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做客封面开讲了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接受电话采访:“杜甫是活在我们堆里的朋友,足够被期待”
即将做客封面开讲了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在谈古典文学的时候如此评价杜甫,用了“堆里”这个接地气的词语。
6月7日端午节这天,于丹教授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的电话采访。提起即将做客“封面开讲了”,她很赞许鲁迅对杜甫的评语,并且十分期待:“每次来成都都像是参加一个沙龙,有一个诗人朋友把大家聚在一起。李白是一个好酒之人,他会招呼大家在一起豪饮;苏轼又是那么旷达的人,他肯定要给大家烧东坡肉。杜甫也是一样,他跟大家其实更近,足够值得期待!”
6月13日14:30,“封面开讲了”第二期将在成都博物馆负3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于丹教授将再次入蜀,与大家分享她从杜甫的诗歌中获取的人生启迪。
杜甫足够被期待
前两次入蜀出席文化讲座,于丹教授与现场观众齐声吟诵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琅琅书声犹在耳畔。时隔一个月,她即将再次做客“封面开讲了”,为大家品读杜甫的诗意人生。
电话那头,于丹教授笑言,“其实真正招呼大家在一起参加沙龙的不是我,而是诗人本身”。
开篇引用鲁迅对杜甫的评价,于丹教授对此表示认同。陶渊明远一点,源自他的归隐,“心远地自偏”;李白站得高一点,是指诗仙永远在俯视这个浊世,不愿意纠缠其中,“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鲁迅说杜甫是“堆里”的人,因为杜甫会写出《三吏》《三别》,只有杜甫是真正在现实中哀伤、痛苦,在现实中用他的诗记载历史。李白是“诗仙”,神仙是不写人间事的,而杜甫是“诗圣”,圣人在人间以诗笔立传。
这次于丹教授想和成都的观众们谈谈杜甫这位活在我们“堆儿里”的真实的朋友。闻一多先生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的人生一直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不管有多少不如意,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自我的期许。
很多人在现实中不断给自己一条出路,比如李白“明朝散发弄扁舟”,但是杜甫写道“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他从一开始就立志要做国家重臣。所以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在自己穷途末路、无路可走的时候,还在叹息黎元百姓。他常常不能去做事,还是觉得热血沸腾。这正是闻一多评价他最庄严的原因。
懂杜甫需要阅历
于丹教授笑言,其实她小时候特别喜欢李白的豪迈、明亮与天真,并不喜欢杜甫。因为读李白的时候特别飞扬,感觉可以上天入地,李白常在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给自己一条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但是杜甫是真没路。杜甫晚年站在白帝城的最高楼,“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这个形象对于少年而言太悲愁了。
直到三十而立,于丹教授对杜甫充满了尊敬。杜甫不管能不能改变这个世道,他依然把世道的担子压在瘦弱的肩膀上,依然以一个知识分子的心态去完成他的使命。赶上“安史之乱”,只有杜甫一路在追寻朝廷。他最后见到唐肃宗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尽管小儿子饿死在鄜州老家,自己身上破衣烂衫,他还是历经挫折去追随了天子。
但是一个大时代的苦难来临之时,他会说“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这天地间的变幻让他相信,一定会有朝廷重新平叛、有百姓重见日月的这一天。杜甫就是特别有信念的人,他令人尊敬,需要有一定年龄才会真正懂得他的家国情怀。
本场“封面开讲了”观众报名通道继续开通中,面向社会征集400名现场观众,将有机会与于丹教授一起分享杜甫的人生境遇。读者提交报名资料之后,主办方将发送短信确认报名成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实习生刘可欣
报名方式:
1、已下载封面新闻APP的用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
2.下载封面新闻APP,点击主页右上角“个人头像”→“封蜜CLUB”→“封面开讲了”观众报名通道进行报名。
读者提交报名资料之后,主办方将发送短信确认报名成功,届时请以收到的二维码扫码入场。
新闻推荐
“成都造”走出去 俄罗斯产品运进来每月25列以上 中欧班列(成都—俄罗斯)稳定开行
通过中欧班列,“成都造”走出去,俄罗斯产品运进来昨日,记者从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悉,俄罗斯当地时间2019年6月5日,一列满载着名牌...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