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户政、出入境推出多项便民举措让人才落户、出入境 更加高效便捷

成都日报 2019-06-21 08:34 大字

2017年7月20日,成都市正式实施“人才新政12条”,一时间,众多满足条件的各地人才选择落户成都,在这里开始他们新的工作和生活。为给广大来蓉人才的落户、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市公安局推出了一系列新机制,同时精简手续、完善流程,做好这项工作。

如今,新政实施快两年时间,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落户人才28.6万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2%,30岁及以下年龄占比80.4%;全市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人数量已远超新政实施前13年的总量,现成都市共有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226人次。

办理很方便

一窗办结 一网办理

一站办好 仅跑一次

今年27岁的孔令川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返回西昌老家,而是选择在成都就业。昨日,已经在成都工作3年的他来到市公安局办证中心,准备办理学历落户。“之前觉得人有点多,也怕手续比较麻烦,就一直没来办理。没想到今天来了以后发现非常方便,5分钟就办完了,等会儿就能直接领到我的临时身份证。”不久后,孔令川将会拿到属于自己的新的户口和身份证,成为新落户成都的青年人才中的一员。

据了解,市公安局户政管理部门在完善“人才落户”服务配套方面创新推出“一窗办结、一网办理、一站办好、仅跑一次”的精准服务模式,让前来办理落户的市民手续更加精简,办理更快捷。

“一窗办结”

以“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根本要求,取消人才落户需到房管局打印“无房证明”、人才交流中心领取集体户内页的流程,加强部门信息共享、推行网上信息核验和流转,实现凭毕业证和身份证,只进公安机关一扇门就能快速办结。

“一网办理”

以“人未出户户已迁,人未入川户先迁”为目标,完成“成都公安微户政”功能升级,从目前的预约预审功能,向在线办理户籍业务提升,极大地拓展成都市招贤纳智的辐射范围。

“仅跑一次”

在与高校、企业建立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开展走进重点高校、走进重点企业、走进重点科研机构活动,组织人员到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各大高校开展上门服务,主动为企业、青年人才、应届毕业生解决集体户设置、人才落户等问题,提前上门服务、集中办理入户业务,主动上门送证。

“一站办好”

在企业、产业园区等人才集中区域,设置“公安一站式办证点”,整合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职责,方便企业及各类人才办理相关业务。

出入境也推新措施

为蓉城人才绿卡持有者提供便利

与市公安局户政管理部门一样,成都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门也以“成都人才新政12条”为基础,探索外籍人士社会融入,提供出入境、停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助力成都引智引资,打造“西部人才高地”。

对蓉城人才绿卡的持有人提供出入境便利

在办证大厅设置专门绿色办证窗口,蓉城人才绿卡持有人可在该窗口优先办理出入境证件,并根据需求为其加急办理出入境证件,同时出入境管理部门可为其提供上门办证服务;

对企业引进人才因商务活动需多次往返港澳地区的,放宽其在出入境部门办理港澳商务登记备案的条件,不受目前政策中对社保缴纳6个月以上和企业纳税额的限制,蓉城人才绿卡持有人只需在该企业缴纳社保一个月以上,即可按需申请1年多次往来香港和澳门商务签注;

为持有蓉城人才绿卡的外地户籍居民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提供异地办证便利。

简化外籍人才停居留手续

推出系列针对外籍人才、长期在蓉工作外国人、外籍华人及外籍学生等群体的“成都公安出入境改革创新十五条”政策措施(以下简称“出入境十五条新政”),向外籍人才提供最大限度的入出境、停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

出入境十五条新政开辟了三条外国人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的新途径,同时降低了申请门槛:进一步拓宽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渠道,将自贸区、全创改管理机构纳入外籍高层次人才认定单位,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开辟永久居留“直通车”;建立市场认定外籍人才机制,将外籍人员工资性年收入和年缴纳个人所得税等挂钩,完善外籍人才从就业居留向永久居留资格的转换机制;赋予外籍华人更多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其工作单位类别、职务或工资方面不再作要求,吸引和推动更多外籍华人回国创新创业。

新政实施两年以来,成都市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外国人数量已远超新政实施前13年的总量,现成都市共有取得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226人次。出入境十五条新政还吸引了更多外国留学生投身成都市创新创业活动,突破以往政策外国留学生就业需“2年及以上相关工作经历”的要求,为创业初期的外国留学生提供更长的停居留期限,激发外国留学生赴成都市自贸区、全创改区创新创业的热情。本报记者 李旻

新闻推荐

为啥开车不晕坐车晕?

成都读者唐先生:为什么我开车不晕,坐车却晕?康医生:晕车、晕船、晕机造成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晕动症...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