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文王碑的半世情缘
肖太发和北周文王碑
为游客讲解文物
大佛寺内的北周文王碑 配图为资料图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内的古驿道上,有一块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南北朝碑刻——北周文王碑。1968年,石碑险些被毁。时任当地民兵连长的肖太发临危受命,接到任务要保护好石碑。从那以后,51年的风风雨雨,肖太发日夜守护北周文王碑至今。
为了更好地保护石碑,他搬到山里,与石碑同眠,用行动默默履行着当年的承诺。这位古稀老人的愿望很简单:“我希望等百年之后,还有我儿子来守,儿子之后还有孙子,把我们的历史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缘起:临危受命住进古寺
站在北周文王碑和它经历的1400多年历史面前,肖太发的眼神里时常流露出笃定和光荣。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坦然接受了深山的寂寞与清贫,成为这一国家文物的守护者。当年因一纸任务,这位读书不多的农民,跟古碑相伴了半生。如今,51年过去了,大半生光阴流转,青丝熬成了白发,他的守护却从未停止。
肖太发守护的北周文王碑,坐落在石佛寺背后一块叫“天落石”的天然岩石上。“北周文王碑”刻于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是当时北周将领为追谥北周文王宇文泰而立,坐落在当时繁华的成渝古驿道上。此碑通高2.44米,宽1.24米,专家认为它是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北朝碑刻。
2013年,北周文王碑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以楷书阴刻着1310余字,主要叙述西魏实际执政者、北周政权奠基人宇文泰生平业绩,北周代魏史事,以及西蜀立碑缘起等。是我国唯一一处保存至今、以碑文的形式记录北周时期史事及为宇文泰歌功颂德的石刻,极其珍贵。
1968年8月23日,肖太发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多少年都不会忘记。这天一早,当时24岁的大佛寺村民兵连长肖太发接到上级发来的紧急指示,“保护文物!有人冲进了大佛寺,要破坏北周文王碑和佛像。”接到任务的肖太发,立即从山泉铺飞奔到大佛寺,刚走到门口,就已经听见了凿子的声音。
肖太发冲进寺内,奋然上前用身体护住了文王碑,他厉声喝止毁碑者,毁碑者不甘心地离开了。此时,天落石上的佛道二尊像面部已经被毁,北周文王碑上也被刻下了一个字。肖太发感慨说:“当时如果再晚到一步,整块碑就毁了。”
由于不放心,肖太发当天晚上就从家里抱来了被子,在文王碑脚下铺起了睡榻。 “当时下雨,水飘进来,被子打湿了而且一直干不了,我还是睡到这里。住在寺里的老人说下雨了,快进来躲一下。我说不,这是我的任务,我的职责,守就必须要在这里守下来。” 肖太发回忆说。过了半年,肖太发依然丝毫没有放松警惕,跟家里人商量之后索性一个人搬进了大佛寺,自己砌灶台,搬床铺,每日吃住都在这里。就这样,肖太发开始了他义务守护文王碑的日子。
坚守:义务守寺讲解51载
由于是义务守寺,白天肖太发仍然需要参加大队劳动,他就请住在寺里的老人看护,晚上仍睡在文王碑下。守寺期间,肖太发看到寺庙砖瓦脱落,就自己掏腰包买材料,爬上爬下地维修;寺庙里没有水,他又自掏腰包请人将水接进寺内。
1984年,成都市龙泉驿区文管所对古寺进行了修葺,许多破损的砖瓦石刻,也得到了修复。工作人员在修护过程中看到了保存较好的彩绘石佛和北周文王碑,都对肖大爷的义务坚守称赞不已。从那以后,每年春节,龙泉驿区文管所的领导都会来到山泉镇慰问肖大爷。1990年,区文管所再次维修大佛寺后,肖大爷正式成为了大佛寺的守寺人,开始领到每月20块钱的正式补贴。
据了解,龙泉驿区文管所修缮大佛寺后聘请守寺人,因为考虑到肖大爷年纪太大,担心他的身体出问题,便请了一位年轻小伙子接替肖大爷的班。没想到,小伙子守寺不到20天就耐不住寂寞,呆不下去了。文管所领导只有请肖大爷再次回到寺庙,这一守,又是20多年。
守护文王碑这些年里,肖太发也养成了自己的起居习惯。他常常四点半就起床,围着大佛寺转上一圈。晚上睡觉前,他也照例绕寺一周,看看文王碑才能安然入睡。在肖大爷的守护下,北周文王碑这些年过得很“安全”,没有遭到损坏。不仅如此,平时肖太发也丝毫没有闲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还陆续在大佛寺周边的山林里挖掘、寻找出了十余尊石塑佛像,这些佛像现在都安放在寺院正殿内。“从前紧闭寺门,是为了保护文物;现在敞开大门,是为了推广文物,让更多人了解历史。”肖太发笑着说。
如今,古稀之年的肖大爷仍承担着守护文物的责任。比起从前,他还给自己多布置了一项工作,那就是向每一位走进大佛寺的人,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每周,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普通市民,走进古寺参观。肖大爷也总是耐心地陪同讲解。在大家参观的时候,老人还会时不时在一旁细心提醒:“大家不要拍照、拓印,以免文物受损。”
愿景:希望子孙延续守护
古寺门前,是肖大爷自己的瓦房,家里还有老伴、儿子和儿媳。然而,肖大爷并未和家人住在一起,他仍坚持住在寺内搭起的偏房里。“我住寺里,晚上可以守寺庙,白天还方便大家来参观,家里人也很支持我。” 肖大爷说,这里已然成了他的家。每个月,肖大爷会到镇上赶3次集市,为了方便参观者,外出时,老人会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大门上。参观者只要拨通电话,即使再忙,他也会赶回来开门。
1968年至今,几乎可以说是义务守护文物,为何老人还要选择坚守?难道他就从未动摇、后悔过?肖大爷的回答简单而又实在:“其实没想那么多,我是共产党员,这是集体财产,保护它是我应该做的,我想每个共产党员都会这么做。” 谈及将来,肖太发的语气里充满乐观, “没啥打算,就希望身体好点。多活几年,就多守几年。希望我的子孙也能够继承我的意志,以后可以代替我延续这份守护。”
新闻推荐
我国实体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无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都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但...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