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打好三国文化牌

四川日报 2019-04-25 07:01 大字

来成都旅游,武侯祠博物馆是不可错过的一景。在武侯祠品三国、锦里尝小吃买纪念品,成为很多游客打卡成都的方式。,武侯祠:打好三国文化牌。

在老成都人记忆中,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虽然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内首批一级博物馆,但十多年前远没有这样熙熙攘攘。十余年来,武侯祠不断深挖三国文化吸引游客,并相继打造了锦里民俗区和“成都大庙会”两大品牌,拓展三国文化外延,最终将武侯祠博物馆打造成四川知名的旅游大IP。□本报记者 吴晓铃

根植传统 打造“三国文化圣地”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漫步武侯祠,既能看到三国群英像、唐代三绝碑以及刘备墓等著名古迹,也能在遍植松柏的园林中感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的高洁品质。

深挖传统文化的内涵,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谢辉说:“文旅融合的内核是文化。三国文化是风靡全球的IP,仅这一块就大有文章可做。”

如何擦亮三国文化的招牌?武侯祠先后在新划拨的土地上完成了文物建筑“三义庙”的迁建、“结义楼”古戏院及锦里古街复建工程,形成了三国文化遗产区、三国文化体验区、锦里民俗区三个功能区域。从2011年起,又循序完成了孔明殿院落文物维修工程、刘备殿院落建筑维修保护工程、彩塑及壁画等文物的修复及展陈提升;2006年起,又推出了博物馆晚间开放活动“夜游武侯祠”……

文化挖掘从未间断。武侯祠正在进行文物区数字化测绘,将收集文物的各种信息。从明年开始,只需要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了解武侯祠唐代三绝碑的来龙去脉、欣赏到蜀国大将等泥塑的制作工艺。更丰富的展陈也将呈现——蜀汉三国遗址调查正在进行,其结果将补充到蜀汉三国基本陈列展。

在谢辉看来,从目前的效果来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作为“三国文化圣地”的定位,已经被很多游客接受。

博物馆+旅游 催生两大爆款

一条锦里古街,让武侯祠博物馆跳出了“门票赢利模式”的困境;而一个仅春节时开放半个月的大庙会,更催生了越来越大的旅游“蛋糕”。

谢辉说,2004年和2009年先后分两期打造的锦里民俗区,是博物馆在做实展陈工作外,拓展三国文化外延的思考和尝试。2004年锦里开街,当年接待的游客就达到了350余万人次。2017年,锦里游客攀升至近千万人次,商品销售收入达2.7亿元。2018年,全年接待观众更是达到了1695万人次。

据介绍,锦里原为秦汉三国时期成都一条以织锦、售锦为主的古街。这两次复建,并未局限于“商业街”思路,而是以秦汉三国精神塑“文态”,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形态”,聚集特色商品展销和非遗展示等多种“业态”,打造与武侯祠静谧悠远相得益彰的张扬“生态”,形成四态合一。2006年,锦里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如今的锦里,随时可见操着各地口音的游客。采访中,不止一位外地游客告诉记者,锦里和武侯祠是他们四川游的必到之处,“既可以瞻仰刘备和诸葛亮的祠庙,还能品四川美食,非常方便。”

相比于锦里的“硬件”打造,诞生于2005年的“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更像是“软件”层面的提档升级。“游喜神方”等传统民俗的恢复,很快引爆了公众热情,让逛大庙会成为成都春节新民俗。猪年春节,大庙会18天内就吸引游客153万人次。

如何继续打好三国文化牌?谢辉说,博物馆将和韩国一起合作三国新媒体展,吸引海外游客。规划中的三国蜀汉城,更将集文化博览、旅游观光、文创产业、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此外,三国主题的演艺中心也将有机植入文创、体验互动等娱乐,真正让三国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新闻推荐

强加塞 乱变道 路口不走“寻常路”遭集中整治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何方迪)来来往往的车流中,一些司机在路口处为了抢时间,见缝插针,不走“寻常路”,这样的行为既危害道路安...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