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天府 大美四川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5-22 06:25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刘琳 易陟 文\图

从蒸汽时代到智能制造,工业的发展看似是技术的一次次革新,但从整个文化层面来讲,工业文化的发展也是人们对美、对时尚认知的不断进步。

时尚,是与生俱来对美的诠释,而时尚产业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四川,有两家在业内屹立数十年的企业,他们在时尚产业里经营着不同的领域,历经风雨,他们见证了普罗大众对于时尚需求的转变,也让我们看到了消费者对于时尚的新定义,看到了其背后不断探索、激发市场活力的企业家精神。

吕晓玮身着汉服参加《国风音乐节》

卡美多体验店内展示的多种产品

卡美多体验店内,顾客正在选购商品

“最近这几天,我已经接受了十几家媒体的采访了。”“重回汉唐”创始人吕晓玮最近特别忙,忙着新店开业,忙着汉服文化学堂的讲学,还忙着接受一波又一波的媒体采访。

2018年,国内汉服消费市场大面积爆发,据天猫《2018年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截至2018年末,购买汉服的人数同比增长了92%,其中,成都汉服购买力居全国第一。

2006年,由“重回汉唐”经营的国内第一家汉服实体店在成都诞生,从开店初期的仅十多套汉服,到2018年底企业的实体店已在全国布局20多家,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已接近去年全年销售总额。

汉服正以一种新时尚迅猛而来。

重回汉唐 由我们重新定义新时尚

十年蛰伏 只为一朝绽放

从国内大热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风音乐节》等电视节目,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白蛇·缘起》等大热电影,国内掀起了一股“诗词热”及传统文化的热潮,传统文化走入人们的视野,而其中展现的精美服化具,又为追逐时尚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的灵感。据天猫《2018年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显示,95后成了汉服购买主力军。

4月7日,第二届中国华服日秀典启幕,“第二届中国华服日”话题自4月4日上线以来,即收获了2.7亿阅读量。

5月1日,位于成都文殊院的四川汉服体验中心开幕。四川汉服同袍(同袍一词,来自《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终于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活动中心,不再是“聚”无定所。

“现在很多高校、高职院校都有汉服社团,甚至小学都拥有汉服社。”但在13年前,这是吕晓玮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少数民族大都拥有自己的服装,我们汉族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衣裳,汉民族的服饰是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吕晓玮最初是被丈夫孙异这番言论带入汉服圈的。

2006年底,吕晓玮怀着一腔热血辞去电视台的工作,开了第一家汉服实体店。“当时连专业的设计师都找不到,很多衣服都是我根据网上或者博物馆的图纸和裁缝摸索着制作。”开店初期,吕晓玮和一位老裁缝就组成了“重回汉唐”设计团队。

没有设计功底,不会绘制图纸,吕晓玮就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所有设计想法全靠口述,有时甚至在布料上贴便签告诉裁缝怎么做。“当时很多衣服都是从裁一块长方形开始的,然后我通过试穿和裁缝讨论修改。”

就是这样颇费心思制作出来的汉服,在当时并不被消费者认可。“你这是古装?”“拍电视剧嘛?”“那我什么时候可以穿呢?”……吕晓玮穿着汉服去推广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同时她也注意到想要推出她的汉服,首先得有市场需求,消费者要知道这是什么,才会购买。

2007年,吕晓玮利用自己相对宽裕的业余时间,从以前的汉服推广活动的参与者,逐渐变成组织者。穿汉服放河灯、穿汉服祭屈原……在府南河边、浣花溪公园等众多地方都留下了汉服活动的轨迹。

汉服活动人数也从最初的10个人发展到后期的上百人。2009年端午节,东湖公园汉服活动签到人数已超200人。“这在当时,已经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汉服活动了,在其他城市根本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吕晓玮说。

汉服活动规模上去了,组织形式也从最初的同袍凑钱到后来拥有专业团队,甚至专业的企业赞助,一切都走上了正轨。但这距离吕晓玮的目标还差很远。“一次活动,也只能影响参与的几百人,但我要把汉服文化推广出去,就需要更多的人知道。”

