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谏官如何当好“喉舌”

农村大众报 2019-06-19 14:30 大字

古代中国,谏官的谏议职能大体上与朝廷决策的上下各个环节密切相关。通常情况下,台官是“耳目”,谏官为“喉舌”;御史助皇帝监察百官,谏官则重在规劝、匡正君主。为发挥谏官制度的作用,有些王朝还规定了回避制度,规定父为宰相、子不得为谏官。

有唐一代,谏官在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谏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舍身成仁的思想为指导,努力履行监督君主及中央决策的角色。唐朝谏官系统内部分工各有侧重、职掌分明。其中,左散骑常侍职掌规讽过失,谏议大夫职掌谏谕得失,给事中职掌百司奏抄的驳正违失,补阙、拾遗职掌供奉讽谏。

唐太宗时期,宰相讨论朝政必须有谏官参加。宰相不便讲的话,谏官但说无妨,错了也不要紧。唐玄宗时明确规定,谏官奏章各部门不得滞留,无论早晚均立即呈上。后来,李林甫任宰相后,刻意打压谏官,谏官职能受到极大影响。唐朝后期,受多种因素影响,谏官权限及职能发挥都有了很大变化。不仅参与朝政议政的机会大大减少,而且多不被君主召见,进谏与监督君主的人言行日趋减少。

一般认为,导致唐代谏官职能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宰相专权。谏官言进政得失,故掌权者多不愿其举职。对于宰相尤其是专权的宰相而言,其主要防范的对象就是可以直接进言皇帝的谏官以及掌握弹劾百官权力的御史。

唐代宗时规定,百官凡欲论事要先白长官,长官白宰相,然后上闻。颜真卿上疏称该事旷古未有,李林甫、杨国忠也不敢公然如此。颜真卿作为著名书法家,登进士第后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御史大夫。卢杞为陷害颜真卿,建议派颜真卿为宣慰使,去安抚叛军。结果,颜真卿被杀。

虽然谏官制度在后期发挥的作用较为有限,但纳谏在唐代始终占据主流位置。长庆四年,左拾遗刘栖楚进谏穆宗每日上朝时间较晚,指责皇帝即位未几恶德布闻,并称身为谏官不能规劝,遂以额叩地振响之声闻于阁外,血流不止。唐穆宗为之动容,后升刘栖楚为起居郎,但刘栖楚坚辞不就。当年底,升刘栖楚为谏议大夫,以表彰其勇于进谏。

总的来看,进谏活动不仅是谏官职能的体现,而且体现了士大夫的道德良心及其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有唐一代,虽不乏媚上邀宠的无耻之徒,但主流仍是尊崇儒家传统而不惜性命进谏的刚正之士。对君主而言,虽然不喜听逆耳之言为人之本性,但也不想让江山断送在自己手中,这也是君主愿意纳谏的根本原因所在。

唐朝末年,唐僖宗杀左拾遗侯昌业。一般认为,杀谏臣为亡国之兆。果然,杀侯昌业同年,黄巢起义军攻克都城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后,又因宦官田令孜之故置左补阙孟昭图于死地。时人感叹,以阉官杀谏臣自古未有。之后,唐僖宗又因事赐死左补阙常濬。唐僖宗一朝杀谏官三人,足以预示唐朝将亡。

(文/刘社建来源:《解放日报》)

新闻推荐

“锦江速度”守护市场环境

“锦江速度”守护市场环境助力打造“品位锦江”近日,笔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围绕打造“品位锦江”,建设...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