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80后夫妇的暖锅情
本报记者 李馨怡
肥而不腻五花肉、青翠可口干豆角、香菇肉丸黄花菜……十几种食材整整齐齐的码在铜质暖锅上,浇上秘制的汤料、撒上葱花香菜一锅刘记暖锅便成了。
在庆城县卅铺镇韩湾村村道边一家门牌颇旧的暖锅店里,80后刘生贵夫妇像往常一样,认真地烹饪着每一锅食材。对他们而言,制作暖锅除了传承父亲手艺,更多时候是满足怀旧情怀。
1982年出生的刘生贵是这家店的老板兼大厨。一大早,刘生贵就忙着炸五花肉,单这一项食材就要三道工序才能做到口感肥而不腻。妻子杨润霞则将前一天晒好的豆角及其他食材清洗、泡发、制作和分类。暖锅店的食材,都是夫妻俩精心加工再制作的,保持了食材本来的口感和味道。看起来简单的暖锅,包含了夫妻俩的汗水和刘记暖锅的精髓。
刘生贵的父亲刘永泰是刘记暖锅的创始人。1979年,刘永泰因自己开的一家砂锅店生意寡淡转而研究本土美食“暖锅”。“那时条件艰苦,第一个暖锅都是借来的。”回忆创业的艰辛,刘永泰感慨万千,“最初是为了谋生,还找了近百人来试吃,根据众人口味,一步步改进食材才有了如今的刘记暖锅。儿子接手时,我就告诉他,生意再好也要保证品质,所以只有老店没有分店。”
今年60岁的刘永泰在家带孙子,将暖锅店经营交给儿子刘生贵。刘生贵告诉记者,“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暖锅就是家的味道,量大且优惠,大冬天装上一锅子,大家伙吃得很暖心。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吃过了各种口味便开始怀旧,我要做的就是保持原来的味道和品质。”
杨润霞告诉记者,“陇东人都爱暖锅,这种家常味道我和孩子都爱吃,父母也爱吃,感觉一段时间不吃就会缺点什么。”刘生贵接过话茬道,“结婚后,我和妻子相约做好老店的品牌,不图赚大钱,只为了那份情怀。”
暖锅店每年营业9个月,其余时间夫妻俩都选择外出旅游,让周围人很羡慕。8年来,两人去过重庆、成都、西藏等地。说起每年停业旅游,妻子杨润霞说:“也许有人会觉得生意那么好还闭门出游是件不划算的事。但在我们心里,做暖锅是传承父亲手艺、是谋生手段,而诗和远方是情怀,更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新闻推荐
博物馆群落创意策划征集活动现正面向全球公开征集,欢迎全球优秀的项目策划、创意策划、有经验运营商等机构参加本次征集活...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