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提出: 群策群力 推动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德阳晚报 2019-07-18 10:36 大字

本报讯(记者陈兰实习生谭倩)日前,成都市联合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和资阳等7市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今年1月25日,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共同签署《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本次联席会议上,各市对逐步落地落实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共商共策,以实现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努力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参会方一致认为,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要建立一体化环境信息平台,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推动污染源清单、执法司法、监测、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互通。联合开展政策研究和科研攻关,统筹各地环境保护科研力量,加强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等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对臭氧、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新的污染物治理开展专项研究,加大总磷等特征污染物污染防治科技攻关力度,加快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动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构建“投资促进+产业+园区+会展”融合发展平台,推动各地环保产业健康发展。联合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针对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四大污染源”,统筹推进实施压减燃煤“禁控改”、控车减油“退改限”,治污减排“治停退”,清洁降尘“人技防”,加大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力度。协同开展夏季臭氧污染、冬季雾霾天气等专项治理攻坚行动。跨界协作,在岷江、沱江流域和湖库自然保护地深入实施“清废”“绿盾”等专项行动,通过外源截污、内源清淤、生态补水、系统修复、生态补偿等措施,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合力治污,综合施策,共同加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水”共治,强化对饮用水水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排污口排查整治等项目的支持,加强源头防范。

此外,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的协议框架下,制定大气和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工作计划和相关约束办法,完善定期会商总结、轮值管理和紧急召集机制;完善应急体系,针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处置等,联合制定精细化、差异化应急措施,建立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协同开展各类应急防控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质量,共商成都平原经济区考核激励办法。

会上,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人还重点围绕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联合预报预警工作机制和非道路移动源管理一体化平台、岷沱江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岷沱江流域水污染项目资金共同申报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联合协同执法机制等主题进行了讨论。按照《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要求,今后每季度将分别由各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召集召开“成都平原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

新闻推荐

天府文化读书会 听工程师摆成都龙门阵

7月17日下午,第二季天府文化主题读书活动在成都举办,本场活动已是活动第二季的第四场。以“活化城市细胞,共建美好家园”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