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今年来优良天数132天 比去年同期增加23天

成都日报 2019-06-21 08:34 大字

截至6月18日,成都市优良天数132天,优良率7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天——这是记者19日从市大气办召开的通气会上获悉的。据了解,在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的持续推动下,成都市半年优良天数已和2013年全年优良天数持平。

看数据 超额完成管控目标

“2019年1月—5月成都市优良天数121天,优良天数率80.1%,同比增加27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0、50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幅度为14.0%、13.8%,超额完成省上下达成都市1月—5月常态化管控目标。”市大气办副主任旷良义介绍了近期成都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截至6月18日,优良天数132天,优良率7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天,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76、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12.7%。

看举措 “650”工程持续推进

成都市治气工作捷报频频,得益于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的实施推动和全社会的努力。

就“650”工程推进情况,旷良义介绍,在压减燃煤方面,成都市积极推进粮食烘干和加工企业燃煤清洁能源替代,持续推进燃煤锅炉“清零”工作,剩余3台大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正加快推进;治污减排方面,持续开展夏季臭氧防控,印发并组织实施《成都市2019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动方案》。

控车减油方面,全面实施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标志管理制度,已核发标志35817张,对1425个工地进行了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清洁降尘方面,强化工地扬尘管控,持续推动智慧工地建设,全市3051个在建工地,除临时性、小型工地外,1966个工地已全覆盖安装智慧工地相应设备。

综合执法方面,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674件,处罚金额3209.15万元;科技治霾方面,完成省内首个工业用户以电代气示范项目;大力推广“多尺度喷雾(淋)除霾技术”应用,新增成都自然博物馆应用项目,安装多尺度喷雾(淋)除霾设备4台;持续开展PM2.5、VOCs源解析,试点开展臭氧源解析,开展VOCs走航4次,覆盖成都市11个重点工业园区,发现问题企业10家。

看预测 臭氧污染形势严峻

根据生态环境和气象部门的联合会商结果,6月底到7月上旬有一次较长的臭氧污染过程,形成区域污染的可能性极大。7月至8月,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是总体趋势大背景,扩散条件较去年同期偏差,臭氧污染形势较去年严峻。综合判断,7月—8月有3—4次臭氧污染过程,7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能出现极端高温,臭氧极值出现的可能性大,有重度污染风险。

谈及下一步重点工作,旷良义表示,成都市将在夏季臭氧防控、“大春”秸秆禁烧、秋冬季蓝天保卫战攻坚、发挥科技支撑等工作方面持续发力。

本报记者 缪梦羽

新闻推荐

盼地震预警“大喇叭”加速普及

□何勇海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成都共有110个社区实现“大喇叭”...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