作为曾经媒体的从业者,专业嗅觉给吕晓玮带了灵感。联系电视台专访、与报社合作进行汉服宣传的持续报道、接受各类杂志的采访……吕晓玮借助媒体的力量将汉服文化传播出去。

而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汉服,甚至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开始模仿中国侠士——一身汉服,手舞长剑。如今,吕晓玮穿着汉服出门已不会有异样的眼光追随了。“有次过地铁安检,安检人员还问我,你穿的是汉服吧,现在好像很流行啊,我看很多人穿。”

文化推广出去了,汉服需求也上来了。自2014年起,“重回汉唐”每年的销售额呈翻番式增长。用吕晓玮的话说,有的时候,工厂甚至生产不过来。汉服已从过去的无人知晓,到现在的一衣难求。

借力新媒体 只为全方位推广

“你看,这是我们汉服模特拍的抖音视频,很酷吧!等会就会弹出购买链接了。”采访的时候,吕晓玮一直给记者展示手机里企业拍摄的汉服视频。

齐胸襦裙、交领襦裙、大袖衫……为了更加直观的告诉记者汉服知识,吕晓玮直接打开了手机淘宝中“重回汉唐”店铺页面,通过一件件精美的衣服讲述汉服故事。

现在,除了在全国布局实体店铺,“重回汉唐”还拥有自己的5冠淘宝店和天猫旗舰店,旗下还有不同类型的系列汉服。

汉服穿搭教程、上新预览、汉服圈新闻……吕晓玮的微信朋友圈里几乎被各类汉服相关咨询占满。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多个渠道都可以直达企业的汉服购买页面。“四川省服装协会的人也说,我是现在新媒体推广玩的比较好的代表了!”

汉服大热,但吕晓玮的汉服文化推广之路并未停止。在采访之初,她曾告诉记者:“我不觉得自己是服装行业的人,我就是想把汉服文化推广出去。”既然入了这一行,吕晓玮希望能尽量做到专业。这几年,她报了各种学习班,也请来专业研究人员挖掘更多历史资料,对汉服的版型、工艺、设计等各方面进行改进。吕晓玮坦言,无论外界形势如何,我只想努力把汉服做得更好。

在她看来,汉服的热潮势必引来其他传统文化的兴起,穿着汉服也不仅仅是追求好看,人们会逐渐约束自己的行为,越来越多的汉服爱好者逐渐对琴棋书画甚至中医等传统技艺感兴趣,传统与时尚并不矛盾。“圈里的科技从业者,甚至在用AR体验技术去复原汉服,让大家不用试穿就可以体验汉服穿戴。”

传统与现代,在这一刻交融,国外的时尚秀场也开始出现汉服身影。“服装本是消费者的一种选择,现在的古典在过去也是当时的流行。我们希望把我们正宗传统的东西拿来成为新的时尚,我们去创造流行,我们去带动话语权,我们不用去跟随西方时尚的潮流,去走一条他们已经在走的路,我们想要去走一条属于我们自己新的道路。”

在这条新的时尚之路上,吕晓玮和她的“重回汉唐”正昂首阔步。

汉服活动现场

每个女人的鞋柜里永远都少一双鞋。鞋,是人整体时尚搭配的重要组成。

鞋的历史久远,早在春秋时代编撰的《诗·魏风·葛屦》就曾载:“纠纠葛屦”。屦,后汉称履,即是由麻、丝制成的鞋。近代来讲,1960年就出现了用金属光泽的皮革制成的女鞋。将镜头拉回现在,鞋的材料、工艺、款式、用途更是丰富多变。

四川是制鞋大省。2018年,全省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0.5%。其中,全年鞋类出口总额为43.78亿元。

而位于成都市武侯区的“中国女鞋之都”,经过10年打造,已经聚集了四川省80%以上的制鞋企业,直接从事制鞋生产的企业1200余户,涉及鞋类相关产业的企业达3000余家,鞋类产品注册商标300余个,从业人员近10万人,形成了配套成龙、产销一体化、年产皮鞋过亿双、年产值过50余亿元的规模产业。

毋庸置疑,制鞋产业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鞋类企业的制造、创新。在成都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刘鹰看来,制鞋从来就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从业者的文化和创新,它是一个时尚产业。

卡美多 本土鞋业新品牌的崛起

土品牌越来越“洋气”

