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工业撑起县域经济“半边天”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周圆韵 汤斌
远眺城东新区
5月24日,位于资阳市雁江区的资阳中工机车传动公司的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一个内燃机车传动箱做最后的“打磨”。作为内燃机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它们将装上资阳造机车出口到斯里兰卡。
全区144户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417.65亿元,同比增长12.43%,增速达到10.7%,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1.57%……2018年,雁江工业交出一份靓丽成绩单。
近年来,雁江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紧抓成资同城化、成都“东进”等战略机遇,狠抓工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老牌劲旅持续领跑,新生力量厚积薄发。
工业兴,则县域兴。立足建设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雁江工业围绕“一主两优两新”产业发展定位,加快构建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
雁江,正以工业高质量发展,奏响县域经济“最强音”。
“资阳造”首列空铁列车下线
四川现代总装车间
中车共享(三D打印)
革新强势引领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提起雁江工业,不得不说始建于1966年的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全国首台混合动力机车成功问世,中车悬挂式空轨列车气势如虹……这是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一个个生动注脚。
“西部车城”在这里延续,传统工业的兴盛,也从未远去。
近年来,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已为2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800余台内燃机车,其中约95%的机车产品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使“国产老字号”焕发出新活力,见证着雁江工业澎湃的前行力量。
“龙头”效应持续凸显,在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涌现出中车电气、中车电力、南骏汽车、四川现代以及四川共享铸造等49户轨道交通、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
在四川共享铸造的厂房内,整齐的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其中一台3D打印设备正在完成气缸盖的模型工作。用3D技术打印大型复杂零部件,是雁江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有力印证。
“通过3D打印,流涂、组芯、浇注、打磨等十多道工序后,这个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完成的气缸盖将出口至美国。”四川共享铸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铸造需要一个多月,而现在通过3D打印铸造只需要短短5天,整个过程实现了全自动、数字化。据悉,公司主要以发动机、轨道交通、船舶动力等关键零部件为主导产品,包括机体、涡轮壳、缸头、轴承盖等。正式批量生产后,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3D打印产业化运用,给传统铸造技术带来历史性变革。“可达到年产铸件4.4万吨,实现销售额约5亿元。”
届时,“雁江造”3D打印产品将走向全球,进一步夯实雁江区在汽车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方面的核心技术实力,为“西部车城”的腾飞插上翅膀。
同样,技术创新也是催动雁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在中车电气门口,“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块牌子格外显眼。作为中车集团电连接器唯一专业研制企业,中车电气一直踏着创新的步伐,稳健前进。
在电性能试验室,工程师正在对连接器进行升温试验,“我们在试验时,不仅要对连接器的温度进行一个标准性的检测,同时也要测试连接器的最大极限,这有利于我们判断该产品的性能,也能让我们对产品进行不断优化。”中车电气副总工程师王斌向记者介绍,2016年中车电气对可靠性试验室进行技术改造,划分了8个试验区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优化升级。目前试验室拥有30多台先进的检测与可靠性试验验证设备,已涵盖轨道交通连接器、电控柜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充电桩、高压线束等产品的电性能、力学性能、疲劳寿命、环境试验领域的可靠性验证试验与研究。
突破厚积薄发 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坚实的工业基础,带动了医药产业的发展,为大健康产业注入全新动力,一个屹立于中国西部的医药康养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2018年雁江区医药产业产值46.78亿元,同比增长23.98%。相比于汽车制造、轨道交通和食品三大产业的增速,医药产业增速位列首位。
位于雁江区东部的城东医药产业园,已有10户企业入驻,其中,金辉药业、字库山制药、禾邦集团等7家医药企业建成投产,有3户企业项目正在建设,还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落地。
