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兴趣班不好 报班的人为啥没少

济南日报 2019-06-26 11:31 大字

黎青 作

□郝 倩

在教育领域,有个不可不谈的奇葩存在——兴趣班。

一方面是现实中的趋之若鹜:成都某游泳培训班420个名额5000多个用户抢、有家长提前一天去现场排通宵;宁波某二娃家庭除了8天旅游,俩孩子整个暑假都在培训班……随便翻翻新闻,就能管中窥豹。

一方面是舆论上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孩子太累了”、“放假就是应该玩的”、“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随便看看留言评论,都是一面倒的不赞同。

既然大家都觉得兴趣班不好,报班的那些人为啥还没少?

笔者认为,这是因为“让孩子上兴趣班就是扼杀孩子天性,不让孩子上兴趣班就是顺其自然”,这种言论本就没有道理,自然得不到现实中的“选票”。

培养兴趣爱好本身就是一种刚需。大家都觉得小孩子的特性就是贪玩,但孩子也有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快乐的童年不是只有池塘边榕树下的追逐打闹。而在兴趣爱好的培养上,收集资料自学和报班跟着老师学,只有哪个更适合之分,没有哪个更高级之别。

笔者是80后,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限制,社会资源较少,上兴趣班、学习才艺的不多。不少人现在还在遗憾小时候没能培养些爱好,那些火爆的成人吉他班、舞蹈班就是证明。

当然,兴趣班被误解并非毫无道理。确实有不少家长给孩子报兴趣班,不是为了让他们培养兴趣爱好,而是为了考证比赛加分(现在中高考都逐渐脱钩,以后会越来越少),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运动员”“舞蹈家”“钢琴家”。

但爱好之所以是爱好,首先得让人喜欢。上述报班,不是以兴趣为导向,而是以利益为导向,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当然会遭到舆论批评。

批评可以,但不能“地图炮”。如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虎爸狼妈”频频被批判,让不少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孩子就应该光玩不学习”的“反智派”。只要是上课,就要被冠上“扼杀天性”的帽子,这种倾向也须警惕。

新闻推荐

近百场涉毒案件庭审“搬进”校园

本报讯(记者任鸿)“现在宣判,被告人黄某犯容留他人吸毒罪,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近日,在国际禁毒日前夕,四川省...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