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探索,到底有多自由?
怎么理解“自由探索”?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总结了“两个不”:不限项、不限领域。,自由探索,到底有多自由?。
不限项,没有名额分配,各科研单位自由竞争。此前,省内各个高校院所能获得多少个基础研究项目申报资格,由政府部门统一分配。“统一分配,到校的指标有限,年轻老师获得的几率很小。”西南交大一位科研人员说。省科技厅负责人表示,限项考虑到区域和高校平衡,避免项目全集中在成都几所实力强劲的高校中。
不限领域,就是政府部门不指定重点支持领域。在四川省《2019年度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报指南》中有清晰的体现:对传统的“需求引导型”项目,文中列出了军民融合、网络空间安全与电子信息技术等15个领域,每个领域下还细分具体方向,而“自由探索型”则无此要求。上述负责人介绍,传统项目鼓励服务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等,而自由探索更强调自由创造。
他表示,“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将长期实施。每个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10万元,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3年。
自由探索的意义何在
为什么全省只有基础研究项目,才有“自由探索型”这个门类?
回答问题前,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楠讲了陈景润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证明了数学界的世界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但很少人知道,其背后是政府部门数十年如一日的经费支持,以及对他研究方向的不限制。
王楠想表达的是: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基础研究很重要,认识到它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但很少有人知道基础研究有多难,“本质上说它就是对人类未知的探索,很难知道方向在哪儿、会不会成功。”
多位受访者提到,长期以来国内对科研人员“出成果”的压力较大,导致基础研究领域部分科学家不敢去“碰”周期长、失败可能性高的原创性课题,而专挑容易出成果的“短平快”项目。
“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可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不限领域、不限题目外,它也通过机制创新进一步鼓励探索、宽容失败。
“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评审专家组组长、西华大学副校长余孝其表示,项目更重视想法,“喜欢那些前人没有过的想法和思考,只要符合科学规律就行。”省科技厅负责人则表示,研究过程中若发现“此路不通”可提前中止项目,不会要求一定要拿出成果,更不会追责。
记者随机采访5位“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他们对项目成功率的估计在50%到70%之间。同时,他们也提到这类项目对年轻科学家的特别意义。此次“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负责人年龄被限制在40岁以下。在电子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龚天巡看来,这样有助于积累,以便未来申请更大项目。
有何期待和建议
谈到期待和建议,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省内像这样的项目,数量能否再多点?
“申请省内‘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比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还难!”西南石油大学一位年轻科学家感慨,同样支持基础研究,国家上述基金大概5个团队竞争一个名额,而省里“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是13个团队竞争一个。省科技厅提供数据显示,进入评审环节的项目有1313个,最终立项的仅100个。
除了数量少,还有范围和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这主要是受财力限制。”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有限财力下,更倾向支持更需要这笔经费的、思维更活跃的年轻人,“这100个项目更像一次试水,它们的执行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未来的支持力度。”
在王楠看来,建立对“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结果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一大难点。“‘自由探索型’基础研究项目宽容失败,从考核‘产出了什么’变为考核‘做了什么’,这需要新的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亚飞)6月1日,以“七十载·童心协力”为主题的成都第五届儿童保护周正式开启。活动现场,儿童保护周LOGO小红伞亮...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