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一拖 也有好处 所谓因慢得福

成都商报 2019-06-08 06:46 大字

我们总说,凡事不要拖拉,今日事今日毕。不过,各种早中晚期的“拖延症患者”还是一抓一大把。其实,拖延症也可能存在的一些好处。比如,把事情拖到最紧要的关头,反而能激发一些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还有,既然计划没有变化快,那么,一定会存在因为拖延加上变化,反而规避了损失和风险的运气。或者遇到想冲动做事的时候,如果再拖一拖,多给自己点时间,心态也可能会发生扭转。

下面几个故事,都是“因慢得福”的典型案例。

没帮她买机票 她果然变卦了

——最近遭遇了一件很令我无语的事。起因是我多年好友的家务事。

其实事情是很简单的,就是她老公上个月,因为孩子教育的事情,跟她大吵一架,最恶劣的是还当着9岁儿子的面,动手推搡了她。

我这个女友性格比较懦弱,可能确实自立能力不强,习惯了依靠她老公吧,再加上长年在国外生活,她又是个不敢闯的性格,很怕离开家庭。

她爱面子,之前一直硬拗着,不愿对我吐露这些痛苦,但这一次,她老公的行为实在是太过分了!她终于崩溃了,哭哭啼啼来找我。我开始气不过,建议她报警,她马上摇头,跟我长久倾诉了一番后,她叹口气,抹抹眼泪说:“不管怎么样,日子还是得往下过啊……”

这句话一听,我就没啥语言了,心里很清楚,这绝对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于是也不再多言,就静静听她诉苦,说几句安慰的话。

又过了大半个月,她告诉我说,这段时间她和老公都处于“冷战”状态,我明白她是在等对方道歉,主动求和。她老公后来确实主动找她说话了,但话是这么说的:“够了吧?你还要闹多久?”“你当时不也拿指甲挠了我吗?”“有完没完了!”她实在无法接受,于是痛下决心,打算离家出走,回国,回父母身边静一静。

然而因为她在国外长期没工作,连个自己的账户,甚至一张自己的信用卡都没有,所有开支都是她老公给的生活费。当然,这一点上她老公倒是慷慨的。于是她只能求我帮忙。我问了她几次:“你想好了?你确定吗?”

她说想好了,确定了,把打算动身的日期告诉我,说自己这几天就要收拾行李。这个计划显然要瞒着她老公,否则对方当然会阻挠,毕竟家里没人做饭没人照顾孩子,她老公早出晚归地工作,肯定玩不转。

可是呢,这位好友一边跟我说这次非走不可,一边却又当着她儿子的面跟我商量这事。毕竟是9岁的孩子了,还是懂点儿事的,我心想难道她不怕儿子跟爸爸说吗?

因为存着一些疑虑,加上确实那几天工作很忙,我也就拖拖拉拉没急着订票,有时她问起来,我就临时搜一搜,把比较优惠的组合发给她看下,让她自己选。她回复得也慢。

上周末,不知道是不是她在家里又受了气,突然跟我说,确定了一个中转航班的组合,让我帮她下单。我说好,但转身突然又来了一堆事,忙着忙着就给忘了。

那天我下班特别晚,累坏了,回家也没看手机,洗漱完倒头便睡,手机静音。第二天起来,我的天哪,十几个未接来电,加一堆微信消息。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亲爱的对不起,老公发现我的计划了,所以我不走了……“能帮我退票吗?”她怯怯地问。也许,这个所谓的离家出走计划,只是她另一种抗议的方式吧。 (文/Carol)

一场特大暴雨 让我后发制人

——我是一个自认为“麻利”的人。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高效而稳妥是我的一贯准则和作风,为此也很受好评。但也有几次因为种种原因耽搁了事情,意识到为时已晚时,手忙脚乱地亡羊补牢,当然结果有好有坏。

有一次出差时“因慢得福”的经历,给我留下的记忆格外深刻。

由于工作原因,我每年都会有两次法国出差,一般是4月和10月。经过几次乘坐法航前往法国的曲折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法国人“爱折腾”的一面,比如几乎每年正值电视电影节开幕之时,法航都要折腾一次大罢工,有时连铁路也停了。

来自世界各地准备奔赴戛纳的电视电影人,经常滞留在巴黎、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等机场,等待着遥遥无期的转机到尼斯的航班,或者不知道何时会开动的火车。所以我一般都会提前预订一天的行程,不是直接去戛纳,而是先在尼斯小住一晚。一方面相隔六七个小时的时差可以得到缓解,另一方面至少有一天时间可以抵御飞机延误的风险。

