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麾摄影作品在成都东郊记忆展出南充摄影家用镜头“诉说”乡愁

南充日报 2019-06-21 08:35 大字

●本报记者 杨晓江

在摄影家的镜头下,关于故乡,有着怎样的表达?6月13日,位于成都东郊记忆的中国(成都)新视觉影像艺术中心迎来一场《故乡,很远很近……》摄影展,集中展示了嘉陵江畔的摄影家杨麾、内蒙古大草原的摄影家王争平的110幅作品。其中,杨麾通过50幅黑白照片 “诉说”故乡往事。

1 50幅作品再现乡土人情

6月13日,成都市东郊记忆中国(成都)新视觉影像艺术中心人来人往,成都各地的市民和摄影爱好者正在观看《故乡,很远很近……》摄影展。本次参展的两位摄影家杨麾、王争平,均是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他们用110幅黑白照片讲述着各自关于“故乡”的故事,以自然和人文两种视角带来不同的观展体验。其中50幅作品属于杨麾《嘉陵江影像轶事》系列。

记者了解到,杨麾、王争平都用镜头语言表达故乡,艺术风格和拍摄对象却不尽相同。杨麾的《嘉陵江影像轶事》系列作品,旨在用相机真实客观地讲述嘉陵江畔40年来的平凡故事。这些作品中,有走乡串镇的剃头匠,有漂荡在嘉陵江上的船主,也有最为平凡的你我他,再现了嘉陵江地域特色的乡土人情。

“杨麾是四川纪实摄影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成熟老练,那一张张黑白照片仿佛会说话,还带着浓浓的川音。”本次展览策展人那日松表示。

据悉,本次摄影展从6月13日持续到8月31日,每天9:30—18:00(每周一闭馆除外)为公众开放。

2 用影像抒写乡情的坚守

杨麾长期在南充工作、生活,从早期拍摄的《嘉陵江挑夫》到本次展览的《嘉陵江影像轶事》系列,杨麾的镜头对准的永远是时代大河中最普通的人,以镜头关注社会,扫描现实、透视人性,展示了南充人的努力与奋斗。

1974年,杨麾从南充医专(今川北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防疫站负责宣传工作,很快便接触到照相机,他的业余摄影创作开始关注周围的生活。

在杨麾拍摄的作品中,嘉陵江沿岸码头上的情景最多。杨麾告诉记者,不管逢场日是农历的一四七日、二五八日还是三六九日,载客的机动船都忙碌地穿梭在两岸星罗棋布的小镇之间,船上船下各色人物的往来,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光是客船靠岸后,不同乘客下船的场景,他就拍了好几十年。

“码头上40多年的变迁,都一一地记录在我的镜头里。”杨麾认为,自己的摄影是用影像抒写乡情的坚守。“希望在我的影像中,人们能读懂画面中那个年代过往的人、过往的事。”

年近70的杨麾,依然活跃在摄影第一线,在摄影界的“曝光率”始终维持在高位,2016年获得第11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近两年,他还在四川美术馆、中国摄影展览馆等地举办个展,其作品“1985年的一个周末,南充市民在人民电影院学唱流行歌曲”入选“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去年下半年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杨麾表示,将继续把镜头对准新时代的普通老百姓,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变化,为南充百姓留下备忘录、影像志。

新闻推荐

成都警界游泳“梦之队”: 世警会,我们在成都等你!

准备训练的“梦之队”成员们穿上制服是警察,脱下制服是游泳运动员。6月20日下午2点半,在成都市猛追湾游泳场,来自成都市...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