“皮鞋一年四季都有人穿,大家都需要。”怀着这样的初衷,卡美多创始人放弃自己的鞋类批发生意,在1995年8月成立了成都盛乐皮鞋厂。

和大多数国内生产型企业一样,鞋厂成立之初,主要是给各大品牌做代工,因质量过硬、技术扎实,盛乐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制鞋生意十分红火。

1998年12月,成都盛乐鞋厂更名为成都卡美多鞋业有限公司。3年后,面积30000平方米、年产300万双各类中高档女式皮鞋的现代化卡美多(成都)鞋业工业园投入使用。企业不再满足于最初的代加工,发展的方向逐渐转向研发设计,做卡美多自己的鞋子。

“以前是纯粹的OEM代加工模式,后来我们也与国外品牌合作,帮他们研发设计,最终贴牌出口。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已能够自主研发设计自己的品牌鞋款。“

据刘鹰介绍,目前卡美多仅研发团队就有60多人,每年研发投入比例媲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现在拥有各项鞋业技术专利1000多项,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三项。

有了自己的设计,新的款式逐渐推向市场。卡美多以成都本土鞋品牌在伊藤等多个大型商场设置专柜。但在十多年前,专柜销售的卡美多并不被消费者所认可。“那个时候,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广州的鞋子,觉得他们洋气,认为我们是本土品牌。”刘鹰说。

无奈之下,他们走出盆地,在广州设厂,成立卡美多(广州)鞋业工业园,广州的鞋子重返成都,消费者的认可度大大提升。“明明是一样的东西,但是他们就是觉得广州的好。”谈到此处,刘鹰也特别无奈。

小猫跟尖头凉鞋、中跟长靴、粗跟圆口皮鞋……卡美多的柜台里,各种款式的鞋品让人眼花缭乱。从以前的看产地到现在的看款式,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让重视设计的企业迅速扩展。如今,卡美多在全国拥有500家专卖店和专柜,产品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大多数主流商场,甚至走出国门,出口美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品牌还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西班牙等36个国家注册和备案。“以前是国外的合作商挑我们,现在是我们选择更优质的合作伙伴。”

销售模式更接“地气”

网络购物、手机下单、快递送达……近年来,网络购物不断冲击着实体门店销售。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

网络购物高速发展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后续配套服务跟不上等问题。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0万件,同比增长126.2%。

2019年1月1日起,最新的《电子商务法》开始实施,对于电商从业者有了更高的要求,电商市场也将会更加的规范和严格。

新形势下,早已进军电商市场的零售制造企业也在转变自己的销售模式,由以往的网络为实体店服务,变成了实体店为网络购物服务。今年,位于成都武侯区的卡美多体验店开业。“体验店更多地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试穿等服务的平台,他是否在实体店购买并不重要。”刘鹰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者更钟情于大型的商业综合体,逛街购物可能只是饭后的遛弯闲逛,在实体店试穿合适后并不一定马上购买。

针对这种购物喜好,卡美多迅速调整了销售策略。未来,实体门店将逐渐转变为消费者的试穿中心、配送中心和服务中心,网上下单直接就近门店配送,避免了网购和实体店产品质量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大数据匹配就近服务,消费者只需要在家附近的门店就可以进行后续维护保养。

为了配合企业的后续销售调整,卡美多甚至在部分商场撤柜,根据消费群体居住特性,重新布局门店位置。网络购物从以前的“摸不着”,到现在的“接地气”,更加贴合大众的生活和购物习惯。

20多年历程,卡美多以四川本土鞋业品牌崛起。纵观其发展,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并迅速响应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方向。改变、创造是卡美多一直的坚持。

“做一个商人很容易,但是要做一个企业家很难。企业家需要有长远的谋略,为企业做长期的规划,需要不断创新,持续激发企业活力,还要有推动企业长久发展的毅力。”回首企业发展历程,刘鹰总结道。

新闻推荐

他坐轮椅炒小龙虾走红抖音 一天500斤不够卖

■天府早报记者胡潇潇近日,成都市锦江区莲新街道的一家麻辣小海鲜店客流如云。68元三斤小龙虾的实惠价格,坐轮椅上...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