“我们在攀枝花的胡黄连种植基地准备扩建了!”金辉药业副总经理王锋激动不已。对于一家制药企业来说,将原材料把握在自己手中尤为重要。2018年,对于已经走过25年的金辉药业来说是战果辉煌的一年,新的生产基地步入正轨,产能进一步扩大,营收达到1.3亿元;产业链逐渐完善,实现了从原材料种植到产品销售一体化;销售市场进一步扩大,覆盖除西藏以外所有省份。“最大的收获是与多个院校以及研究所合作,成功培育了人工种植胡黄连,实现了原料供应和成本控制,保障了药品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有效性。”王锋预计,到2020年,自产的胡黄连产量不仅可以降低50%以上的成本,还可以满足公司比拜克胶囊生产的需要。人工种植胡黄连的成功,得益于科研院校和研究所的共同合作,尝到了甜头的金辉药业正在积极对接成都中医药大学,共同研发新药品。“由政府出面建立相关平台,让我们与科研院所距离更近,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近年来,雁江采取“外联内培”方式鼓励支持企业创新开发新药品、新器械,提高药品、药械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在金辉药业附近,字库山制药于2018年10月建成投产。走进公司大厅,药品展台上的成品药品琳琅满目。面积3000余平方米的固体制剂车间里,50余名工人忙碌在滴丸、制丸、包衣、内分装、制粒等生产岗位上。“看中的就是雁江区医药产业雄厚的基础,以及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字库山制药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一季度的超4000万元的销售额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没错。据悉,字库山制药目前已获得5个药品的生产许可,到年底将增至20个,2021年预计达到8亿元的销售额。
今年4月,雁江紧紧围绕大健康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四川商业投资集团、台湾博士生医科技、四川德仁堂将带着优势项目为医药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四川华西医院与雁江区医疗机构合作,共建“三甲”医院,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目前,位于资阳市高新区的“中国牙谷”已引进企业40多家,包括世界知名的美国爱齐、卡瓦集团,这些企业的入驻将进一步放大雁江医药健康产业的集群效应,为开拓更多、更大的市场提供更多可能。
目前,雁江正致力于建设西部医药康养产业基地,将大力发展集现代医药、中成药物、生物制剂、医疗器械和保健药(食)品、医药物流配送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建设西部中成药生产研发基地。到2021年,力争医药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崛起抢抓机遇 续写工业强区新篇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雁江正用工业高质量发展谱写县域经济新篇章。
按照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资阳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推进成资同城化发展战略部署,雁江正紧紧围绕“建设成资同城化创新发展先行区”战略目标,紧扣“1155”工作思路,依市兴区、市区联动,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
成资同城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雁江区从容“迎战”!
“这周已经是第三次去成都了。”多跑几趟成都,把很多工作准备在前面,是雁江区经科信局局长王军对干部的要求,“争取成都市、资阳市经信部门的协调支持,力争把雁江产业发展纳入成都产业经济圈统筹考虑。”为推进成资同城化率先突破,雁江围绕“成都有什么,雁江缺什么;成都缺什么,雁江有什么”的工作思路,创造性搭建成资同城化发展载体。王军期望,未来雁江区将依托成都产业集群,围绕全面服务配套成都,加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推动产业、企业深度融合,打造成都“东进”战略产业承载基地,共同构建跨区域产业链和市场体系。
“我们已委托成都市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加紧修订编制工业发展规划、园区规划和产业规划,进一步清晰产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招引方向等。”王军介绍,规划将紧盯成资同城化、成都东进、临空经济区建设“三张规划图”,对标成都先进发展理念,以医药、食品、汽车零部件三大产业为基础,主动融入成都版图。
当前,雁江正抢抓成都产业全面优化调整升级、龙泉山东侧布局高端制造业等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成都自贸区及保税区的产业延伸优势,立足配套成都高端制造产业,努力打造研发在成都、孵化在雁江,总部在成都、生产在雁江,消费在成都、配送在雁江的产业同城化发展格局。
“一主两优两新”产业定位
一个主导产业:以现代医药、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口腔牙科配套、保健药(食)品和医药物流配送等为主的现代生物医药产业。
两个优势产业:以造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软饮料、白酒、肉制品、榨菜、调味品为主的绿色食品饮料产业。
两个新兴产业:以直升机装配、维修、保养和机场运营为重点的通用航空产业;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军民融合产业。
“1155”工作思路
一个目标:整合资源、集聚产业,推动雁江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基础:立足“一主两优”产业发展基础。
五个规划:全面调整优化制定与成资同城化相适应的工业、园区和三大产业规划。
五个一批:建设一批发展平台、引进一批先进成果、承接一批产业转移、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版图片由中共雁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天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基本建成33公里“智商”高“眼力”棒 成都造“瓦力”上岗
天府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分控中心工人正在管廊内巡检即将步入盛夏,每逢天气晴好的周末,天府新区兴隆湖、天府公园等人气“打卡...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