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优秀之才 建优质之城

成都日报 2019-06-17 01:55 大字

加快把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规划图”变成“实物量”,迫切需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集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聚天下之才。

2017年7月,《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成都人才新政12条”)正式实施,这是成都历年来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广、支持力度最大、针对性最强的人才政策。政策一经发布,立刻在全国掀起“引爆”效应。

两年来,成都市始终秉持“以人力资源高水平协同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初心,按照人口高质量增长和人力资源高水平协同的理念,笃定目标、保持定力,坚定不移地推行“户籍新政”和“人才新政”,大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浓厚氛围,城市对年轻高学历、创新高水平的人才吸引力显著增强,呈现出人口数量加快集聚、人才结构加快优化的良好态势,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成都还是蛮拼的。

面向未来 吸引“蓉漂”青年,打造人才蓄水池

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取决于年轻人。最新数据显示,“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累计吸引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万余人,占全市同期人口迁入总量38%左右,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10.2%,30岁及以下年龄占比80.4%。

为鼓励外地大学生来蓉创业、在蓉大学生留蓉发展,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蓉漂”计划,改革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绿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提能行动,为城市长远发展集聚人才资源。在全国率先推行“先落户后就业”制度,45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直接落户,对于在本市同一用人单位工作两年及以上的技能人才,可按单位推荐、部门认定程序办理落户手续,全面实行“一窗办结、一网办理、一次不跑、一站办好”,最大限度提高落户便利性。

随着青年、高学历人口的涌入,在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优化人口结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底,成都市新增户籍人口36.4万,人口老龄化率下降0.25个百分点,实现近10年来首次下降;截至2018年底,成都市新增户籍人口40.7万,人口老龄化率进一步呈现出下降趋势。目前,成都市人才总量达500万,占人口比31%,人口结构的改变、人才总量的聚集,有效促进了“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叠加释放,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支撑。

为帮助广大“蓉漂”来蓉后“住得上房、安得了家”,市委、市政府按照产城一体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就业创业人才聚集区域,综合城市产业、轨道交通、公共资源等因素,科学布局人才安居项目,5年拟建设2769万平方米、约35万套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针对不同群体人才精准供给住房,租住政府提供的人才公寓满5年按其贡献可以不高于入住时市场价格购买该公寓,助力人才实现安居梦想,推动实现“人、城、产”相互融合。同时,对来成都应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应届毕业生,提供7天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打造“蓉漂”成都第一站。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开工建设人才安居项目58个、907万平方米,今年拟新建400万平方米,可提供近17万套人才住房;22个青年人才驿站已为1.2万余名青年大学生提供求职住宿、就业指导、城市融入、人才交流等服务。

面向产业

集聚“蓉漂”精英,助推高质量发展

2012年引进的生物医药人才李博士,用短短6年多时间,打造出逾4000亿结构全新、具有多样性和类药性的DNA编码化合物的药物筛选“种子库”,建成中国第一、全球最大的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在推动原创小分子药物研发、弥补产业生态链短板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同时,建立国内国外合作伙伴80多家,与全球最大的20家跨国药企建立合作,自主研发的创新药已经进入I期临床研究。

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在于高质量人才的集聚。人才聚集得越多,特别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高精尖人才,发展就会越快,质量就会越高。

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成都市在伦敦、多伦多、法兰克福、首尔等地建立起31个海外人才工作站,支持离岸创新创业,积极举办“成都海外创新创业大赛”“菁融汇海外行”等人才项目对接活动,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蓉创新创业。两年来,已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8名,自主评选“蓉漂”计划专家659名、团队64个。

培育新人才就是储备新动能。两年来,成都市出台《成都市鼓励校地企合作培养产业发展人才补贴实施办法》,支持在蓉高校、职业(技工)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去年底,全市共有30所职业技工院校调整92个专业。组建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等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政、行、企、校、研”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启动实施“全民技能提升计划”,补贴6156万元帮助3.28万名企业职工提升职业技能。举办“成都市在职职工万人免费技能提升培训班”266期、培训10154人。组建13个专业职教集团,覆盖452家企业、22个研究机构、25个行业协会、70%以上的职业院校,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才链”与“产业链”的融合也日益紧密,成都市积极构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良性互动机制,对照“5+5+1”现代产业体系细分领域,推动“大数据全球人才搜索系统”与“招商云网”数据共享、资源共用,形成与产业链动态耦合的人才链,最大限度将人才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创新“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产生“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办一个企业,形成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95%以上与“5+5+1”重点产业体系密切相关,新创办企业83家,其中36名“蓉漂”计划专家创办或领办的18家科技型企业成长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占全市总量的18%。优秀人才的加速集聚,为经济社会的优质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面向全球

