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版街 老旧外表掩盖不住的“才华横溢”
爵版街上的老三中。(图中爵板街应为爵版街)
爵版街片区街道示意图。
狭长的爵版街。
更多人文地理扫码上封面新闻
爵版街。
□冯晖文/图1因古代名片得名“爵版”
古代的名片叫名刺,如果是官场上使用的印有官衔的名刺就叫作名帖或者手本,而印制这种名片的雕刻木版就叫作爵版。这条街上过去有专门制作和销售爵版的,因此取名爵版街。
其实,在1949年以前的老成都地图上,爵版街都标注为“脚板街”。据四川省文史研究馆编撰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介绍:“‘脚板’为‘爵版’之讹。街旧有印刷爵版之店铺,街以故得名(一九八二年已正名爵版街)。……爵版即清代下属见上司所用之手本,形如今之工作证,但较大,上书姓名、职衔等。‘爵版’二字为商店迎合雇主而取之佳名。”文中所说的“工作证”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名片,《成都城坊古迹考》编写时,名片还没有在内地兴起,所以用了“工作证”一说。据《成都城区街名通览》介绍:“清时,布政司下属的照磨厅设此,厅内有专制爵版的部门,街由此得名。后谐音成‘脚板街’。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原名。”
随着时代变迁,后来的爵版街与名片没有什么关系了。清末民初有一位著名的文人林思进就住在爵版街,现在我们研究成都地方史,有一本必读的书叫《华阳县志》,就是他的著作。他家门口有对门联:“大爵乃尊,湛冥自贵;天版为业,传颂无穷。”1944年,史学大师陈寅恪曾专程登门拜访,行跪拜叩头大礼。有老成都人记得,林老当时先后在成都府中学堂、华阳县中、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以及四川大学等几所学校任教。上课一般坐黄包车去,如果学校离爵版街太远,途中在固定地点还要更换车夫。我在查阅成都二中校史资料时,无意间看到这样一段记录:省成中首任校长杜致远为了聘请社会上的名教师,他一面登门礼聘,一面优给待遇。他自己月薪200元,名教师和他一样。一时间,学校老师人才济济。教师们大多坐私家黄包车来上课,校门口私包车排成一长串。在这些来上课的大学名师中,其中就有四川大学的国文教授林思进。可以想象,当时成都这些中学的师资力量有多强。2去法国前陈毅在这里读书
街道的西侧一大片现为成都十七中初中部,我读高中时这里是成都三中。早年的志成法政专门学校开设在这里。不少文章说志成法政专门学校由吴玉章创办,陈毅元帅是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其实,吴玉章创办的是留法预备学校,借用了志成法政专门学校的校舍。而陈毅虽然在志成法政专门学校的校园里学习,但他却是留法预备学校的学生。1919年,陈毅就是从这里前往法国,开始了留学和革命生涯。
当年,我家刚搬到爵版街的时候,沿街是露天自由市场,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住在附近文联宿舍的著名作家流沙河常常在这里买菜。那段时间,母亲回家第一句话往往是:“我今天又看到流沙河啰,也在买菜。”在普通人眼里,名人的一举一动好像都是新闻。
现在,自由市场早已消失,整条街道除了南头修建了一栋大楼之外,没有其他太多的变化。三中、成教院,以及《四川日报》等单位的宿舍好像赋予了街道一种人文基调,这条街文化人多,街道很安静,偶尔有散步的老人和放学的小孩从梧桐树下走过。小商小贩来这里,好像并不是为了做生意,而只是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歇歇脚。我们全家早已搬离了这条街。父亲定期会回来,在老宿舍区的收发室取信件和杂志。而我时不时来此,是为了拍几张照片,记录下街道微小的变化。3这条街永不改变的腔调
老实讲,爵版街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老样子。前几天,我用自己的脚板丈量,还是246步长、4步宽。街道没变,但人的变化却是不小啊,当年的我这个20来岁的小伙子,现在儿子也满了20岁。
爵版街平静安详、无欲无求的样子真的是很好。街道有时真的和人一样:有的人年轻时如花似玉,但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打;有的人从小并不漂亮,甚至还有几分未老先衰的征兆,但到老也没有多大的变化,甚至显出越活越年轻的劲头。爵版街就像是这样一张老脸,过去是这样,现在依旧如此,你不必担心它的衰老,恰恰相反,有时你却怕一夜之间她被整了容,街道变宽,院墙和房屋外立面穿上了新衣服,变得年轻漂亮却失去了往日熟悉的韵味。
有的人追求日新月异的新奇,有的人却怀念千年不变的悠长。爵版街属于后者,它用永不改变的腔调给你讲老成都平凡却耐人寻味的故事。现在,不是常常讲“永不拓宽的街道”吗?爵版街算是其中一条。
新闻推荐
围绕“总部+基地”的产业创新模式 我市将建全国首条无屏显示生产线
京东方生产的柔性屏本报资料图片记者从昨日举行的2019海峡两岸(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高峰论坛暨首届成都新型显示合作洽谈会上...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