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的“好医生” 带领班组研制出7项创新成果 获17项国家专利

成都日报 2019-04-06 01:55 大字

刘彦琴把平凡工作做到了极致

听说过变电检修工区吗?这是一个与高压设备打交道、接触各种油污、节假日经常加班的地方。在这里工作,需要特别能吃苦,还出不得半点差错,这种岗位感觉平时都是男同事在挑大梁吧?今天记者为大家讲述刘彦琴的故事,将生动诠释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刘彦琴是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变电检修工区副主任,她从普通检修工做起,始终扎根一线,把平凡工作做到了极致。参加工作以来,她带领班组研制出7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7项,这些探索和突破,为提升成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作出了贡献。

容不得半点瑕疵

她对工艺的追求细到极致

在刘彦琴的职业生涯中,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蒋兆荣。2009年刚参加工作时,刘彦琴就拜师于蒋兆荣门下,跟随师傅学习各种业务技术。

刘彦琴能吃苦,蒋兆荣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对她的要求也格外严格:深夜消缺叫上她,“疑难杂症”叫上她,周末加班叫上她,从此刘彦琴开始奔波于各大变电站之间,忙碌于各种型号的测控装置之间……在师傅的带领下,刘彦琴的业务能力突飞猛进,短短一年时间,电测专业就几乎没有她不能消除的缺陷了。

“我们的工作出不得错,出错了就是大问题。”这是刚进班组时,师傅讲的第一句话,也是时刻提醒刘彦琴的工作座右铭。刘彦琴的班组负责成都供电公司所辖223座变电站17010台数据采集装置、1224720个数据点的精度试验。这百万多个数据点一个都不能错,因为这不仅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电费核算,还会影响电网安全稳定。

在这样的背景下,从标准化作业书上的每一条操作流程,到技术规程里的每一项试验要求,从焊接电路板的手法到缠绝缘胶布的方向,刘彦琴对工艺的追求细到极致。2012年,成都第一座智能变电站牧马山变电站调试时,她带着班组每天工作到晚上9点,回来后大家再开个碰头会,确保把控到位,“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刘彦琴对自己和员工的严格要求。

遇困难突破创新

她带领班组获17项国家专利

刘彦琴的工作需要精益求精,更需要突破创新,对于一些人力和工艺无法解决的问题,开动脑筋实现技术创新,也是她擅长的事情之一。

刘彦琴的班组承担着成都供电公司所辖变电站内所有温控仪的校验工作。2012年班组人少校验量大,在寻遍市场买不到全自动校验温控仪的设备时,班组决定自研一台温控仪全自动检定系统。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在尝试多种算法后,刘彦琴攻克了图像识别的难关,她编写的图像识别软件可以在1秒内识别市面上多达35种温控仪的指针读数,通用性极强,更为可贵的是识别精度达到0.2%,远远超过肉眼的识别精度。

历时11个月,大名鼎鼎的“小机器人”——电力系统测温装置智能检定平台历经重重困难研制成功,让班组员工从体力劳动中解脱,检定效率提升64倍,同时还将校验精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该项成果荣获四项国家专利以及国网公司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

参加工作以来,刘彦琴共带领班组研制出7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专利17项,为提升成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维护好电力设备,就是维护好老百姓的生活,责任当头,容不得半点松懈!”刘彦琴说。

本报记者 杨甦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新闻推荐

首趟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发车

首趟卢森堡至成都中欧班列4日在卢森堡国家铁路多式联运公司迪德朗日铁路场站正式发车。这一班列共装载41个40尺货柜,主要...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