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民权:清荫珠滑 苍藤悬垂
□ 杨蜀连
艺术简历
刘民权,1944年出生于成都,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徐悲鸿张大千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市工笔画会会员。
胜似王母蟠桃会
瑶池琼浆今安在
金秋硕果
在希望的田野上
竹
有福
画家刘民权先生笔下的葡萄图具有满筐圆实,轻明晶透之感,他的小品画,如荷叶、太湖石、提篮葡萄等等,皆设色清雅,空灵静秀。而葡萄,是他最具个人符号的作品。
画家刘民权,人称“刘葡萄”。
其人面相和善,爽朗健谈,一旦聊起天来,可以滔滔不绝如江河漫延。但对于绘画,刘民权先生是心怀敬畏之情的。他的国画,尤擅葡萄,墨色淋漓之间,颇具笔触细腻视觉清新之韵,更藏满筐圆实轻明晶透的舒朗,浸润出古时清吹音小摘西山雨的独特韵味。。
自古以来,画葡萄的文人墨客很多。葡萄因寓意多多益善、硕果累累、富裕丰收以及吉祥高贵,适宜挂在家中厅堂赋予美好而受到众多百姓喜爱。民权先生选择葡萄作为自己绘画创作主攻的方向,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早期的绘画,曾经画得杂,山水也画,花鸟也画,没有一个确定的明晰的创作方向。后来我认为,一个画家把一件事做好就是最好,因此我最终选择主攻花鸟。” 落定目标之后,刘民权的内心是欢喜愉悦的。尽管落笔宣纸,寻找花鸟画墨韵的道路并不平坦,但他静心于思考水墨的运用,捕捉前人的足迹,找寻与自身心象契合的感觉。他努力在画葡萄的水墨间,寻找一种丰硕、幸福、饱满的感觉,这是他追求心境吉祥的愿景。他突出画面的清新气息与独特的结构,尽管这种探索至今还在路上,但是,对于一位今年已经七十五岁的老画家而言,他的执着精神却令人叹服。
而从古至今,葡萄都一直是花鸟画家心中的白月光。
但是,绘画的意蕴,有的时候并不属于对象本身,而是在于所唤醒的心情。古稀之年的民权先生坦承自己痴迷画葡萄,纯粹是心性使然,发自初衷。他选择葡萄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并在探索中努力去追求笔墨表达的不拘一格。尽管这种追求在创作时的不断颠覆中有迷茫、困顿以及思考的不明晰,但是,这种源于画家主观意识并通过自身情感变成画面的最后表达,在民权先生的作品里,我们已经读到画面视觉效果的清晰气息,他其实已经通过笔墨、线条、色彩、结构呈现出本真的、淳朴的纯然感性的性质,这是画家精神与笔墨色彩的最终融合。在民权先生眼里,葡萄是带着灵性的果实。葡萄的串串晶莹以及葡萄藤蔓缠绕的柔韧,还因为另外两个特征显现:一是葡萄的形态硕果累累符号显著,二是葡萄弥漫的恬静气息令他痴迷。“我希望自己笔下的葡萄一定要有丰硕幸福的感觉。”他反复谈到心境的恬适安静,这让他身边的朋友都可以感知他在追寻心里那种喜悦宁静的心底力量。他安静的心境与画面的清润交融,最终,他把葡萄画出了自己“刘葡萄”的味道。
当他知道自己的创作到了一个“瓶颈期”,他选择了继续学习。
要想有一个突破性的提升与转变,心性上要更加贴近大自然,学会能者为师,让自己的绘画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两年前,年过古稀,已经七十三岁的刘民权先生拜师中国著名花鸟画名家秦天柱先生,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秦天柱先生高级研修班的深造学习。谈到古稀之年为何拜师秦天柱先生学习,民权先生坦承自己追寻天柱先生教诲的“大道至简”。他的古稀高龄与异常勤奋刻苦令同届学员备受鼓舞。天柱先生更给予他笔下葡萄高度赞誉:民权先生画葡萄是下了功夫的,他的葡萄有取舍,有变形,有虚实,有夸张,既体现了他重再现的务实精神,也体现了他重表现的浪漫抽象的精神。谈到先后拜师郭汝愚、秦天柱先生,他坦承:“郭汝愚先生在我绘画步入高雅与媚俗的关键路口,把我牵引进入了艺术高雅的道路。天柱先生在我满幅皆画的创作瓶颈期时,教我如何运用最凝练简约的笔墨,来表达对自然最充沛丰盛的激情。天柱先生的花鸟画笔墨凝练,线条简洁,气息唯美而高雅,我学习他,就是想学习他的笔墨凝练简洁与气息高雅,然后把这样的理念运用到我的绘画创作中。人生永远学无止境,更何况是艺术,我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悟到很多值得去品味的东西。”
民权先生在变与不变之间,安静地穿行。
他不再拘泥于仅仅创作大尺幅的葡萄图,他学会了画面之外的意境传达。现在的他,作品更具题材表达的丰富性。他的创作,不仅仅是满构图的形式,更多的时候,他会依据心境与自然的对话,以小品形式呈现,画面尺幅小,有趣味。这批小品在构图、笔墨、色彩上突破以往的题材单一,令人耳目一新。
每一幅国画作品,视觉、气息、韵味以及带给观者的心灵触动极其重要。民权先生抛去画面的繁琐,追求画面散发的空灵与吉祥。他笔墨的酣畅与凝练,却始终未变。他依然痴迷画葡萄。读其作品,可以读到岁月沧桑的积淀与空间的多彩。因而,很多人一眼看到他的葡萄图,往往印象深刻。他赋予葡萄以灵性与圆润,更有藏玉落珠的视觉美。在创作上,他的葡萄,在色彩与水墨上有多种表现形式。他把葡萄系列分为紫葡萄、水墨葡萄、青花瓷葡萄系列。他的《紫葡萄系列》,墨色把控到位,聚散疏密有致,玲珑剔透;他的《水墨葡萄系列》舒朗大气,墨色淋漓,有中国国画独有的水墨意蕴,具有很强的文人气息。他热爱中国青花瓷,因而,在创作《青花瓷葡萄系列》时,他希望自己以一种具有明显青花瓷符号的色彩来表现心中的青花瓷葡萄系列,凸显中国古代青花瓷的轻盈与厚重的交融。这组《青花瓷葡萄系列作品》,同样受到藏家喜欢。
