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实施方案 明确建设目标 制定行动计划定了!武侯区“三基地”将这样建 力争在全市发展大局中保持领先优势、奋力一马当先

成都日报 2019-06-20 02:12 大字

武侯区建设“三基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2019年,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2019年,是武侯区“两区”建设的攻坚之年。

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全会和市委现场办公会部署要求,切实把市委、市政府为该区制定的“作战图”细化为武侯的“施工图”,武侯区结合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实际,决定实施“三基地”建设。分别是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基地、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基地,以此作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功能支撑。

为统筹推进“三基地”建设,武侯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三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3个指挥部,分别制定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建设目标和计划。

昨日,武侯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正式发布了“三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蓝图已然绘就,奋进正当其时……

A

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基地

提升“武侯旅游”吸附力

核心提示

文商旅体融合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是“文创武侯”建设的必由之路。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基地就是要坚持以特色文化为内核,深入挖掘区域特色文化的底蕴内涵和当代表达,促进区域特色文化融入城市空间形态、文商旅体业态,提高城市营销水平,通过全域旅游带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打造“武侯消费”新模式。

在发展目标方面,武侯区鲜明提出了人文感召力、旅游吸附力、市场供给力、产业竞争力“四个显著提升”的发展愿景。重点明确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区”任务,量化了实现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两个突破”,即接待旅游人次突破2600万,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文创产业市场主体和产业增加值“两个翻番”,即:文商旅体市场主体超过20000家;文创产业增加值超过150亿元。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武侯区提出构建“一核二带三轴四片”。即以三国文创产业功能区为核心,以锦江滨水文创带、环城生态文旅带为环绕,以人民南路文创商务轴、川藏路文旅商贸轴、武青路文化科创轴为延伸,以锦里、音乐坊、华西坝、望江坊四大历史文化风貌片区为支撑,构建文商旅体产业空间布局。

产业要发展,项目作支撑。未来三年,武侯区将重点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功能性枢纽型产业项目及大体建设规划,包括锦里、音乐坊、华西坝、望江坊、天府芙蓉园、水韵天府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同时,构建示范园区、特色街区、小微空间、消费载体、综合场馆、旅游线路六大文商旅体融合应用场景。

在具体的实施方面,武侯区将通过七大重点工程,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其中,文化根脉传承创新工程将着眼展现武侯文化生活特质,培育“三国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IP;文商旅体市场主体壮大工程是通过专业合作、科学评估等方式深化招大引强工作,大力招引20家以上的6类500强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城市人居环境美化工程包括提升三级绿道体系、实施系列生态工程、美化城市景观、道路黑化等;文化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包括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旅游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布局5G应用场景、培育住宿品牌等;“旅游”业态融合创新工程,则是通过推进传统旅游内容和方式创新,培育分众化旅游业态,提升应用场景建设水平,打造一批融合创新旅游目的地;节会赛事引进培育工程,是引进和培育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和产业吸附力的节会、赛事、论坛等文化和产业活动;城市营销与品牌推广工程主要是开展区域宣传营销和推广武侯文化品牌。

B

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

夯实“武侯总部”品牌含金量

核心提示

现场办公会上,市委、市政府向武侯提出“产业经济低效”的问题,武侯努力探索解题路径:总部经济是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形态,是破解产业经济低效的重要路径。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就是要优化总部经济发展布局,通过分类分区,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规模聚焦,夯实“武侯总部”品牌影响力和含金量。

如何建设服务型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基地?根据方案,武侯区将重点针对6类500强、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围绕文创、大健康、金融电子商务产业,着力引进综合型总部和功能型总部,培育助推本土总部企业、企业总部提升能级、做大做强。到2021年,累计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40家以上,力争50家;打造总部经济楼宇8栋以上;本土企业进入6类500强实现零的突破,总部企业提升能级10家以上,服务型总部经济对全区经济贡献占比超过30%。

实施路径是三个工程——

实施“总部企业招引工程”。武侯构建了一个非常完善的招商网络:精准靶向招商、营销推介招商、专业机构招商。按照“111N”即“一位区领导 一支专班 一套工作方案 若干专业服务机构”模式,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服务,力争招引落户总部企业20家以上。在运用好全区现有“47N”驻外招商网络的基础上,主动借助省、市驻外招商机构及10个海外商务中心,积极开展或参与营销推介和招商,3年累计组织各类营销活动不少于200次。依托普华永道等专业机构,组建专业招商队伍,加快总部型企业和项目的落地。

实施“总部企业壮大工程”。武侯将不遗余力地支持总部企业加快发展壮大:坚持总部企业联系机制,增强企业根植武侯发展信心;鼓励总部企业以资本经营、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走出去”;支持总部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更新、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功能和影响力。

实施“总部企业培育工程”。武侯专门制定了三个实施计划。其中,并表计划,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统一营运、统一结算的总部模式,支持企业对各板块业务、项目和投资进行统筹管理,扩大经营规模,产生规模效应;种子计划,则是通过建立潜力总部企业种子名录库,确定服务专班和服务专员,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力争3年内,新晋总部企业15家以上;梯度培育计划,主要是通过梳理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本土企业,按照“分层分类、梯度培育”的原则,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层级,实行“一对十”“一对五”“一对一”的政务服务对接机制,并按照“街道服务”到“部门介入服务”到“区领导定向联系扶持”3个层级,强化本土企业的梯度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3年新培育总部企业5家以上。

C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基地

探索“武侯制造”新路径

核心提示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基地,就是要以建设校院地企创新共同体为抓手,畅通合作渠道、放大合作效应,不断增强区域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探索“武侯制造”新路径。

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一条主线”,武侯区将聚焦建设环川大知识城创新研发极、武侯新城转化应用极“两大核心”,围绕增强供给、强化承载、突出特色、开放协同、完善体系、培育主体“六大任务”,扭住平台建设、机构培育、线上服务、金融支撑、示范引领、人才培育、政策引导、氛围营造“八大抓手”,建设“1268”的武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体系。

六大“重点任务”具体指哪些?依托四川大学一流学科优势和人才资源优势,全力打造环川大知识城,包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一个“新经济活力区”、一个“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全面提升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空间承载能力,打造“武侯新城转化应用极”,将“环川大知识城”知识优势转化为武侯新城产业优势;推动军民融合成果转化,打造特色“园区”;建设国际创新中心,通过导入全球优质科创成果及资源,建立海外离岸基地,导入全球优质成果转化服务及资源,打造武侯国际创新中心;推动创新载体转型升级,重点围绕产业生态圈构建、传统载体赋能和载体市场化探索等方面的工作,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载体;着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目标锁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培育和科技型中小企业。

亮出“任务清单”之后,武侯区还制定了一年起势到三年成势的递进式“时间表”:2019年,力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保持主城区前列;2021年,力争实现全市排头、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

目标明确,要确保完成,实施路径更为关键。为此,武侯区制定了八条“实施路径”。包括建设成果转化示范园区、引育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构建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支撑、壮大成果转化人才队伍、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集成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

图片由武侯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天府文化主题读书 共话成都营商环境

昨日下午,以“新理念新经济新展望”——由网红首店经济谈成都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天府文化主题读书活动在腾讯大厦腾讯众创空...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