有一年,我在做戛纳酒店的预订准备时,被临时安排了一个比较紧急的短差,合上笔记本电脑就赶高铁去了。一去就是三天,白天开会、晚上加班,就把订酒店的事儿耽搁了。等我回来重新开始选酒店时,之前的几个备选都已经订满了。其他的要么近但太贵,要么便宜但太远。

在痛恨了自己3000次之后,我选择了在尼斯多住一晚,这需要第二天一大早从尼斯打车去戛纳参加会议,而且还有搬运行李之苦,但至少戛纳接下来的几天是住得舒服的。因为尼斯的酒店比电视节期间戛纳的酒店要便宜,所以并没有增加预算。

在从上海飞往巴黎的飞机上,我还在为自己因拖延而导致不完美的行程而耿耿于怀。直到抵达戴高乐机场,打开手机看到新闻和朋友圈的消息时,我才知道:哈哈,这是多么幸运的一次耽误!

戛纳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暴雨,从尼斯前往戛纳的道路遭遇泥石流,已全面封锁紧急施工。根据我的经验,两天能疏通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果然如我所料,当日和第二天抵达尼斯的旅客,都无法抵达戛纳,只能在尼斯住下来,等待道路畅通。不难想象尼斯当晚及后一晚的酒店有多难订,或者有多贵。

从容如我,妥妥地入住早已订好的房间,有点窃喜地享受着一杯解乏的红酒。在如此变化莫测的世界里,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做好A面或B面的准备,偶尔有些时候,慢半拍,也许恰会因慢得福。(文/杨南)

我坚强地拖延着 直到别人也出了错

——“4号车考生,把车动起来!开着走!”监考员高声呵斥我的声音第二次响彻在科目二的考场上空——这一幕发生在10年前,成都的科目二考试正在逐步普及红外线监考。

我凭借着仅有几面之缘的教练给我贴上的“年轻人心理素质好”的标签,以及同车学员们对我的莫名吹捧,在仅仅练了四五次移库后,便被赶鸭子上架,报了名。

当教练跟我分享报名成功的“喜悦”时,我承认我心里是慌的。

考试那天,连我在内车上一共四名学员:一个学员是第一次补考,两个学员是最后一次补考,今天再考不过,他俩就要彻底重修了。首次参考的我则被委以重任:第一个出场,担负着为大家开个好头的重任。

去的路上,大家开始还欢声笑语。但离考场越近,气氛越显压抑,我们渐渐都不怎么说话了,笑得也有些尴尬了,这莫名的压抑气氛也影响着我。

历经百无聊赖的漫长等待,终于轮到我上场。回首望去,队友们满眼热切,真不忍心让他们失望,只是我这技术啊,实在是没底。

我慢悠悠朝考试车走去,其间一名监考官还催促我快一点,随即却又突然叫停我,稍后又示意我上车。上车后我才发现:红外系统出故障了,我将接受人工监考。虽然我不太清楚仪器监考究竟有多残酷,但我感觉仿佛看到了一点曙光。

调整座位、系安全带、踩离合点火、挂挡……一系列帅气的操作后,我驾驶的4号车顺利开出了库。然后问题来了:车本该倒进我右后方的那个库,可是怎么突然多了一个库?原来,我把红外线仪器的铁杆当成库门,把车开到了错误位置!

我停在即将入库的位置,绝望地看着师傅和师兄弟们,看到他们的眼神里平添了一份惊恐。我不敢动,一步也不敢动!考官催我,我也就稍稍抬下离合,让车以肉眼几乎观测不到的速度,勉强动弹一下……

我就这样坚强地耗着、拖着,考官见我位移得不明显,便朝我走来。可是说时迟那时快,他走向我的时候,另一辆车撞上了库门!考官旋即回身处理该考生。

机不可失!我找准时机,将车原封不动地快速倒回出发点位,重新开出来。这次,我没再把红外仪器的铁杆当作库门了。或许是得益于我的“幸运”,那场考试,我们这辆车的学员全部通过。 (文/杨希)

新闻推荐

最后一间考室

成都十七中高2018级1班李研同老师说,我再这个样子下去,绝对会坐到最后一间考室去的。连续两次考试“大跳水”,...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