叫响“蓉漂”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

“蓉漂”与“硅漂”“北漂”一样,有活力、有梦想,他们不甘平庸、勇敢追梦,离开家乡来到有实现梦想可能的城市打拼,以地理纬度的变迁实现价值纬度的升华。

成都尊重每一位个体的梦想,珍惜每一种向上的力量,用最大的诚意助力“蓉漂”实现个人价值。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以“蓉漂”IP概念塑造全市人才工作品牌,以“蓉漂”冠名重大人才工程、重大人才活动和服务载体,解决了长期以来成都人才工作品牌性不强的问题,极大地提升了成都人才工作的全球显示度和城市影响力。

做优“蓉漂”品牌六大拳头产品,成都市大力实施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顶尖团队的“蓉漂”计划,累计已评选659名专家、64个团队。常态化开展“蓉漂人才荟——走进名城、名校、名院(所)、名企”系列活动,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整体力量,集中赴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两年来赴伦敦、东京、北京、上海等国内外30多个城市举办专场活动超过300场,当场签约超过5万人,引进重大项目超过100个。打造“蓉漂人才发展学院”,以“政府主导、业界共治”的办学模式,统筹整合市场优质培训资源,对在蓉高层次人才、“5+5+1”重点企业骨干人才、来蓉青年大学生、人才工作者等,开展国情市情研修、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等专业培训,系统解决人才要素供给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成都人才专属节日“蓉漂人才日”,以丰富多样的活动,最大限度地传递城市尊才爱才的鲜明态度。健全“蓉漂”综合服务体系,扩大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建设“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发放“蓉城人才绿卡”,打造“蓉漂”青年人才来蓉第一站——7天内免费入住的“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加快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积极为人才提供安身、安心、安业的综合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成都市还打造了“蓉漂+”系列衍生产品:在音乐方面,以90后、00后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QQ音乐、全国网络视听大会等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海选“蓉漂人才之歌”原创歌曲《留在成都》,制作专题MV,以歌声唱出“蓉漂”在成都工作和生活的幸福画面;在影视方面,策划拍摄“蓉漂”追梦人微纪录片《成都有家 未来有路》、“蓉漂”人才系列微电影第二季,用真实故事打造有温度的“蓉漂”文化;在新媒体方面,制作《蓉漂er:与城市共成长》《喜提人才日,2019“蓉漂”都挺好》等H5产品,联合成都轨道集团打造最暖地铁通道“蓉漂”印象墙、“蓉漂”人物肖像展,覆盖高校、火车站、机场以及重要换乘站点地铁通道,展示“蓉漂”感言,让更多的青年人才成为“蓉漂”粉丝,增强 “蓉漂”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向心力。

精准打造传播渠道,成都市大力实施“蓉漂”城市品牌推广计划,聚焦成都重大发展战略,设计符合国际话语体系、遵循国际传播规律、易于国际人才接受的宣传产品“Better Chengdu Better You”,在全球排名靠前的海外知名高校以及世界500强企业总部聚集区宣传推介成都的机遇与前景。创新实施“蓉漂青年人才实习季”项目,启动国内首个“蓉漂”城市超级实习生计划,将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海选600名“准蓉漂”,从中择优确定66名“蓉漂”城市超级实习生,邀请他们分别深入到产业功能区、重点企业和基层一线开展深度体验活动,“口碑式”传播成都“求才、尊才、爱才”的城市形象,提前锁定符合城市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的急需紧缺人才资源。举办“蓉漂人才日”主题灯光秀,环球中心、菁蓉汇首次为“蓉漂”点亮,以专属礼遇致敬“蓉漂”。在北、上、广、深等国内15个主要城市人才集聚区,投播近2万屏“蓉漂”电梯海报,将成都对人才的渴望和敬意直达家门口,有效覆盖人群超过100万人,推动“蓉漂”风暴刮向全国,成功实现广大人才对“蓉漂—成都”的第一联想。

根据科技部评估中心调研报告显示,“成都人才新政12条”实施以来,86.6%的受访者对新政整体执行效果满意。

本报记者 侯初初

新闻推荐

全国一张“网”!28家央企启动共建央企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

本报讯(记者朱雪黎)6月15日,在成都举办的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航天科工、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28家中央...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