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热情似火 怎敌他的一盆冷水

成都商报 2019-05-04 01:47 大字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依赖网络的原因,身边的小伙伴变得越来越不适应面对面的交流,只想通过网络回复一切消息,只想通过聊天工具进行沟通……

狭路相逢,除了说声“嗨”之外,再也讲不出别的句子;共乘电梯,交换完微笑,就各自埋头装忙玩起了手机;如果不得不聊上几句,也只问得出“吃了吗?”“下班啦?”之类没有意义的问题。

也不是天生性格内向,怎么随便聊聊这种轻松的事情,对现代的年轻人来说,有点难以应付了?

我以为的完美“套路” 竟然也遭遇了冷场……

我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就像居委会大妈那般热情,和任何人都可以自来熟,即便第一次见面,我也可以摆半天。连我妈都说我特别适合从事销售类需要和人沟通、谈判的工作。

这么多年,我也总结出一套绝不冷场的完美套路:首先,弄清楚对方的老家是哪儿的,最好不直接问。然后展开关于家乡的话题,一般聊到吃的,对方就比较容易“上钩”,激起他和我摆龙门阵的欲望!然后,互道职业。一般我只要说出我是英语老师,那么接下来肯定有说不完的话,对方一定会问如何提高口语能力、如何背单词、如何写邮件……简而言之,我的杀手锏就是聊美食和英语学习!

然而最近去上海参加培训和他人接触的经历,让我发觉,原来自己的套路虽完美却也充满缺陷啊!

我的室友文静内敛,话不多。经过我的一番套路,妹子和我逐渐熟络起来,高兴地对我说:“你们四川人的生活好有意思呀!有那么多关于吃的话题,吃东西还要互相交流和讨论,不错不错!”然而这套路并不适用于其他人!当我看到一位老师默默站在一旁时,我熟络的向他搭话:“老师,你好,聊聊吧,我是成都的!”然后老师走过来,只和我旁边他认识的老师说了两句,当时我心里的潜台词是:“第一回合:失败。”

然后,培训分组,我和他分到了一组。我不到黄河心不死,开始第二轮攻坚:“老师,你在上海待了多少年了?”结果他脸上露出非常惊讶的表情,那种表情我很熟悉,就是有人问我这个成都人你在成都待了好多年的时候我脸上会有的惊讶!“二十几年吧。”那老师回答道。问错问题了!我硬着头皮继续聊:“哇哦,那么久哦,那你们上海有啥好吃的呢?求推荐。”他想了一下说:“我一般不怎么关注吃。”我不会放弃的,继续“撬”他的嘴:“这周围有什么餐厅吗,适合我们培训期间快速解决的?”老师答:“楼下有很多,你可以去看看!”

啊,和这位老师真是完全无法聊天啊!结果开始上课,他一讲到英语教学,仿佛换了一个人,就像精神分裂,前一秒,静若处子,后一秒,动若脱兔,说话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侃侃而谈,谈笑风生……

我原以为和英语老师没有关于如何学习英语的话题可以交流,结果,其实是可以交流如何提升教学方法的呀!我默默地将这点加入了自己的搭讪套路中去。(Betty)

网上聊800回合都不停歇,见面却只讲得出一句废话

上学时我是个话痨,就是老师最讨厌的那种学生,不管把谁安在我旁边,不到一节课,我都能立刻和人家攀谈且熟络起来。一学期下来,因为被同桌家长“投诉”,我起码要换三次同桌。然而,谁能想到,我这个公认的废话大王在长大后突然转了性子,不仅不爱和人说话了,而且只要一想到要面对面交流,就觉得尴尬又焦虑。

白天在公司上班就要遇到无数个这样的时刻。

早上一进公司,看到办公室的小徐在等电梯,我心里马上就紧张了:我要先和她打招呼吗?聊点什么话题合适?要不要等她先说话?其实我和小徐关系挺好,因为都是追星女孩,我们经常在微信上互发爱豆的照片和视频,在网上聊800回合都不停歇,越聊越嗨的那种。但是,一遇到面对面说话,我只能说出:“哇,你今天来得好早噢!”她回:“你也是……”

在公司第二尴尬的是去上厕所的路上遇到同事。如果在室外,我远远看到对面走来一个熟人,我可以立刻绕道500米躲避他,但是从工位去厕所,有且只有一条路,大家来来回回都在这条路上穿梭,无法躲避,必须面对。每次看到同事从对面走来,还有5米相遇:心里开始焦虑;还有3米相遇:开始疯狂想说点什么好;相遇时刻:最后只挤得出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后来同事在群里聊天,发现大家对在去厕所的路上遇到彼此,不知道如何交流这件事,都非常有共鸣。隔壁林老师,为了不和同事相遇,甚至每次都去另一层楼上厕所!后来我们约好,说以后去厕所就拿上手机,从座位上出发的时候就假装看手机,然后自然略过同事不必招呼。

嗯,感谢手机帮我们解决了面对面的尴尬。(小扶)

如果社交要一直绷着尴尬着勉强着,那还不如放弃

线下的社交有多可怕?我记忆最深的一次,是朋友打电话说去喝茶,我专门问了有几个人,他说就两个同学,凑一桌斗地主。结果我一去才看到,他们来了三个人,且已经打起了斗地主。

怎么办,来都来了,我只好挨个打个招呼,想着坐10分钟就假装有事离开。结果没想到,他们喊我坐一会,还有两个人马上就到,到时候又可以凑一桌斗地主了。

没办法,我给自己做心理建设,玩一会就玩一会,反正是打牌又不是谈心。结果可怕的事情又来了,那两人带来了各自的女朋友,一来来四个,斗地主变成打麻将。那个过程我真的连尴尬癌都犯了,其中一个女朋友来给我倒水,喊不出来我名字,“那个那个,你要水吗?”我的茶杯都干成撒哈拉沙漠了我都说:“不用了,不用了,谢谢!”

