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花”开的声音 成都川剧创新滋养11朵“梅花”绽放

成都日报 2019-04-27 03:43 大字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的虞佳是当下川剧舞台代表人物中出众者之一,昨日为成都川剧再添一朵“梅花”。近年来,成都市川剧艺术新人新作辈出,精品力作涌现,用戏曲讲出成都故事,传播成都声音,让人惊艳。川剧艺术正沿着新时代戏曲文化“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发展路线绽放瞩目风采。

戏曲演员,不仅是教出来的,学出来的,唱出来的,更是在舞台上用戏“泡”岀来的。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成都市在戏曲创作、演出等方面均取得新突破,新剧目的推出也为演员崭露头角提供了机遇。

近年来,国家艺术基金几度“牵手”川剧。川剧《尘埃落定》自2014年3月27日首演以来,观众超过10万人次。该剧在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之后,再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睐,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为人津津乐道。新编红色谍战传奇川剧《天衣无缝》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新编川剧《落下闳》已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戏剧小品《武生》入选“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

“虞佳今年34岁摘得梅花奖,这在历年川剧梅花奖得主的年龄中是较为年轻的,这与剧院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政策密切相关。”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告诉记者。近年来,通过选拔进入剧院、从川剧少年班毕业,剧院的青年演员队伍日益扩大。现在剧院的青年演员有20多名,分布在演员及乐队中,这样的人才规模足以令人羡慕。此外,该院川剧《白蛇传》表演人才培养也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立项资助项目名单。

去年该院成立的传承部,更全面、更灵活地搭建了师徒桥梁,为青年人才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和崭露头角的机会。不仅仅有经典折子戏的传承,该院还根据演员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策划个人专场演出。接下来,还将开展针对中年演员的专场演出,也希望通过他们的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轻演员加入。

助力虞佳摘得首朵“梅花”的是2017年该院复排的川剧《目连之母》,“这是一个创新的戏,但是从演出到演员,都展现了我们川剧的传承。”川剧历史上首位女编剧、今年86岁的《目连之母》编剧徐棻告诉记者。

《目连之母》于1999年在成都首演,剧中演员表演细腻,音乐优美动人,一经问世就受到观众青睐。2017年初复排的该剧,从表演、音乐、舞美、灯光、服装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提高,让该剧更加符合“既是传统风格又是现代审美”的原则。舞台上,文戏、武戏、唱功戏、做功戏品类齐全,充分展现了演员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等全面技艺。舞台下,经验丰富的川剧名角们为青年演员保驾护航,阶梯式传承川剧艺术。针对这次竞争梅花奖,该院40多人组成的乐队更是让现场演出效果不凡。

目前,市川剧研究院已成为一家拥有完整的编、导、演、音、美队伍,形成了梯形人才结构的川剧院团,其雄厚的专业人才储备,为下一阶段川剧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新闻推荐

petit h 逆向创作法

petith展览借鉴皮影戏的灵感,通过纸、竹和砖等元素构建出独特的街巷petith展览借鉴皮影戏的灵感,通过纸、竹和砖等元素构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