外形,然后等瓷器晾晒完毕后,放入窑内烧制。

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们也开始实践啦,亲手制作牙舟陶器。老师先给我们演示做陶器的步骤,然后我们就开始尝试自己制作啦!我一直没有做好形状,每次快要完成的时候,就碎了,后来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慢慢将陶器的形状做好,太感谢老师的帮助啦!完成作品后,我的心情十分愉悦。

泥巴的艺术

成都商报小记者 鲜镰铭

陶瓷,是陶和瓷的统称。而今天,我将体验一把这泥巴的艺术。

参观完牙舟陶博物馆后,我的心里又激动又兴奋。当我拿到一块属于我的“泥巴”(陶土)后,便连忙把它安放在转盘上,抹上一些水,开始第一次制作。我一心求胜,把踏板转得飞快,结果陶土一下子飞了出去,不见踪影。我只能又去拿了一块“泥巴”做了起来。这次,我吸取了经验教训,轻轻踩踏板,护好手中陶土,很快就形成了一个胚。我很高兴,又用力和泥,可泥巴却一下子没有了形状,成了烂泥。

我拿上了第三块泥,想了想,还是决定向老师求助。老师仔细观察了我的陶土,在踏板上有节奏地踩起来,手上的动作也慢慢快了起来,老师娴熟的技术和操作令我眼花缭乱。很快,一个漂亮的碗就做成了,我很开心,向老师道谢。

今天,总算是当了一回艺术家!

新闻推荐

二仙桥工业文明的记忆

二仙桥工业文明的记忆张小月摄二仙桥的民间传说有很多,最有意思的是这一条:“二仙桥的‘二仙’指的是吕洞宾与韩湘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