我发誓不喝茶后,又中了游戏的圈套。同事喊我去网吧“开黑”,没想到才两个小时他们就不耍了,干什么呢?去吃饭。吃饭这种事,当然人多热闹,他们丧心病狂又喊了其他同事来。我本来就是去打个游戏,最后变成了参加公司的团建。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参加社交活动了。要斗地主,可以啊,下载一个APP,还可以省茶水钱;要开黑,可以啊,在家里开电脑,疯狂打字聊天;要玩狼人杀,现在也超级智能,小程序都有,玩一把下来大汗淋漓。

社交最痛苦的地方在于不可控制,要见你不想见的人,要聊你不想聊的话,要吃你不想吃的辣,而你一旦拒绝就会被人说不合群。但线上社交就省去了许多烦恼,自主权在自己手里,想玩就和你们玩两把,不想玩就迅速下线,想说话就打开语音,不想说话就切断连线。社交的功能是让自己舒服,如果一直绷着尴尬着勉强着,还不如放弃。

现在如果有人约我去网吧我会抱歉地说对不起,但如果你轻轻发来“上线”二字,我会迅速在峡谷等你。

(风往北吹)

我就是不喜欢打招呼

我妈每次参加完宴席回家,都要拿一个我的同龄人举例,“以前××整天调皮捣蛋,没想到这会儿爱说爱笑,知道招呼人了,多懂事的。”等过两天在电梯里又碰见我小学同学,“刚才回来碰到××,二胎都生了,他还记得我是你妈妈哦!”从我妈张口那刻我就知道,她是专门说给我听的,让我改呗。

但人各有异,我就是不喜欢打招呼,不擅长面对面交流。我们小区住了很多从小见到大的熟人,远远看到一个可能认识的,我就要绕道走,或者假装看手机,或者只招呼一下名字就加快脚步走掉。不然每次寒暄都是那两句,“吃了吗?”“出去啊?”这种打招呼的方式让我不舒服。

和人面对面讨论一个观点,我也不习惯。往往不出三个回合,我就倦了、累了,索性闭嘴了。你表达了你的观点,我也表达了我的意思,最后怎么去做其实就是个人习惯,都OK的。争来争去,有这说话的时间,又可以做很多事情了。

要不就是毫无意义的问话,要不就是永远吵个不停没有结果……闲聊?对我来说还是算了吧。(小彭)

交流是件特别困难的事

不知道为什么,需要面对面的时候,我就有点交流障碍,有时甚至感觉这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平时工作联系,能用文字说清楚的,我都会尽量用聊天软件,迫不得已需要碰个面、和谁对接的时候,我就要从“你好,请问……”开始,提前把所有可能发生的对话默默演练一遍。等到真正面对面的时候,我的语气又特别客气疏离,导致每次接到那种听起来积极热情的推销电话,我都愿意多听几句,企图模仿学习一下。

如果是领导要问我一个什么事,听她说完问题,如果一两句话说不清,算了,不管一句两句说不说得清,我都会对她说:“马上,我在微信上发给你……”

这种障碍不仅发生在工作联系上,连跟亲朋好友碰面我也不是很会沟通。有事儿说事儿,说完就完,非常冷漠。虽然会提醒自己注意,但往往在经历那一刻的时候,我就大脑宕机啥子都记不到了。明明平时在网上也很会撒娇装乖的啊,怎么一面对面就丧失这种技能了呢?(紫薇)

看见什么问什么,真是尬聊的万恶之源

我一直怀疑自己有交流恐惧症。比如路上碰到同事,他对我笑,我也只能对他笑,然后一起并排走,相互问对方的第一句话都是:上班啊?

真的,看见什么问什么,真是尬聊的万恶之源!又比如,去厕所遇见刚从厕所回来的同事,相视一笑总觉得缺点儿什么,有人就会习惯性地问:“上厕所啊?”

同理,去食堂吃饭又碰到了,相互都会抢着问:“吃饭啊?”这个时候,也只能回一句:不知道今天食堂好不好吃?然后快步奔走,缩短同路时间。

对了,我还很怕下班时电梯里的偶遇。通常会发生以下对话——

同事:“下班啦?”

我:“嗯。你也下班?”

同事:“啊。你这么早就下班啦?”

我:“啊。”

为了避免这样的对话,我会从等电梯开始就一直滑手机:先把微信对话看一遍,确认一下有没有还未回复的信息;再把朋友圈翻一遍,一直翻到最后看到的那条;再打开音乐软件,看看有什么新歌上架,点来欣赏一下;然后打开微博,刷一刷热搜;实在不行,开一下淘宝,看看关注的店铺上新了没……

通常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之后,我也成功地以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完成了下班这个动作。我全程表情认真,像是在有条不紊地处理工作,但其实……我只是很酷,不爱聊天而已。(门牙)

新闻推荐

22条道路命名 这些街道GPS定位要变了

林荫一巷、二巷没有了,宏济新路、宏顺街变长了。你家门口那条街改名了吗?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官网了解到,宏顺街...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