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直行待行区” 华西片区“组合疗法” 推出“蓉e行”…… 成都3拳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

成都商报 2019-05-29 03:43 大字

新建的华西公行道停车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周边道路指示牌纱帽街设置的宽幅人行横道

5月16日上午8点早高峰时段,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往日全线拥堵排行的情况截然不同,电信路上车辆正常通行,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然。现场市民纷纷点赞:“太好了,终于不堵了!”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全国最忙碌的医院之一,日均门诊、急诊量8万余人次,周边交通压力巨大。为最大限度保障就医通道畅通,成都交警开出对成都这一“顽疾”的治本良方,从今年5月16日起实施以“公交治堵”为核心的华西医院片区交通组织优化“组合疗法”,有效改善华西医院片区近二十年的严重拥堵状况。而这仅仅是成都深入实施科学治堵,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病”的冰山一角。

2018年,成都市实有人口达2128万,截至目前,全市汽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辆,居全国第二,城市交通治理压力巨大,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病”的任务十分艰巨。 2017年起,成都市委、市政府将科学治堵作为重大决策部署,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全力破解交通拥堵矛盾。

在巨大压力下,要如何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的?成都打出了“细、精、新”组合拳。

直行待行区

平均每个路口每小时多放行500~600辆车

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区85%以上路口处于饱和状态,为此,成都交警在中心城区部分路口实施“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通过对路口时空资源的二次分配,以信号时间换取道路空间,以道路空间争取通行时间。

5月27日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牛王庙路口,当左转信号灯变绿时,悬挂着的LED屏显示“直行车辆进入直行区”,排行车辆启动前行至区域内,直行绿灯亮,车辆可迅速通过路口。记者注意到,车辆提前进入直行待行区后,通行效率提高,减少了排队等候时间,缩短了排行距离。

“以八宝街路口为例,一个小时路口可多通行729辆直行车辆,通行能力提高8%~10%,同时路口排队长度缩短40米左右。”成都市交管局秩序处副处长周伟潮介绍,设置“直行待行区”,有效延缓了高峰期路口车辆排行长度和通行压力,平均每个路口每小时能多放行500~600辆车,每小时平均通行能力提升10%左右,路段平均车速提升14%左右,路网通行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成都交警在82个路口推广“双待”(左转待转区、直行待行区)交通组织模式,基本消除上游路口溢出。同时交警部门优化“车让人”的信号配时方案,体现慢行优先、公交主导原则,让行人安全过街更有保障。针对“路段提速”,科学设定140条主要干道的最高限速值,道路通行能力提高约20%;推出3条HOV车道(多乘员车道),减少“单人单车”低效使用道路资源。强化路网提能,开展信号配时优化攻坚,创新主干道“绿波”协调联控,路口交通延误下降约6%。

公交治堵

“组合疗法”医治城市“顽疾”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全国最忙碌的医院之一,周边交通拥堵指数是全市平均指数的5倍,市民出行就医十分烦恼。而这一情况从5月16日起发生了巨大的改善。

5月16日上午8点,与往日不同,电信路上车辆正常通行,交通秩序井然。成都交警依据大数据及仿真推演,锁定“车流”这一引发拥堵的主要矛盾,从“公交治堵”破题,以四大手法形成“组合疗法”,开出对成都这一“顽疾”的治本良方。

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交警部门首先在出入华西医院必经的中小街道——电信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协调增开3条专线巴士,加强与地铁、BRT快速公交接驳。其次,将医院片区“人车分流”交通组织设计理念融入市政设施的规划设计环节,充分利用华西坝地下空间,实现外围停车与医院之间便捷转换,削减医院片区交通总量;并在电信路上设置2条就医车道,设置急诊禁停区,确保生命通道畅通。最后,依托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理念,智能规划停车,实时共享周边停车信息,精准引导群众出行。

据统计,自5月16日以来,医院片区的停车需求大幅下降,道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高峰时段也保持在“B”级以上;网约车早晚高峰在华西医院片区订单量同比分别提高10%、15%;新增的3条专线巴士每日客流量从初期的690人次增加至1500人次;过去最堵的电信路设置公交专用道后,该路段的公交车运营速度从1公里/小时提高至16公里/小时,高峰周转时间缩短30%,配车数减少15%,公共交通分担率提高2个百分点。

全国首创

推出“蓉e行”

让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市民王女士今年五一大假乘车出游,途经绕城高速时出现短暂拥堵,个别车辆图方便从应急车道上疾驰而过。看到这一幕后,王女士立即拿出手机拍下车辆违法行为的视频,并上传至“蓉e行”进行举报。随后,交警在后台对视频进行审核确认后,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

“以前在路上碰到开车违法的,造堵的,有时候心里很气愤但自己却没有办法。”王女士说,自从有了“蓉e行”,用手机就可以举报违法,而且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很方便,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奖品,很实用。

成都交警在全国首创推出“蓉e行”交通众治平台,鼓励233万“蓉e行”用户主动参与“私车停驶积分”,发动200余家知名企业提供“低碳出行”积分兑换奖品。“蓉e行”上线21个月,共有60.8万人次主动停驶私车,平均每车累积停驶天数超过30天。在城市交通治理中,“蓉e行”让普通市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成都交警深入推进“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推出“中小街道避堵” “交警推荐线路”“旅行时间预测”等特色功能,依托223块交通诱导屏和手机移动终端进行滚动发布,引导群众智慧避堵、精明出行;以积极态度面对共享单车新业态,参与相关管理举措制定,助力自行车回归城市,有效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坚决保障公交优先发展,强力推进公交专用道连线成网,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952.8公里;支持公交线网优化加密,施划3000余个社区巴士停靠泊位,保证每个地铁站不低于3条公交线路接驳,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3%。

三条“锦囊妙计”

打造太古里“活力步行”

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

成都太古里商圈,工作日平均客流量约11万人次,周末更是高达13万~15万人次。超强人气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吸附力。人难走,车难行,曾一度制约了商圈发展。成都交警以三条“锦囊妙计”,推出太古里“活力步行”特色商圈交通组织模式。

招数一:平衡“内与外”,精细控流确保顺畅。

针对商圈的特殊地理区位,“短平快”改造形成公交港湾站,分区设置出租车、网约车“即停即走”泊位,合理采取部分道路单向交通组织;系统组织全路网交通流,依托“警图声屏”融媒体平台动态发布出行信息,高频智能诱导,联动路面勤务,协同促进交通正常运转。

招数二:协调“客与货”,推进物流降本增效。

明确货车上下货区域设在地下停车场,并明确了货车的行经道路;推出城市配送车辆优惠通行政策,工作日除早晚高峰外均可通行,休息日除晚高峰外均可通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招数三:分离“慢与快”,提升步行购物体验。

针对商圈服务群体以慢行人群为主的特征,确定“人”的最高通行优先权,从分离“慢行”与“快行”交通入手,在商圈主要道路——纱帽街精细布设两处宽幅人行横道线,优化行人信号配时,引入新型行人过街语音提示系统,打造安全连续、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

目前,太古里商圈道路交通运行保持平稳,节假日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8%,并成功应对了今年五一小长假日均68.85万客流的挑战。下一步,太古里商圈慢行交通组织还将深入研究贯彻“完整街区”理念,试行太古里商圈周末时段的纯慢行交通组织模式。红星新闻记者 张肇婷 图据交警部门

新闻推荐

全国首个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选址”成都

昨日,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区建设协议签约仪式在教育部举行。记者了解到,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成都市建设中外人文交流教育实验...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