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著名剧作家徐棻:我的每一部戏都在为传统戏剧找寻“现代品格”

成都日报 2019-04-25 01:55 大字

徐棻

成都市川剧发展促进工作组、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主办的 “笔吐玑珠·心怀时代——徐棻艺术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动”,将于4月27日至4月30日在成都举办,届时将有130余名专家、学者相聚成都,将举行包括川剧、滇剧、晋剧在内的6场戏剧演出,并召开《戏曲的现在与未来》畅谈会,举办徐棻新著《舞台上下悲喜录——徐棻谈编剧》首发式等。

从六七岁跟着老师演话剧,到北大学习后当上编剧,徐棻一辈子没有离开过戏。作为川剧历史上首位女编剧,她的作品不但在戏剧的继承与发展上成绩斐然,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与时俱进。昨日,徐棻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接受记者的采访,已经86岁高龄的她言谈中不失爽利和幽默,将从艺70年的艺术感悟娓娓道来。

关于筹备活动

感觉被人需要是幸福的

在70年的艺术生涯中,徐棻创作了包括川剧《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田姐与庄周》《尘埃落定》《目连之母》《马前泼水》《马克白夫人》等,以及话剧《辛亥潮》、舞剧《远山的花朵》、晋剧《烂柯山下》、滇剧《贵妇还乡》、昆曲《十面埋伏》、京剧《千古一人》,还有长篇历史小说《苏东坡》《成都辛亥潮》和电视剧、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戏剧评论等。曾多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中国地方戏曲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儿童剧汇演一等奖”“全国优秀剧本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有着如此辉煌的成绩,徐棻仍然保持着自己一贯的谦虚和幽默。“这次活动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我现在年龄很大了,而且去年也公开宣布挂笔。如今还能引起大家这么大的重视,这是我一辈子的肯定。从艺70年来,我欣慰的是看到那么多从前的‘小不点’已经成长为戏剧舞台上的骨干力量。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既说明我没有虚度自己的年华,也说明别人还是需要我的。一个人感觉到被人需要,那还是很幸福的。所以这个会对我来说是一个小结,也是答谢愿意和我合作、用心演出我的戏的戏曲工作者。同时也是答谢观众对我一如既往的关注。”

关于新书出版

弥补自己的一大遗憾

得到为自己举办纪念活动的消息,徐棻决定写作新著《舞台上下悲喜录——徐棻谈编剧》,徐棻的心目中,这就是她的《回忆录》。“过去我出的书是以剧本为主,这本新书中全部是谈我自己的心路历程,与外部给我带来的制约与帮助,以及我如何突破这些制约,接受这些帮助。”

徐棻介绍说,新书分为三部分,第一是理念篇,是她的戏剧理念。第二是技巧篇,当中全部是她实实在在的创作体验。第三是故事篇,是她成长经历中一些有趣的、痛苦的、快乐的、传奇的故事,这些全部是我写戏经历中的故事,全都是围绕戏剧、围绕文艺的。“希望这本书有这样的意义:可以留给后来者,给他们做一个参考。”

新书的出版不仅因为这次的活动,还源于徐棻心中一个深深的遗憾。“我始终很遗憾没有一个人来接我的衣钵。所以写了这本书,希望不会白白浪费掉我这70年的经验与教训。”在徐棻看来,要当编剧也是要有天赋的,三分天赋七分努力,才能真正地成功。

关于戏剧创作

封笔之后仍会心痒痒

熟悉徐棻的戏迷都知道,她擅长移植、改编外国名剧。此次贺演剧作中,川剧《欲海狂潮》《马克白夫人》和滇剧《贵妇还乡》,就分别出自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莎士比亚经典《麦克白》以及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

“我一直努力的方向,并不只是想写几个戏,我的每一部戏的创作都有一个最终目的,是想把川剧、把戏剧这个农耕文明之下产生的古典艺术转型为具有现代品格的戏剧艺术。”徐棻告诉记者。

谈及如今的生活,徐棻笑道,尽管已经宣布挂笔,70年养成的职业习惯还是让她面对创作题材时常心痒痒,“有时看到一些社会现象,或者看到好剧时有所感想,还是会萌发创作冲动,然而我一写戏就睡不着,现在身体已经不允许了。”

本报记者 李雪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成都市金牛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公告

成金劳人仲委告字(2019)第32号成都华星创远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本委已受理谭倩霞、唐瑶、马一明诉你单位劳动人事争议案(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