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6.81亿元 今年前4个月成都保费收入中西部第一
本报制图 申娟子
保险业是社会经济的助推器和稳定器,经济发展水平是保险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作为西部金融的中心,成都已经成为国内保险机构争相入驻的核心城市。日前,全国36个中心城市今年1-4月保费收入数据相继公布。统计数据显示,成都今年前4个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为456.81亿元,同比增速为16.4%,保费总收入仅次于北上广深,位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今年前四个月 成都保险业保费收入中西部第一
当前,保险业是国内金融业态中市场竞争最充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保险业态的激烈竞争,让保险公司将目光锁定那些聚集着富裕人群、消费能力活跃以及金融市场发展完善的城市。这些保险企业自发聚集的城市,无一例外都是国内的中心城市。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及各地区银保监局相继公布了2019年前4个月保险业数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国内36个中心城市中,成都今年前4个月的原保险保费收入总额为456.81亿元,同比增速为16.4%,保费收入位列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排名在成都之前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4座一线城市,且成都与广州、深圳的差距仅在百亿元左右。可见,在保险机构的眼中,成都的重要性已经和一线城市一样。
“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指出的‘良好的国内保险和再保险市场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特征’。”成都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梁其洲表示,到2022年成都将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在这一规划布局中,保险的分量不可小觑。他表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与社会管理等功能,保费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城市居民收入特别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刺激了保险需求增长,国民经济增长使得消费者现有财富量增加,风险载体、总量随之提高;另一方面,保险作为一种金融媒介,促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能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加速崛起 主要指标稳居中西部第一
成都保险业高速发展、保费规模跃居全国前列的背后,是成都金融实力的稳步提升,更是成都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新中国第一张股票都诞生在这里。穿越千年,成都创新基因从未间断。从1993年国务院首提“西南金融中心”,到1997年的“区域金融中心”,再到2010年以来的“西部金融中心”,成都的金融中心建设工作从未间断。到今天,成都已成为西部地区最活跃的资本市场之一,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2600余家,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金融市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成都,一座现代金融中心正在崛起。
来自成都市金融工作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600余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84家、保险机构97家、证券经营机构341家、地方金融机构90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保险经纪等金融中介机构1100余家、各类金融后台及服务外包机构170余家。2019年1-4月,成都金融业平稳运行,呈现出了健康发展的积极态势。其中,存贷款方面,截至4月末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6.5%;本外币贷款余额3.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8%。
资本市场发展方面,1-4月全市证券交易额累计33108亿元,实现直接融资707.32亿元。其中,企业在沪深交易所首发融资14.68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股票融资20.6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融资达429亿元。目前成都市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3家,其中A股80家、境外23家。
地方金融发展方面,截至4月末,成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2家,总注册资本203.5亿元;共有融资担保公司76家,总注册资本191.6亿元;共有融资租赁公司60家,总注册资本108亿元和14.8亿美元;共有商业保理3家,总注册资本2.5亿元;共有典当行153家,总注册资本27亿元。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双创”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全国第一
金融因商而生、因商而兴。成都“扬一益二”的历史地位,积淀了深厚的金融创新土壤。尤其是在“双创”领域,成都金融的发达,让创业者纷纷选择到成都做“蓉漂”。
6月11日,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编制的第3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IEFI)发布。在本期指数中,成都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共同进入前十。成都全国排名上升到第5,较去年再进一名,且从综合实力增长来看,成都过去一年“双创”金融综合实力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一。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4,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3,位居中西部地区第1。
值得一提的是,榜单显示,成都“双创”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排名全国第一,是国内利用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双创”发展的典范城市。对此,榜单指出,“双创”金融政策支持力度越大,对创新创业活跃度带来的支持效应就会越显著。据介绍,“双创”金融政策是本期新引入的评价维度,通过评估各地在“双创”金融机构发展扶持政策、“双创”金融服务引导支持政策以及“双创”金融生态优化促进政策三方面,反映政府对“双创”金融的引导和支持情况。在成都“双创”金融强有力的支持下,“双创”在成都生根发芽,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新增市场主体超过50万家,位居全国第二。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表示,对于创业者来说,成都有着良好的“双创”金融生态,是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
事实上,在此次“创交会”的系列活动中,成都金融也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了更加凸显的作用。在创交会资本交易大厅,6月10日上午先后有“第四产权”“第一生产力”等7个项目开展了路演活动;6月11日,三个重大共建项目在2019创交会上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标志着西部金融中心服务西部大开发的功能更加完善,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劲。6月12日上午的“重大项目签约”环节,工银投资与成都产投集团、成都交投集团、成都兴城集团签约;成华区新经济和科技局项目——人工智能融媒体平台签约;市金融监管局与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签署共建“复旦西部国际金融研究院”的合作协议;东方电气氢能产业基金签约;成都交子金融梦工场与成都数联铭品签订入驻协议,与维信金科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协议。统计显示,“创交会”期间资本要素交易专场总金额221.37亿元。
新闻延伸——
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初现四“变”
“新时代有新特点,成都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重心出现了新的转变。”梁其洲介绍,成都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初步实现了“四个转变”。
初步实现从体量规模积累式发展,向核心功能凸显式发展的转变。
“资本市场”功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03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80家(副省级城市第四、中西部第一),今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9家(全国第一)。“创投融资”功能快速增强,截至4月末,成都市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73家,管理基金691只,管理规模1246.14亿元。成都企业获得私募投资由2016年底的41.16亿元跃升到2018年的183.73亿元,今年已获得48.9亿元,投资规模和项目数领跑中西部城市。
初步实现从传统金融集聚式发展,向新金融生态圈突破发展的转变。
新金融机构加速落户,新设商业保理公司4家,九泰基金总部和深交所、上交所、新三板西部基地在蓉落地。截至4月末,成都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650余家,数量、种类位居中西部首位。
初步实现从中心极核主导式发展,向服务全省经济辐射式发展的转变。
成都出台了12项关于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系列文件,“1+X”金融政策体系逐渐形成;与20个市(州)开展金融合作,交子金融“5+2”平台向全省推广。
初步实现金融风险由碎片化被动防范,向系统性主动防范转变。
实行地方金融机构归口管理,整合成立成都市防范金融风险领导小组,实现5大地方金融风险领域全覆盖。本报记者 刘泰山
新闻推荐
创交会上嘉宾与智能机器人进行互动。本报记者张青青摄6月10日—12日,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创交会)举行。据统计,本届...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