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富民兴市展新颜
“醉美”昌都期待您光临
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全市面积10.8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市区海拔3200米,现辖11个县(区)、138个乡(镇)、1142个村(居),总人口78万,辖区居住着藏、汉、回、纳西等36个民族,其中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5%。
昌都境内资源丰富。现已发现金、银、铜、铁等矿种近百个,全国第二、西部第一的玉龙铜矿储量达650万吨金属铜;水资源总量达771亿立方米;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达1200余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7种。
昌都历史文化悠久。昌都古称“察木多”“叉木多”等,意为“两河汇合口”,昂曲河和扎曲河在此汇流后称澜沧江。元朝时昌都归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明代属“朵甘卫指挥使司”管理;1908年,清光绪帝任命赵尔丰为驻藏大臣兼边务大臣,实行“改土归流”,设府县治理昌都;民国时昌都为西康省一部分;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1951年1月2日昌都解放委员会成立;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撤销昌都解委会设立西藏昌都地区,期间区划名称略有调整。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批准昌都撤地设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落实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接近全区平均水平。全市各险种参保率持续保持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人群全覆盖,有意愿的五保老人、孤儿实现100%集中供养。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1万公里,已实现县县通油、乡村通达;11县(区)实现主电网全覆盖;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2%;实现市、县(区)城区光宽带、行政村(居)手机信号和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移动网络全覆盖。
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全市森林覆盖率34.78%,共建立各类保护区、公园30个,其中国家级8个、自治区级1个、县级21个,总面积74.33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84%。
2018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3.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502元、10611元。
绘就美好生活画卷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援藏省市企业无私援助下,昌都市认真贯彻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锐意进取,实现了昌都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60年来,昌都各行各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2018年,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91.42亿元,增速排名全区前列。深入推进“三江”流域精品旅游区建设,着力打造“三江”流域、茶马古道、康巴文化、红色旅游四大品牌。2018年,全市农牧业产值达到44.8亿元,第二、三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29.1亿元、72.21亿元。
基础设施瓶颈不断缓解。截至2018年底,昌都公路县(区)通畅率达到100%,乡(镇)通达率、通畅率分别达到100%、79.7%,行政村(居)通达率达到100%。昌都邦达机场,开通了昌都至拉萨、成都、重庆、西安的航线;2018年,主电网人口覆盖率达到69.3%,彻底结束了昌都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
城乡面貌变化日新月异。2012年以来,昌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27.86%,规划区城镇人口达到23.44万人;“七城同创”深入推进。编制了《昌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2018年昌都市、丁青县分别入选2018年到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地级;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大力实施藏东“三江”流域造林绿化、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截至2018年底,昌都已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118个。
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发展。60年来,昌都城乡居民民生福祉不断增加。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各级各类学校613所,在校学生已达132344人,学前三年、小学、初中、高中入学率达到65.48%、98.53%、94.2%、55.13%;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底,昌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489个,拥有床位2645张,卫生技术人员2986人;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发展。目前,昌都已建有卡若遗址、小恩达遗址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余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盐井制盐技艺等项目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社会保障日益健全。2018年全市各险种参保总人数达到了60.6万人次,转移富余劳动力18.75万人次,开发就业岗位6159个,新增城镇就业4936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落实生态补偿岗位20.67万个、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6.71亿元,累计实现减贫12.4万人、713个贫困村退出。
改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放管服”改革有序有力。2018年,全市共调整行政职权143项,梳理“一次办到底”事项153项,全市18家单位51个服务窗口全部进驻便民服务大厅办公,初步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11县(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确权工作全面完成,在全区率先发放了林权类不动产证书。非涉密项目实现100%在线审批;非公经济发展形势喜人。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8万户,非公经济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援藏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对口援昌省、市、企业共落实援助项目1400余项,援助资金和援助物资(折合价)价值81亿元。
民主改革以来的60年,是昌都各族人民扬眉吐气、创造幸福美好生活、谱写繁荣进步新篇章的60年,未来,期待昌都以更加美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推荐
成都东华门遗址发掘现场。四川日报记者田为摄战国纵横家张仪的官邸所在地,杜甫、花蕊夫人等历史名人游玩的皇家园...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