他常常琢磨近现代名家笔下葡萄,去品味其中的笔墨凝练与韵致。
“我常常深夜躺在床上,还在细细琢磨葡萄的表现手法,它们的垂挂形态,甚至常常深夜从床上爬起来,走到自己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就着夜色里灰灰蒙蒙的月光,仔细观察葡萄的姿态以及藤蔓的缠绕。”这其中,他品鉴学习最多的是古代画家徐渭、画家苏葆祯、画家曾江涛的笔法与构图,这些名家的葡萄图,因串串晶莹,颗颗玉珠,笔墨练达,俊逸淋漓而让其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其实,当民权先生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坚守,并用心象的力量以及借来的色彩去渲染笔下的一切自然事物时,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已经形成一种新的创造,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因而,我们读民权先生关于葡萄的系列作品时,那些满眼清凉、颗颗晶莹、顿生诗意的微妙感觉,就是一种发自身心的本能的视觉领悟。读民权先生的作品,我们还可以通过视觉并穿越画面背后读到他关乎自然与生命的哲学思考——存在与虚无。恰如他作品《秋晨》《在希望的田野上》《金秋硕果献琼浆》以及《胜似王母蟠桃会》等等作品散发出来的味道,很贴近古代诗人唐彦谦的这首:金谷风露凉,绿珠醉初醒。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谈到关于色彩的突破,民权先生讲了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与著名画家邵仲节先生交谈时,邵老对我说,你要把人生岁月里有限的精力用在个性创作上,要脱颖而出。邵老这句话给予我很大的启示。”他身上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勤奋执着,善于琢磨,不断学习,取长补短。他在吸取前人画葡萄的艺术表现手法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力,琢磨心性的走向,在“勤”与“悟”中深刻思考,努力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他的执着与情怀,促使他虽身居闹市却远离喧嚣,潜心待在画室,观察院子里葡萄的四季变化,思考如何在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
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刘民权先生也并非一帆风顺。
今年已经迈入七十五岁的民权先生,人生路上充满坎坷与曲折。1944年,他出生在成都的提督街。位居家中八位兄弟姐妹中老四的刘民权,一出生就遇到人生道路波澜起伏的不平坦。自幼小开始,他内心就热爱绘画,但是生活道路的艰辛却让他为了生存而常常摸不着画笔。“二十岁时,我参加工作就开始修路补路,淘阴沟,抽污水,经常冒着酷暑或者冬寒坐在大马路上修路补路一整天,一身大汗,疲惫不堪。”尽管回忆起年轻时的艰辛岁月至今依然铭刻于心,但是,一路走来修过马路、铺过沥青、用缝纫机亲自做全家衣服、刻过板报、结婚自己打过家具、发明了多项修路科技成果多才多艺的刘民权,谈起人生经历的种种苦难与磨砺,依然云淡风轻,笑看人生。他走过年轻越过沧桑岁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磨砺,始终未放弃心底对艺术的痴迷与追求。1963年,他开始受到上天的垂青,考入川师大中文系,这次考入应该是他人生路上的一个转折点。1983年,他再次考入成都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以及管理工程系,全脱产进入大学读书学习,这是他人生道路的第二次转折点。五十岁以后的民权先生,开始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绘画上,他的勤奋与刻苦,星月皆知。他深刻认知:唯有艺术,才是心灵最自由的表达。除了绘画,他至今爱好依然很多,弹电子琴、打保龄球、游泳、写诗、吹萨克斯,乐在其中,生活丰富而饱满。他似乎早已悟透对自然、生命、个体的客观解读,在舍得、平淡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里,找寻到心灵的最终归宿。他的豁达、执着以及永不放弃,折射出画家刘民权之所以今天有“刘葡萄”之称谓,应该是割舍一切繁杂,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最终诠释。
新闻推荐
2019年跨行业跨岗位求职现象愈发普遍 成都平均薪资7338元 逼近广州
■天府早报记者冷宏伟北京报道招聘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7月9日,BOSS直聘职业科学实验室(CSL)发布的《2019新招聘趋...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